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原上的一兵
草原上的一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05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逝岁月》:从石坬山的标语想到的

(2024-04-17 18:22:13)
《流逝岁月》:从石坬山的标语想到的 

猛然想起1973年、1974年左右,周家圪崂学校公办老师刘统仁带领几个学生,在公社和学校对面石坬山上凿掘”农业学大寨“巨型标语的事情来。这既是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政治需要,也是展示当时周家圪崂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即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决定,服从和落实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局的实际行动证明。据了解,当时为了在这个石坬上开掘巨型标语颇受波折,既要在石崖上刨挖出丈八高横短竖长的长方形抛光作业面,又要在此抛光面上先勾勒出巨型的仿宋体大字,然后用红油漆涂红。因石坬山坡陡路险,作业点面积有限,稍不留心可能跌到沟底。为此,下到作业点进行刨掘、勾勒、图画作业的人,腰上系着一根绳了,由上面的人拉着,以防万一。为保证仿宋体大字的美观和准确,刘老师先要用几块玻璃上画好模型,然后在傍晚天色微黑时用手电照玻璃模型把字形远距离放大辐射到五个大方框里涂描。大概用了有半个有时间,在许多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这个一道沟里最鲜红、最抢眼、最靓丽的”农业学大寨“巨型标语制作出来了,一时成为进出周家圪崂人看到的最美风景和人们赞誉热议的话题,刘老师和其它参与创作、施工作业的老师,受到公社和学校领导的多次表扬。
时间整整过去四十五六年了,听说刘老师作古也多年了,现在在原公社学校街畔也看不到河对岸当年书写的”农业学大寨 “标语痕迹了,可当年周家圪崂公社、学校、大队学大寨、赶大寨、超大寨战天斗地生产生活画面,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突然想到这个事情,我当时才十三四岁,还是上初中的时刻,我与刘老师的女儿、儿子年龄相当,小学时同级同班,时常一起学习玩耍。时间一晃,快五十年了,想起昔日火红的青涩的饥饿的青少年生活,一种淡淡的凄迷和伤感情绪涌上心间。
上周刚从老家祭祀父母回到西安,来去匆匆两三天,都来不及多看一眼老家周围的旧景与新变,总觉得一切的一切,还大多是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四十年前的景象,变化的只是有的地方如原来的公社、学校旧址更加破旧坍塌了。如果说还有新变化,就是有的居家住户,或在门外工作的人有钱重新整饬了老地方,一攒湾重新整饬过后灰蓬蓬的地方,与周遭破旧的庭院、道路和道路两侧的荒草枯树,形成明显的差距。我家老屋院子路口边的峁子上,突兀一个类似简易房的,还写着区别于男女的卫生间。一问妹夫才知道这是样子工程,根本无法使用,现在里面放些杂物。这真是天大的玩笑,多么滑稽,这是对国家提出振兴乡村建设,搞”厕所革命“的落实行动吗?卫生间是建在能冲水的屋子里,还是建在这通不上水的干畔上,这与老乡们祖祖辈辈用的旱厕有什么区别,真不知是什么人决策的,其用意是什么?
在陕北,榆林等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乡村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村民们比较上心的不是种地,搞乡村经济,而是前沟里老供销社院子里的麻将桌,是隔三差五的热闹庙会,陕北大山里的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出路在哪里?还真的试目以待......
我的陕北老家越来越成为空壳了,如果大妹一家今后陆续去新疆投奔儿女了,以后我们回老家给父母烧纸可能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也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给父母烧纸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想到此徒增一层悲伤。

2024年3月19日记,4月17日录入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