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岁月》:军校同学叶蕴鹏记忆
(2025-06-28 08:41:06)《流年岁月》:军校同学叶蕴鹏记忆
刚才从《灞柳文苑》微信平台看到郧西宁写的文章“蕴鹏走了”,我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郧西宁与叶蕴鹏是军校同学,也是朋友、文友,相互之初间有些惺惺相惜,能理解,写纪念文章也算是对朋友的悼念。
叶蕴鹏也是很有个性的人。当年应该是上地方大学中文系,说不定真能成个大作家,但他入了军校的大门,与我等一样操枪弄炮不是我们的强项,当年还是为了出路才考学参军的。
在军校时,与叶蕴鹏都是二区队的。当时,叶蕴鹏、张
宇、郧西宁爱好文学,走得近一些。后来,叶分配到阿勒泰分区边防四团白哈巴边防站当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后来因发表了一个小说,调入军区政治部创作室,遗憾的是身体出了问题,中断了写作,后来不得不选择自主作业离开部队了。
久病成医生。叶蕴鹏在边防工作数十年,患得是风寒风湿浸入人体内脏乃至骨髓的疾病,他自己给自己掌脉、诊断、调理,也可能起了任用。《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祖典,叶是下了功夫研究《黄帝内经》的,自我调理可能对缓解病情起了重要的作用。
令人感到惊异的是,这家伙还有经商的头脑。离开部队后,不知什么时间开始开发矿产资源,而且不长时间成果丰硕,积累了不少资金,令同学们大开眼界。这使得叶蕴鹏成了文学、医学、矿产开采学三栖人才,也不枉他几十年拖着病体在孜孜地、顽强地生活和拼搏。
1994年到1997年,我与叶蕴鹏、刘毅荣在军区机关相处过几年。当时叶蕴鹏是单身汉,住在政治部家属院纪委楼二楼一个房间,天天练内功,自己给自己扎针,时常给我们讲佛学、道家如何养生、理病、修行以及遁入空门的理论,搞得神神乎乎。小小的房子到处是纸箱子、药罐子、药渣子、电炉子以及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房间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中草药味道。
当时,我和刘毅荣还劝他要尊重科学,从正规医院诊治,他强调自己有自己的办法。后来,我下部队任职了,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直到2013年我又调回乌鲁木齐,有几次朋友聚会,我邀请他参加了两次,可能他觉得与我这些朋友及场合融不进去,后来就再也没有相聚了,只听说他回甘南老家生活去了。
叶蕴鹏的一生是有价值的。青年从军,有理想有志气,读书刻苦,爱思考问题;从基层做起,能管好兵带好兵当好指导员,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在全国重点刊物《当代》杂志上发表作品极不简单。从边防连调入军区机关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他在文学、医学、矿产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宽慰他的一生。人总有一死,他死得其所,他的家人朋友都怀念他,愿他在天堂里再无病痛,好好研究他的文学、医学、矿产学。
2025年5月20日记于北京南苑
后一篇:《流年岁月》:人生的高度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