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6耳闭

(2022-04-01 08:50:10)
标签:

疾病

古方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16.6耳闭

耳闭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耳闭之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耳闭作为病名,最早见于《医林绳墨》:“耳闭,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
耳闭是因邪滞日久,耳窍气血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以耳内胀闷阻塞感,耳呜,听力减退(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耳膜内陷、混浊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依据
1、病程在3个月以上。
2、有耳胀病史,或有鼻腔、鼻咽部慢性炎症存在。
3、耳内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自声增强。
4、耳膜内陷、混浊、增厚、活动度减弱,或耳膜萎缩,活动度增强。无鼓室积液线,但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后或可抽出少量粘稠分泌物。
5、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
6、咽鼓管功能检查欠通畅或阻塞。
7、声阻抗检查为声顺值偏低,曲线为低峰负压B型。

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证:耳内胀闷闭塞感,经年不愈,听力减退,缓慢加重,伴耳鸣。耳膜明显内陷、混浊、增厚,钙斑沉着,或有粘连。咽鼓管不通或欠通畅。舌质或有瘀点,脉弦缓。理气逐瘀通耳。707、通气散 合632、桃红四物汤 加枳壳。若有耳膜萎缩,加首乌、桑椹子、鸡血藤。
二、痰瘀互结证: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耳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有少许粘稠物滞留耳窍。舌质胖,苔微腻,脉弦略滑。祛痰逐瘀通耳。632、桃红四物汤 合691、消瘰丸加石菖蒲。
三、气虚兼痰瘀互结证: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症状时轻时重,容易感冒,并见鼻塞,时有涕出。检查见耳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有少许粘稠分泌物积留。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脉弦细缓。补气活血、祛痰通耳。233、四君子汤 合 426、补阳还五汤 加石菖蒲、远志、丝瓜络。
四、阴虚兼痰瘀互结证: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咽喉干燥,夜寐不宁。检查见耳膜明显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后有少许粘稠分泌物滞留。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数。滋阴祛痰、逐瘀通耳。180、六味地黄丸 合 691、消瘰丸加柴胡、归尾、丹参、丝瓜络。

其他治疗
1、鼻腔粘膜红肿者,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与2%链霉素滴鼻液交替滴鼻,3次/日。
2、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再自行揑鼻鼓气,每日数次。或用导管法吹张。
3、疑有鼓室积液者,可行鼓膜穿刺,若有粘稠积液者,可用50%尿素、a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注入鼓室,便于积液从咽豉管排出。
4、有腺样体肥大者宜切除腺样体;已转化为粘连性中耳炎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6.5耳胀
后一篇:16.7脓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