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林游------无锡蠡园

(2018-05-30 10:52:32)
标签:

杂谈

游记

园林

分类: 园林游------苏州篇
                                                                       无锡蠡园
       蠡园位于无锡五里湖畔,面积8.2公顷,水面3.5公顷。民国初年, 无锡县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 湖北岸始建园林,号“青祁八景”为“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景点,号称“青祁八景”,又称“山明水秀之区”。  1927年至1936年,青祁人王禹卿 父子慕春秋吴越范蠡故事在“青祁八景”基础上兴建蠡园;  1930年王的亲戚 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占地六十余亩。 陈梅芳是上海民绒公司经理,家资丰厚,园的设计师是留日工程师郑庭真。1936年,其子王亢元在蠡园旁拓地十余亩,建凝春塔、湖心亭、颐安别业等建筑。  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与渔庄相连;  1952年,蠡园百尺廊向西接出200米,与渔庄相连,统称蠡园。  1954年,新建四季亭、连心桥等景点。 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
       今日之蠡园大体可分为三个区域即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 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入门仍在原渔庄处,形制古朴,经暗廊,月洞门,绕假山屏风,向东而行,豁然开朗。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迎面为百花山房。山房建于1934年,三开间的大厅,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飞檐翘角、黑瓦粉墙,抱厦柱楹联“剪月裁云好花四季,穿林叠石流水一渗”。正厅名为“三槐堂”,厅内摆设着精致的红木古典家具,墙壁上悬挂着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女条屏。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百花山房后有长廊,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名“浣芳”,布置“范蠡西施故事”的画廊,有“夷光出世、溪畔浣纱、范蠡用计、勾践献美、吴王骄淫、伍员被害、越国灭吴、范蠡隐退、泛舟五湖、经商制陶”等10幅画面。廊端接小亭,名“思越”,内有西施、郑旦蜡像。
       循径向前,有1985年建成的“濯锦”茶楼,名“濯锦楼”,两层三楹,,楼上悬着一副楹联:“路横斜,花雾红迷岸;山远近,烟岚绿到舟”, 形容此地的景致。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两座建筑之侧有一石碑,刻“蠡湖烟绿”四字,碑前有平台,可于赏山水之美景。
        沿路向前,来到园与蠡湖交接处,临湖有一亭,六角,因斗拱雕有龙凤,名为“龙凤亭”,夜晚月上柳梢湖面景色最美,故悬“月波平眺”之匾,乃无锡籍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后代倪小遇所书。亭之东北,有长提横跨湖上,是写仿西湖之作,为八景之一,名为“栁堤花雨”,昔日曾植桃400余株,柳300余株。是30年代初,虞循真为陈梅芳建渔庄时所筑湖堤,长200多米,原为“青祁八景”之首。今已纳入蠡园范围,阳春三月,堤上柳绿含翠,桃花吐艳,一湖碧水,数峰青山,疑是苏堤,最具有春日江南水乡的典型之美。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顺堤而行,可达四季亭,四季亭是蠡园东部的主体景区,是在一个方正的池畔建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四角亭,四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之名,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穿过四季亭,可见一八角亭悬于湖中孤岛上。  亭名“涵虚”,岛以巧石相围,远远望去如漂浮在云端。亭旁有石刻为渔庄二字,是清末常州进士谢霈于1936年题书。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涵虚亭与渔庄石拱桥相望,却不相通。继续沿堤而行,跨过石桥就可达中部假山区,也即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跨桥就见青祁八景之桂林天香,但见平地上植有数十株老桂,碧叶簇拥,郁郁苍苍,花开时香溢满园,语出 “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之句。
     “桂林天香”之西,过石弄,就到出口通百花山房。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而穿过桂树林,便可见八景之“假山耸翠”。蠡园是真水假山的典范,真水既是蠡湖,假山就是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蠡园的假山借水生景,就水而叠,因水而活。 这片假山区域占地广大,以太湖石筑成的山,堤,桥把水面分成三部分,南部临水的建筑是“莲航”。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有联曰“锦缆常系怜香薄,船窗暂启雨声稀。”可于舫中赏景。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舫之西有一山壁立,全为湖石叠筑,高达数米,形如一屏障将中部假山区域与桂林天香区分裂开,桂林天香之西为过渡区域,山石均为黄石。莲舫之东水面不大,中部建有两亭,临水一亭,四面方正,突入水中,四面环水,故名水亭。并有三曲桥相连。坐于亭中,清风徐来,微波涟漪,池中荷花生香。水亭之北还有一亭,名为四方亭,较小,地势高于水亭,有联“为有石栏探看水,竟无粉壁怕遮山”,四方亭起着障景作用。往上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可达归云峰。
