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双向奔赴破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题(续篇)
(2025-01-21 14:22:09)
标签:
转载 |
双向奔赴 破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题(续篇)
故事《双向奔赴 破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题》(下面简称故事)的精华可贵之处是“双向奔赴”。也就是说,“破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题”不只是家长的事情,也是大学生的事情。《故事》作者以“大学生与父母在沟通中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接纳、共同成长”—— 五“相互”一“共同”诠释“双向奔赴”理念。以 “掌控”切换为“辅助”,“强迫性、命令性”转变成“建议性、探讨性”为家长支招;以“任性”“不耐烦”变为“温和”“耐心”为子女支招。倡导家长和子女(不是只有家长)都以行之有效的“变”的实际行动实现“双向奔赴”。 理解和实施“理念”和“支招”靠“学习”,《故事》作者对家长和子女的这一倡议尤为重要!
家长和大学生子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逐渐认识到,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家长一方的责任,而是子女和家长双方共同的责任——家长应该既教育自己也教育孩子,孩子应该既教育自己也教育家长。家长有问题,子女也有责任,就像子女有问题,家长有责任一样。在婴幼儿、少年、青年年龄段,“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子女承担次要责任,并且随着子女的年龄、阅历、学历的增长,父母对子女物资、精神等各方面承担帮助的责任逐渐减弱;在大学等成年年龄段,“父不教子之过”, 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次要责任,子女承担主要责任,并且随着子女年龄、阅历、学历的增长,子女对父母物资、精神等各方面承担帮助的责任逐渐增强。现实中,绝大多数论者往往只强调家长教育自己和子女,忽视大学生或大学毕业后的成年人对自己和家长的“教育”,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对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片面认识,认为存在“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题”这种家庭教育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与自己无关,家庭教育出问题子女没有从自身找问题的意识,造成有些大学生不能原谅、帮助、接受家长,甚至有大学生因沟通不畅等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绝交、伤害家长的案例屡见报端,这是无法原谅的人性悲哀!这种只强调家长不强调子女自己的家庭教育“单向奔赴”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和成年人与家长沟通困难甚至产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家李开复正告年轻人:“要知道,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也是唯一可以无条件为你付出的人,你要无条件接受你的父母。”
体谅和尊重之类的家庭美德是孝敬老人的基本遵循,当然必要,但仅有简单的体谅和尊重之类孝敬,笔者认为这显然不够。因为,久而久之,体谅也好尊重也好,好像有些总让孩子不计较家长的“不足”的意思,这样的“不计较”很有可能让家长感到自己身上有“不足”而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糊涂、无用、碍事、多余、给孩子添麻烦,有孩子总让着自己的感觉,这很有可能使家长失去归属感、价值感而感到自卑和痛苦。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希望自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 越是对生活感到无力的人,越是希望自己可以被需要、被肯定。
饱读圣贤之书十多年的大学生子女,各方面的人格修炼和认知水平非同一般,理应与自己的学历相匹配,完全应该有能力和智慧帮助家长有所作为,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存在感和自豪感这种精神层面的高层次幸福,这样更能使家长充实和自信。这不失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双向奔赴”。《故事》中倡导大学生“学会带着父母一起成长”也应该有这一层意思。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让家长“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存在感和自豪感这种精神层面的高层次幸福呢?请打开笔者所发博文《鼓励爸爸》《颠覆你对孝顺的理解:把碗留给母亲洗!》的链接进行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