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4lhOtnzy6PJGjhltSb8&690
照林剑雨的说法,汪成今天应该已经回到了家。
我一个人在屋子里烦闷地踱着步,不甘心地期待着那种很让我期待的电话铃声的响起。
脑袋里装满了他和她的故事,令人不安的自卑督促我不要想起我和他有过的任何一段回忆。事实上,我根本无暇顾及那些回忆,只想让汪成这个实体真实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哪怕他不说话,哪怕他看我的眼神中只有迷惑不解。只要让我见到他,是的,现在只要让我见到他,我就不会怀疑他是否还存在于我的世界中。我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我是否还是那么热切地眷恋他!
因此,我在等,仅仅是等。因为不想放下尊严,所以必须强迫自己守住尊严,虽然忍耐的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但是我必须学会忍耐。
他会找我!
因为他想从我这知道我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一切,他想听我附和他对她甚好的评价。也许他还想从我这听到一些他不会认同但确实与众不同的描述,可我不会将心中那种不适向他坦白,因为顾忌那点尊严。
我说过了,等待的过程是异常难以忍受的。尤其是像我这样从放假第一天守到假期快结束的前一天晚上的空洞的等待,由信心满满的等待到日趋凋零的等待,其中包含了数不清的消极情绪。我痛苦、失落、沮丧、烦躁、自暴自弃,可就在我对他的出现已经不再奢望的时候,他打来了电话。
那天晚上,我在翻一本令人神伤的小说。我用手撑着的脑袋正敏感地向心脏输送着会让它变得紧凑的信息。我出神地望着贴满摇滚海报的墙壁,貌似在想很多事情却又什么都没想。楼下突然响起清远的吉他声,我听出了那是《那些花儿》的调子,一个很纯净的男声在随着旋律清唱。很安静的夜晚,很安静的音符赋予了这个夜更为静谧的氛围,我呆呆地听着悲伤的曲调,有些许感伤。
不幸的是,曲子的最后一个音符带来了汪成的电话,一个期待许久的电话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令我平静,却会让我刚刚安静下来的心躁动起来。
“丫头,我在楼下。”
背景很安静,他的语气也波澜不惊。
“嗯?”
“能出来么?我想见你!”
“嗯!”
我慌张地穿上鞋子朝楼下跑去。
不想表现得如此迫不及待,却也没办法压抑这种迫不及待。这种迫不及待已经冲破了我想守的尊严,并且在我还未见到他之前心中便已明白了哪个我想知道的答案已经明了到透彻。
他的身影被漫天的黑暗所笼罩,逐渐的靠近使他的面容又在我的印象中清晰起来,是他!是这个人扯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为之震颤,是这个身影成为了我的梦魇。还能有谁比他给的所有痛更切肤,更真实地让人不敢碰触那份痛的凛冽?
我在距他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直勾勾地望着他的身影,默默地承受着所有不真实却真实的镜像和无名情绪。我不走近,他亦不靠近,彼此就这样僵持着距离,任凭成块的黑暗将我和他阻挡开来。
“怎么想起要过来?都这么晚了!”许久,我打破沉默,对着他的轮廓说。黑暗藏起了他的面孔,我看不见它们呈现出的情绪,只察觉到它们的沉重。
那个黑影动了动,令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声音才在我耳边真切地响起来。我听见他说他想我。
“呵呵,假期快结束了,准备什么时候回学校?”
“明天。”
我的心紧紧地收缩,又是一阵委屈从心底涌了上来。为什么总是给我短暂且急促的会面,为什么不肯像从前那样留给我充足的空间去消化每一次冗长的交谈,去稀释彼此间粘稠的牵连。
他停顿了一下,转身向会离我越来越远的方向缓慢地踱起步。被他身体遮挡的,与黑夜融为一体的黑色的吉他背包才这样闯入我的视线。他向来不是一个高调的人,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会突然放纵心情,惨淡地吟唱忧愁的词曲?
我小跑几步追赶他,使自己与他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只是我一直没有逾越刻意保持的那小段距离,即便是与他平行相向。
“你怎么了?”他所表现出的一切征兆皆在暗示我他有心事,而且还是沉重的心事。我小心翼翼地追问,却也没有把握能让他向我倾诉哀愁。
“没事!”他继续低头前行。
“这不像你!”我断言。
他做了短暂的停留,又继续前行。
“告诉我你到底怎么了?”我用命令的口吻呵斥他。我倒也不是生气,而是压抑不住担心他的情绪,才近乎失态地提高嗓门,用很硬的语气震慑他。
不奏效!我就知道不奏效!他对我的吼叫无动于衷。
我放弃继续逼问他,不理解自己用急躁所换来的无声的对抗。
他挑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将吉他放在空着的长凳上,然后默默地在吉他旁坐下来。一盏孤独的路灯将他披着的黑暗驱散,我看清了他的面容。
“来丫头,陪我坐会儿!”他仰起脸,昏黄的路灯在他眼里投下光亮。
他的左手放在凳子上还空着的那块地方,轻轻地拍着它。我受它召唤,知趣得在他指定的位置落座。
这回到我陪着他沉默。我想我的安静去平复他心中的涟漪,如果他选择什么都不说,那么也许这样的我能多少给他点慰藉。他可能只需要一个人陪他,仅此而已。
我也愿意这样陪他,我感到心安,只因为他在身旁。
http://s11/mw690/004lhOtnzy6PJGkwvnIfa&690用言辞无法表述的青春疼痛,在成长的路途中变得越发沉重。小说中的女孩儿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发条橙》中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相似,童年的阴影造就了她叛逆的个性,她寂寞地成长,用所有的极端手段引起别人的注意,用特殊的方式保护着自己。她用她的理解诠释她遇到的情感纠葛:亲情、友情及爱情,在沉重的伤痛中承受着出卖、背叛及漠然。一个女孩儿,一个“80后”女孩儿沉痛的成长故事,带你走入她的心灵深处,重温那一年再也回不去的18岁——这是我22岁时创作完成的一本尝试性作品,也是作为大学毕业礼送给自己的类似于自传体的记录型小说。曾一直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现将它不做修改地放在博客里,它应该不是一部好的小说,但是我只用它作为“怀念曾经”的文字记录稿,原生态地对还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朋友们以示警戒,让像我一样早已不青涩的大朋友们怀念自己遗失的叛逆时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