       四方亭北就是假山最高峰归云峰,峰高12米。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两座方亭之西,为假山主脉所在,以主峰“归云峰”为主,山上,有峰、峦、洞、谷,有泉、潭、溪、涧。峰前,有半山亭。亭前,有易人石,“瘦、皱、漏、透”,尽显太湖石之美,于峰前眺望全园景色。 唯见山峰尽为湖石堆叠,嶙峋多姿,气势不凡,高低错落、山水相间,高处峰峦齐全,磴道飞梁皆备。低处石矶探水,水岸蜿蜒。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步入其中如入迷宫一般。,忽左忽右,忽明忽暗,忽高忽低,置身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望其人,又难近其身。这片假山山脉,以“云”为名,有七云: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之,归云,留云。 称为“云林”。是山在水中,水在山中,山水相依的格局。
       假山中有“少师”石刻,乃自谦之词。
       山脉以西,水面较广阔,名为西施映月,水中有岛,岛上有西施塑像。明月之夜,倒映水中,故名。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假山耸翠区还有两桥驾于水面,一桥横于莲舫之前,似桥也似堤,堤桥合一,为湖石巧筑,石桥嶙峋多姿,似漂浮云端,桥上湖石形态各异,如十二生肖跳跃。中有“潜鱼”题刻,表明池中虽无潜龙,但有鱼乐。长桥前段为一小岛,岛上百年老藤,繁华似锦。藤前凿有一泉,名为洗耳泉,因泉井径米许,状如耳孔,周围湖石叠成耳廊状。洗耳恭明别具一格。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因“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意为洗己之耳,博采众长,以筑名园。
        出百年紫藤小岛,假山主峰到这里的余脉,叠成一假山石洞,下额“假山群”“云脚”,上书“云窝”。前有横有一桥,桥身为拱桥,名映月。乃因桥拱做得比较高,呈半圆形,桥洞倒映在水中,就如八月十五的月亮,柳堤在此画上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后,就渐渐变成以太湖石筑砌的石径,进入假山深处。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云窝石洞之西有千部长廊,进入了蠡园西部区域。"千步长廊",逶迤曲折,临湖而建,始建于1927年,称“百尺廊”,1952年,为老蠡园与渔庄相连,又延伸了长廊,20世纪80年代,为了与"层波叠影“等新景区相接,又修建了水旱廊与和复廊“数鱼槛”,廊长289米,长廊曲岸枕水,一侧依墙而筑,呈半封闭式。沿壁上,依次用小青瓦片叠成图案各不相同的漏空花窗,现存80个,富有我国民族建筑工艺特色。另一侧临水敞开设置朱栏坐槛,水光潋滟,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长廊中间,架两座跨水廊桥,又在转角处设立月洞门8处,每个洞门上都有恰当的题额,“饮绿”、“雪浪”、“澄波”、“织雨”、“伫月”等砖刻,使长廊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层次丰富,深邃多变,又平添了诗情画意。 东廊墙上嵌有名人碑刻38方:有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等18方,宋代大书法家米带的书法10方,丹徒王文治临魏钟太傅的《宣示帖》和明代王阳明等书法10方,有相当的欣赏价值。
        长廊尽头,通过延伸入蠡湖50米长的涵洞平桥,有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湖心亭”,题额“晴红烟绿”。水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顶铺金色琉璃,可凭栏观赏蠡湖全景。九十年代,原蠡园园主王亢元出资修榭,照壁间置“西施醉舞、湖上泛舟”的紫陶壁画。 水榭东隔水处,有小巧玲珑的“凝春塔”。小塔五层八角,红砖青瓦。水榭映塔,成为蠡园的标志佳景。却不在蠡园内。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长廊之东尚有三景,依次为西施映月,春秋阁和层波叠影,镜涵水庭。
        西施映月前有所提及,不赘述。
       千步长廊的起首侧有一独特的建筑,半为廊,半为亭,称为“半亭”。“半亭”,原是无锡城内“西水仙庙”的戏台,原拆原建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典建筑的风采神韵。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穿亭向前,有延伸入池的半岛上,建有六角飞檐翘角攒尖的亭子“绿漪亭”。
       隔水相望为“春秋阁”,建于1978年。飞檐翘角,是蠡园的最高建筑,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刘海粟的手笔。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蠡和西施的故事。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 春秋阁东南,有面阔五间、平挑入水、半架河上、前设半亭的水榭为“红楼水榭”。延伸处有贴水平台,三面围以栏杆,中开方洞,露出水面一方,名“问鱼渊”。时见小鱼悠游,伸手可掬。水榭中间,由费新我书“层波叠影”额。“红楼水榭”过春秋阁再往前走,跨过小河,上架拱桥,桥上建卷棚式屋三楹,名水淼亭,右边有漏窗观景。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近千步长廊的尽头,湖心亭对面有一个八角洞门,门额“镜涵”,小园清新秀美,入门,可见一泓池水。在此可见一池似镜,二桥渡波,三岛似蓬莱,四亭赏美景。池广一亩多,四周有梧桐、冬青、香樟散立,池边花枝绰约,绿树成荫,景色不同于蠡园他处,稍存异国情调,特别是池北有名为“颐安别业”的西班牙式洋房,既别具一格,建于1936年王亢元时期。为着赏景的需要,沿池建四个小亭:一为圆亭,一为六角攒尖亭,田田岛上有荷叶亭,在西北角竹林里有扇形亭。它们样式各异,玲珑相同,驻足小憩,动静皆宜。镜涵水庭乃是蠡园新老景区的结合部。循着池边的湖石小径前行,出西边围墙的月洞门,有曲径可通东部层波叠影景区。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园林游------无锡蠡园

       今日之蠡园是一个典型的水景园,但由于成园的时间跨度经民国与新中国近百年,三大区域风格欠统一,许多景观的立意与体量,比例关系尚值得推敲,但中部假山是最杰出的,千步长廊,四季亭等也值得称道。其总体不失江南水乡风味的民国园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