16.17久聋
(2022-04-11 09:05:08)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17久聋
久聋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感音神经性聋病程较长者。
久聋之名出自《诸病源候论》。
久聋是因脏腑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阻痹,气滞血瘀所致。以听力渐退,病程长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依据
1、病程在3个月以上。
2、耳聋多为双侧性,听觉障碍较平稳,或缓慢加重。
3、或有耳鸣、头晕等症。
4、鼓膜正常,听力呈感音神经性聋。
5、既往可有耳毒性药物用药史、急性传染病史、长期噪音接触史、头外伤史等。
6、可伴有肾脏病、心脑血管病、血劳、体质虚弱等病症。
辨证论治
一、阴虚耳窍失濡证:耳鸣耳聋,鸣声尖细,入夜尤甚,听力渐减,房劳则重。伴头晕脑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滋阴濡耳。303、耳聋左慈丸加桑椹、麦冬、白芍、甘草;午后潮热或舌根黄者,加知母、黄柏。
二、阳虚耳窍失煦证:久病耳鸣耳聋,鸣声细弱,入夜明显,或有头晕脑鸣,腰痛或腰膝酸软,面色淡白,畏冷肢凉,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舌淡嫩,脉沉迟无力。温补肾阳。432、补骨脂丸
加黄芪、白术。
三、气虚耳窍失充证:耳鸣耳聋,有时略有好转,但逐年加重。并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缓无力。益气通耳。673、益气聪明汤加黄精、白术、茯苓。
四、心睥两虚证:耳呜耳聋,每干蹲位起立时突然加重,头部或耳内空虚发凉感,劳后加重。并见面色萎黄不华,倦怠少力,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淡,脉细或弦细。补益心脾。230、归脾汤加黄精、何首乌、丹参、石菖蒲。
五、血瘀耳窍证:久病耳鸣耳聋,聋鸣程度无明显变化或缓慢加重,舌质暗或有瘀脉弦细或涩。逐瘀通耳。715、通窍活血汤加丹参、归尾、柴胡。
其他治疗
1、体针、耳针、水针疗法,参照16.15聋哑。
2、选配合适助听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