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记》北京之行之四:到京第四日
(2025-06-27 17:31:00)《北京日记》北京之行之四:到京第四日
人不管在哪里都是吃喝拉撒。我们住在原南苑机场旁边的中恒鼎力公司。南苑机场和中恒鼎力都关门大吉了,可这一条古旧的长街的南北两侧破旧的房屋里还生活着航空航天系统单位的家属和其它流动人员。
这个地方在丰台和大兴的南面,应该说周围的环境几十年未开发了,到处破破烂烂,到处坑坑凹凹,只有电动车、出祖车、快递小哥的“嘣嘣车”在此破旧道路上来回穿梭。
妻戏谑说:“北京还有这么破旧的地方?”我说,任何朝代任何地方都有富人和穷人,都有三六九等,皇城根下照样有乞丐、有流浪汉,现在美其之曰“北漂”,“漂”什么?因没有扎下根,所以叫“北漂”,等于每天都在飘游不定中生活。
燕都之地,元大都,明清皇宫,都在这片靠近渤海湾的小平原上,元明清为何要在此建都呢?这可能主要归功于北方游牧的蒙古人、满族人,再往早溯源就是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在黄河以北的辽阔地区叱咤风云的地方,北方少数民族累世在此游牧,此燕地由“南都
”“中都”最后演变成首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元大都后,将此地改为北平府;1403年明成祖朱棣迁都
北平,将此升格为“北京”,与南京对立。
不管燕京燕都也罢,还是北平北京,从历史上看许多北方少数民族之所以在此称王建都分封,说明此地有特殊的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之优势,这也是自元朝建都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是京都的主要原因。一个地方的城市地理,决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一切之命运,燕赵、燕都、南都、中都、北平、北京不出其右。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为啥现在的伟大首都在边远的地方还有这么破旧的生活场所,生物的多样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是真实的现实世界,......
2025年5月22日于北京丰台区警务东路6号七区
前一篇:《北京日记》北京记事之三:进城去
后一篇:《流年岁月》:军校同学叶蕴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