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设计 |
一、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认识圆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具体标准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知道圆,会用圆规画圆。与原来的《大纲》(修订版)相比,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两个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出发,本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上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从单元安排看,《大纲》(修订版)教材把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面积编排在一个单元,并且用1课时完成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教学任务;而本教材把圆的内容分为“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两个单元,其中圆的认识和画圆共安排3课时进行。这种编排的思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调整,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从教学内容看,本教材首先增加了用多种方法画圆、设计图案等活动。关于圆的画法,《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本教材除重点学习用圆规画圆以外,还介绍了用其它工具画圆的方法。如,用带有圆面的物体描圆;用两枝铅笔和一段线绳画圆;将直尺的一端固定,让铅笔随直尺的另一端转动画圆。这些画圆的方法有的可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有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定点与定长在画圆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其次,增加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圆来设计一些图案。这一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图案的美,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价值,还可以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扇形的认识,《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作为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认识”里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但《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初步认识扇形。
2.在选择汽车轮子,探索圆的特征、测量直径、画圆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说明画图工具和圆的关系,能表达画图和设计图案的过程。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公德教育。
四、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选择汽车轮子,探索圆的特征、测量直径、画圆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说明画图工具和圆的关系,能表达画图和设计图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