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游记

园林

分类: 园林游------苏州篇
                                                                  苏州启园
        启园的园址原名叶家浜,位于东山镇翁巷村北面,与太湖相邻,是太湖边种稻养鱼的洼地。上世纪三十年代。系东山富商席启荪为纪念祖上席寓曾在此迎候康熙皇帝所建。耗资十万(当时币值),历时3年建成这座私家园林,又名席家花园。四十年代后期,启园易主为东山杨湾人徐子星,由于徐 氏 又名介启,所以沿用启园为园名。
       建园时,由著名画家蔡铣、范少云、朱竹云等参照明王鏊所建的“招隐园·静观楼”的意境进行设计,“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寓意深邃尽得湖山之胜,园林占地50余亩。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经政府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才具今日之风貌。

标签:

杂谈

游记

园林

分类: 园林游------苏州篇
                                                            苏州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
       这首小诗传颂千年,成为寒山寺最真实,最久远的写照。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中,天台山国清寺高僧寒山、拾得曾云游至此,后遂名寒山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4)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
标签:

杂谈

游记

园林

分类: 园林游------苏州篇
                                                                  北寺塔梅圃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北宋崇宁三年(1104) 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佶写《佛牙舍利赞》一文,改名“报恩万岁寺”。  南宋淳五年( 公元1245 年),改名“报恩万岁贤首教寺”。 元、明两代,报恩寺已确立了“吴中第一古刹”的地位,宝塔为“一郡浮图之冠”。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第三次南巡至苏州时,曾游报恩寺,并赐匾额、楹联。  光绪二十四年(1895) 天台宗敏曦高僧驻锡寺院,改称“报恩讲寺”。  民国十年(1921年),在盛宣怀夫人庄氏和李朴诚的资助下,重建大雄宝殿。报恩寺在民国期间,常常举行传戒法会。其中心建
标签:

园林

游记

文化

                                                                苏州东山雕花楼
       东山,古称胥毋山,距苏州西南四十公里,为太湖七十二峰之一。据《吴中胜迹》载:雕花楼于1922年兴工,用二百五十余名工匠昼夜施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三千七百四十一两。雕花楼原是私家宅园,全楼的梁、桁、柱、檐通饰砖、石、木雕和铸铁装饰。砖、木浮雕,十分丰富。系香山建筑雕刻(吴县香山以营造宫式建筑著称,香山建筑雕刻工匠,在江南一带素称“香山帮”)的代表作。木刻浮雕,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西游记》和传统寓意图案。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
       2006年05月25日,雕花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标签:

文化

园林

游记

分类: 园林游------扬州篇
                                                                           南京芥子园
       芥子,为何取这个名字?用李渔自己的话说:“此余金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意。”“芥子纳须弥”是佛家语,意谓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 芥子指蔬菜的种子  须弥山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  小小的种子可以容纳一座大山  意指简单、渺小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李渔的宅第式园林,曾是金陵名园扛鼎之作。
      李渔(1611年-1680),号笠翁,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
标签:

文化

园林

杂谈

                                                                    南京复园
       南京复园位于现在的历史遗迹南京总统府内,清朝时这里为两江总督署,同时修建花园。太平天国时成为东花园,与当时的西花园(煦园)相对称。当年有石舫、湖泊、假山,以及楼台亭阁等。在清军攻破天京时被毁。国民政府时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2002年根据史料复建了原东花园的一部分,称为复园。
       从复园依从关系来看,很明显的它最初是两江总督署的附属花园。



标签:

杂谈

文化

园林

                                                          上海东郊宾馆花园
        在上海,西郊宾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接待国家领导和外国政府元首的宾馆,就是东郊宾馆,
       上海东郊宾馆始建于1995年6月,占地1200亩,绿化面积达950亩,水系面积超过100亩。仅仅一墙之隔,园内的自热风光却仿若另一个世界,愣是把城市的喧嚣与焦躁一并关在了门外。


标签:

游记

园林

杂谈

分类: 园林游------浙江篇
                                                        平湖莫氏庄园
       莫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湖市当湖镇南河头东首,为江南六大厅堂(莫氏庄园、网师园、采衣堂、卢宅、退思园、春在楼)之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整项工程前后历时三年,耗资十万两白银,于1899年竣工。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庄园。占地七亩,共有房屋70余间,四周以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相隔绝,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木结构第宅建筑群。
       平湖的乍浦港是杭州湾北岸惟一的出海海港,是历史名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以后,乍浦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诸国贸易的主要港口。最主要的大宗进港货物就是木材,这些木材主要来自福建省,一批福建的木材商人,因此还迁居到乍浦,平湖莫氏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莫氏是在康熙年间由福建兴化府迁居乍浦,作为
标签:

文化

游记

园林

                                                      上海西郊宾馆花园
       虹桥路1921号的西郊宾馆,以大面积草地、树木和湖泊著称,原为414招待所,是上海绿地面积大、景致美的国宾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担负着接待我党中央最高领导和世界级政要的重要任务。这里的一切都不同凡响,也颇具神秘色彩。     
       西郊宾馆由何而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郊宾馆的源头是姚家花园和姚家“怪屋”。 花园位于当时虹桥路路北的淮阴路上,原是著名建筑商姚锡舟先生长子姚乃炽的别墅。  房子建在一处斜坡上,表面看是栋平房,其实是栋沿山坡建筑的二层小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门前有条小河,弯弯地竟通到了室内,周围环境很安静、典雅。  室内的装潢也非常考究。一楼西式客厅有一半是玻璃房,采光很好,那屋顶的玻璃还可以来回移动,坐在室内就可以享受“阳光浴”。 
      这里便是414招待所前身。
标签:

文化

游记

园林

分类: 园林游------上海篇
                                                                   上海古钟园 
     上海古钟园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惠新河畔,占地4公顷,建于1982年,明隆庆五年(1571年)铸造的青铜巨钟就坐落园中心区域内。该钟高1.62米,钟身周长3.4米,重1600千克。古钟为南汇一宝,现被列为上海市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园亦以古钟命名, 是一座仿明代建筑的园林,园名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题书。 
      古钟园设计采用明代建筑格局,围墙一律使用小青瓦盖顶,不用圆角,不开方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