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美育人,走向“立德树人”

(2022-07-26 12:32:23)
分类: 课题研究

以美育人”,走向“立德树人”

澄阳小学 汪成瑶

此次参加了课题研究会议,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教研员潘丽琴老师向大家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会议中潘老师结合实践案例带领大家回顾旧版标准,她指出旧版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学业质量测评,但是在新版中我们发现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结果考察转移到过程变化。此外新版中的阶段性、过渡性、连续性、统一性更加明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在学业阶段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做出了变化。在这次讲座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了核心概念的大框架、艺术表现与内容要求的详细标准与实践、实际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单元大概念。总体来说让我受益匪浅,在之后的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中,我将会更好去学习与应用知识技能,将ubdkud理念学习的更加深入,争取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有机会落实。


音乐课标研讨心得

苏大第二实验 干娅婷

音乐新课标,提到了:涵养美感,陶冶德性。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新课标落地的着眼点。聚焦核心素养是我们理解、内化课标的第一步,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 “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以美润心、以美育人。而对于音乐学科来说,音乐能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学行为体现的,只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音乐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过去我们备课时过多地考虑教学手段,用什么方法把课堂搞活,大家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上完一节音乐课,至于学生在这节课里到底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音乐技能,我们能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功我们很少思考过。包括我们观摩公开课时也往往会过多的注重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我们真正的核心一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给子了学生什么能力等问题。希望我们在做课或观摩课时多想想,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


坚持“以美育人”走向“立德树人”

澄阳小学邵桂苏

617日,澄小课题组第六次活动开始了。这次活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潘丽琴老师给我们开展了新课标的专题讲座。潘老师从课改历程回顾发挥了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和作用艺术课标概览主要变化与突破把握教学实施五个方面进行分解式解读

潘老师回顾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情況总结了六点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了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指导了义务教育音乐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音乐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与旧课标对比之下,潘老师强调了新课标核心素养一以贯之,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为集中、统一,指明了艺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规划并引领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大重要突破。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设置学业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特征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评价.将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贸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

从课程目标来看:总目标

1.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2.丰富想象力,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恩维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3.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決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在总目标统领下,各艺术学科又根据学科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学段拟定了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在表述中既突出了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共同目标,又根据艺术学科独特的艺术形式、课程内容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相互关联、适度递进。

 

潘老师的这次新课标梳理讲座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


 课题研讨活动新得

漕湖学校郭艺苑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所有的老师们都紧锣密鼓的对新课标进行不同程度的研读。在沈鑫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们,从一开始的接触到逐渐了解UbD理念,到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再然后新课程标准颁布,研读课标,再联系课题,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非常多,也非常受益。这个阶段的课标研读中每一位老师在研读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也有着不同的困惑。而在本次课题组的活动中,十分有幸又可以听到潘老师的讲座,带领我们揭开一些困惑,并更好的了解新课程标准。

   在本次的讲座中,潘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回顾了课改的历程,这也让我了解到,其实很早前,我们就以及提倡“美育这一概念了”,而在这一版的课表中,又将美育再次圈出来,作为艺术课程的重点,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其次通过与国外课标的对比,一是让我更有感触的是教育的大方向是没有国界的,二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同样也是与时俱进的,更坚定了我贯彻新课标的心。在讲座中我最让我深思的是提到的四大核心素养,绝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提升,才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学,真正的做到眼中有“人”。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逐渐领略教育的意义。


“不断学习,丰富自己”

   李娇 澄阳小学

617号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提升我们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深度学习的认知,我们课题组邀请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潘丽琴、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王欢开展专家讲座

在这次线上会议潘老师对最新版课程标准进行讲解。从她的讲座中,我更加了解其内容,让我们有了新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和突破是守正创新,把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进行多维重合,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内容。同时,潘老师还为我们解答新课标的一些疑问。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为集中、统一,指明了艺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规划并引领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大重要突破。

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设置学业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特征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评价,将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的习惯、生活与课堂音乐的迁移。从中我还学到了要丰富学生想象力,学会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总的来说这一次课题会议,让我明白音乐讲座的分享是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