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脓耳
(2022-04-02 08:05:29)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7脓耳
脓耳又名、聤耳、耳疳、耳底子、耳痈等。脓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在《灵枢?厥病》最早有关本病的论述:“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脓耳之名出《仁斋直指方》。《肘后备急方》称停耳,《备急干金要方》称底耳。
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或脏腑虚损,耳窍失养,邪毒停聚耳窍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脓耳分有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16.7.1急性脓耳
急性脓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脓耳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急性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邪毒,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所致,以耳痛、鼓膜红肿穿孔,流黄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急性脓耳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脓耳变症。
依据
1、多见于儿童患者。
2、近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烂喉丹痧等病吏或鼓膜外伤史。
3、自觉耳内疼痛逐渐加剧,甚则痛如针刺,牵引头脑,伴耳鸣、听力减退。发热,以小儿为重。儿童患者常有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4、偶可伴眩晕、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项强、喷射状呕吐。
5、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可呈乳头状隆起,穿孑L后分泌物呈搏动性流出如灯塔状(灯塔征)。溃脓后发热渐退,耳痛锐减。如为急性乳突炎者,可见鼓膜充血,应穿孔而未穿孔,或已穿孔而脓液引流不畅,外耳道后上壁下塌状,乳突区红肿压痛。
6、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7、X线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或有骨质坏死,形成空洞。
辨证论治
一、风热犯耳证:病初,耳内疼痛,耳内胀闷闭塞感,听力障碍,耳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微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766、银翘散加前胡、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
二、肝火燔耳证:耳内疼痛剧烈,牵引头脑,听力障碍,鼓膜红肿外突,或已穿孔,脓液黄稠或带血。伴发热,口渴,口苦,头痛,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泻肝清耳。219、龙胆泻肝汤加紫花地丁、赤芍、丹皮、皂角刺,便秘加大黄。
三、余毒未清证:耳痛已止,耳内流脓色黄、量或多或少,引流通畅,鼓膜仍有轻度充血。倦怠纳差,舌质偏红胖,苔黄微腻,脉濡。清解余毒。233、四君子汤 加黄芪、黄芩、银花、皂角刺、薏苡仁、石菖蒲。
其他治疗
1、病初起时宜,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以利于鼓膜管引流通畅。
2、耳内剧痛,可滴入酚甘油,鼓膜已穿孔则禁用。鼓膜已穿孔溢脓者以黄连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之类水剂滴耳。
3、鼓膜红肿外突而未穿孔,即应切开鼓膜,以利引流。
4、耳道流脓,以3%双氧水清洗耳道,拭干后再施以滴耳药液。
5、鼓膜穿孔后,溃孔大于2mm者,可吹入867、氯冰散,1-2次/日。
6、耳痛者,同侧耳垂放血十滴,1次/日。
7、耳部红外线、超短波治疗。
8、大剂量抗生素。
9、若并发急性乳突炎时,乳突气房融合为一大腔宜适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使引流通畅。
16.7.2慢性脓耳
慢性脓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脓耳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慢性脓耳是因脏腑虚损,耳窍失养,邪毒滞留耳窍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慢性脓耳若病情复杂,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脓耳变症。
依据
1、有急性脓耳病史,病程在3个月以上。
2、耳内流脓,时作时止,或持续不已,听力减退,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3、按病变可分为三型:
(1)单纯型,耳内经常或持续性流脓,呈粘液性或粘脓性,量多少不定,每于感冒后增多。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肿胀,增厚。耳聋一般不重,呈传导性聋。X线照片乳突无骨质破坏。
(2)骨疡型,经常性耳内流脓,量一般不多,气微臭。鼓膜呈边缘性穿孔或穿孔位于松弛部,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听骨链破坏。有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照片示乳突气房和骨壁有破坏而出现透光区。
(3)胆脂瘤型,耳内分泌物量少而有特殊恶臭,常为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在上鼓室内可掏出豆渣样胆脂瘤物。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乳突X线照片见胆脂瘤阴影。
辨证论治
一、风湿外袭证:平时耳内有少许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因感冒或污水入耳而耳聋加重,流脓稀薄或如清水,量多不断。鼓膜多为中央性穿孔,鼓室肌膜肿胀,色淡红或偏淡,苔薄,脉浮缓或略数。祛湿解表。921、蔓荆子散加荆芥、石菖蒲。
二、气虚邪恋证:间歇性或持续性耳内流脓,脓液粘黄或粘白,量多少不定,无臭,听力轻度减退。耳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肿胀。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差,大便时溏,舌质淡胖,苔白微腻,脉缓无力。补气祛邪。314、托里消毒散
加石菖蒲。若脓液粘黄量多加黄芩;脓液稀白量多加薏苡仁。
三、阳虚寒凝证:耳内流脓量少气臭,耳鸣,耳聋较重,鼓膜边缘性穿孔,鼓室或有肉芽、息肉,或有胆脂瘤。或伴畏冷肢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温阳散寒。365、阳和汤
加乳香、没药、山慈菇、泽兰、皂角刺。
四、阴虚痰湿证:耳内流脓量少而臭,耳鸣,耳聋较重,鼓膜边缘性穿孔,鼓室或有肉芽、息肉,或有胆脂瘤。或伴腰膝酸软,夜寐不宁,口干咽燥,舌质偏红少苔,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脉弦细数无力。清热滋阴化痰。472、知柏地黄汤加木通、夏枯草、桃仁、红花、泽兰、山慈菇、皂角刺。
其他治疗
1、以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及鼓室脓液,再行吹药或滴耳,1次/日。
2、用867、氯冰散或烂耳散(穿心莲、猪胆汁、枯矾),377、红棉散之类吹耳;
若鼓膜穿孔小于2mm者不宜,若有鼓室肉芽或息肉时,先吹以枯轻散(枯矾、轻粉、雄黄),再吹867、氯冰散
。吹入药粉前,宜将前次吹入的药粉清除干净。
3、有脓性分泌物时,以氯霉素甘油之类滴耳;若鼓室湿润或脓液清稀而少,则滴以4%硼酸酒精,2-3次/日。
4、骨疡型或胆脂瘤型,臭脓不断,用七叶一枝花酒精浸入耳内20-30分钟,1次/日,去掉药液后再吹以867、氯冰散。
5、属单纯型,鼓室干燥三个月以上者,可行鼓膜贴补疗法。
6、清除鼓室或外耳道肉芽或息肉。属骨疡型者,病变控制干耳后,可考虑行听力重建术。属胆脂瘤型者,先宜及时行乳突根治术。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