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说美国(27)-花絮与感触
(2023-03-15 14:52:28)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感受美国 |
最近在写第五次来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作填补了我在美国不能随意出行游玩滋生出的大块大块的时间,弥补了我心灵的缺口,使我的日子充实、丰盈而有意义,这个意义特别关键,它平衡了我的生活。
这个系列博得相当多朋友的偏爱,谢谢各位博友!
这篇我想说说写这个系列的一些花絮和感触。也作为本系列的终结。
一、
书写美国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一直是我博客的一个大部头。先后有11个系列,合计217篇文章,完整的记录了我5次来美国,女儿3次回国的点点滴滴。这是女儿自2010年来美国后,12年来家庭活动完整记录,是我们作为留守家长所经历的非凡的、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二、
我们曾经也像来旅游的朋友一样对这个国度充满惊喜,在地球的一隅,这样一群人在这里的生活,他们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标新立异,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我们还能去逛美国人常逛的各种超市,购物中心,这些地方是解码西人生活的钥匙,你能从他们生活的枝梢末节上了解西人生活的样貌。你还能触摸到他们精神层面的很多侧面,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偏好执着,这是很令人着迷的一件事。
三、
我们五次来,除了第一次女儿居住在普莱诺,其他四次女儿都是居住在艾伦市,它们都是达拉斯的一部分。每次来的时候看到这些熟悉的地方,特别像中国超市、饭店、85ºC、药店这种包含大量中国元素的地方,总让人倍感亲切,旧地重游像是见到久违的亲人,让人心头涌起一股热流。你还能遇到大量中国老乡,虽没有交流但你只要看看她们的笑脸,虽没有言语但是你只要听听她们发出的乡音,就会让你悠然怡乐、精神大爽。
四、
我们的国人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呢?她们有多少是西化了的,还有多少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生活。在这里中国人的原生家庭非富即贵、家境殷实的很多,在国内的时候他们还讳莫如深,在这里就放下身段,大大方方的交往了,似乎大家都一样的身份,半斤八两,这样大家才能相处得好。
她们在这里的生活多多少少能像多棱镜一样折射出她们在国内家庭生活的样貌,她们在国内的生活也多多少少影响着她们在这里的生活,这也是很奇妙而又让人回味的事哦!
五、
一天晚上,女儿跟我们说了要给我们申请绿卡的事,首先说这是她跟女婿商量的结果。女儿当时问他:“你确定吧,这样我爸妈就一直要住在这里了。”女儿得到了肯定的结果。又问女婿:“以后有矛盾了怎么办?”女婿回答很简单:“我们再买套房子搬出去住。”
听了他的话我很有感触的是什么呢?这么为难的事,女婿的一句话就化解了,她们也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美国家庭。问题是上海的年轻人谁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这样理直气壮的话呢?一个房贷就差不多压垮一个家庭,压死一个男子汉。
六、
其实真正对美国社会贡献比较大的是老莫,他们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建筑行业,清洁卫生,修缮绿化都可以看到大量老莫。这些白人不愿意干的,黑人懒得干的,给他们留下了理想的生长空间。好在他们乐观天成,无忧无虑,能挣到钱就OK,也不交税,也不闹事,更不在乎养老会怎样。
曾经问过女儿:“他们生病了怎么办?”女儿说:“老莫有自己的医生,莫医。”他们就是这样一代代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生着自己的孩子。像这样生存的一个族群,在这个争权夺利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你不得不向他们投去敬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