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说美国(23)-H的婆婆拿绿卡是个难题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感受美国 |
到这里来打拼的年轻人能留下的都是佼佼者,然后他们在这里开枝散叶,再生养培育下一代。然而,怎样安置上一代就是个很难办的事,有的父母跟随子女来到这里,有的父母怵于异国生活的不便,坚持在故国生活,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易。
在老年活动中心听到一个上海人H的故事,组成故事的元素比较极端,比较有代表性,于是成为一道难解的题,一个沉重的话题。
啥事,让我慢慢道来:
H依靠父母的实力来这里留学,要留在这里却是一道难题。于是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老公。她老公的原生家庭在河南乡下,两位老人拼尽家力把儿子供出来,读了大学又到美国读了博士,现在是美国绿卡。
H为了绿卡跟了现在的老公,这老公除了出身于河南乡下,背负着乡下人的底色,其他成色似乎都合H的意。再说H,家在上海,妥妥的大都市,母亲供职事业单位,家境殷实,家财厚重。跟了现在的老公,若不是绿卡,是万万不能成为夫妻的。有目标的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合,莫不是为了爱情?
前不久,她老公回家奔丧,老父亲病逝。那是在中国封控最紧的日子里,她老公飞到浦东机场后隔离,动车到河南又隔离,到家已经是离美国的家整一个月后。老父亲似乎不见儿不走,见到儿撒手。她老公再丧事完毕,回到美国。
接下来向H提了一个她最为担心的要求,她老公要给母亲办绿卡。
H面临的问题是以后整天要跟婆婆住在一起,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样的家庭组合是危险系数最大的组合。综合大家在活动中心议论的观点,有如下一些:
这个婆婆不会做家务,原来都是男人操持家里的一切,这在乡下是很少见的,但这老太就是这样传奇的走完了大半生。另外,即便是会做家务,河南乡下的家务跟上海城里的家务能是一样的家务吗?
H也不是一个大度能忍的人,而是个很疙瘩的角色。即便是她妈来美国,她还嫌她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到处乱说。这样一个跟亲妈也不能相融无间的人,跟婆婆相处,你能想象吗?
H她老公是个要干什么就执意干什么的人,绝不考虑别人的想法跟感触,当初他在疫情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决定回国奔丧就能说明这一点。感觉他不是一个能在老婆跟老妈之间调停的人,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调停是多么重要也多么难办。
婆媳二人还有不得不面对的地区差异,阶层差异等问题。婆婆这样一个原装的农村妇女跟一个大城市长大的富裕家庭的千金小姐的落差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只能说所有的榫卯都对不上,几乎可以在任何方面产生矛盾。
还不说小而又小的口味差异,习性差异,语言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在冗长的日常生活中会带来多少摩擦。
对这位婆婆来说,美国的生活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儿子这样安排她心里就没有盘算吗?就只能接受吗?每天关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她能不能安然无恙,周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且天天如此。大家都无法想象。
还能挖掘的很多,于是还能罗列就必然很多,以上说的这么多肯定还有遗忘的。
我们预估以上的结局大概率会以H跟老公离婚而宣告结束,这是正解,否则无解。不离婚也行,肯定是有一方憋屈到死,还无处伸冤,只是不知道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