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右岸》:跑省图有收获
(2024-04-20 10:41:57)《灞河右岸》:跑省图有收获
近几日跑省图书馆收获颇丰,一是找到了查地方文献的地方,应该是本省范围内的地史志、文献应有尽有,极方便查阅资料。二是较大范围查找了有关陕北历史文化的图书资料,对今后在这个领域内进行系统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三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在浩瀚的文史资料面前,看到了知识的无涯和灿若星河学人艰苦跋涉,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和过往视野的狭隘,醒悟到自己过去盲目的自信和对专业知识的无知,从而增强了敬畏思想和紧迫阅读写作的使命和责任。
现在看来,延榆两地从事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还真不少,其中杨东晨、刘育林、高长天、张小兵、张宏彦、张岂之、沈长云、杜林渊、王
六、王克明、吕静、龙云、郭冰庐、张俊谊、李贵龙、刘
蓉等专家学者都写出了不少专著,大多进行了专门、专业和系统的研究,在新时期新阶段对陕北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延榆两地24县都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和出版,虽然有的还比较简单和粗糙,但基本反映了陕北民俗文化面貌,出版物辑录了本地主要的民俗文化内容,特别对陕北秧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剪纸、陕北石雕、陕北民间工艺美术、陕北建筑文化
、陕北美食文化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挖掘,使人们能从整体上把握陕北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便于今后从宏观上研究、把握、确定新的研究课题和创作方向。
地域文化研究在全国来说也是风头正劲,陕北历史文化现在牌子还不是很硬,但因陕北所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黄帝故里,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特别是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知青文化,对进一步传播或扩大陕北历史文化社会影响占有了天时地利优势,理应有更好的发展,创造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应有的文化精品。
“陕北文化学”“陕北历史文化学”“陕北民俗文化”应该尽早纳入省和国家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目前的陕北历史文化建设,或者说陕北文化建设与延榆两地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差距比较大,两地政府应很好地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邀请专业的团队进行科学研究与布局,争取三五年形成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的好局面。现在上下都在提构建新质生产力,我觉得强化陕北历史文化建设,应成为延榆两地新质生产力构建的重要内容。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也应为本地新质生产力形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年4月21日于西安灞河右岸
后一篇:《北窗走笔》:清明之前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