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孩子养成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2014-06-30 23:37:23)
标签:

育儿

                                                        文\乐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记得自己小时候与邻居伙伴孩子相处,大家互相串门、玩耍,那种其乐融融的合作与分享一切都显得自然与和谐。而现在看看我们孩子的状况:各自家门紧闭,家门里面的孩子都是宝贝,几代人把他们供着、养着,合作与分享在平常生活中体现得是少之又少。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分享是孩子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养成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习惯,一切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源于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一、首先父母要有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家庭和睦团结:
      反省自己在家庭中的合作意识,有时情绪上来征服的心态总是占据上风,伤害家人,伤害自己,甚至有时儿子都会批评我对母亲的态度。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前,经常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当时认为只是母女争吵完了也就没事了,现想想我给孩子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想想母亲这些年为我这个家付出的忙碌和辛勤,在她老人家的有生之年我除了尊重与感恩岂能再有埋怨?比起老人的爱我们任何的怨言都显得那么可耻与渺小。对老人的理解和宽容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榜样的第一步,尊重爱戴老人更是家庭合作关系衡量幸福的指数值。否则,当家庭纠纷和矛盾成为生活的常态时,从何谈合作?没有了合作又哪来的天伦之乐呢?所以,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就是以合作为前提,用爱和亲情来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快乐。
二、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合作与分享的好处,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对于孩子,过多的说教抵不过一次实践的认知,通过生活点滴和游戏玩耍的实践体验让孩子理解合作与分享的概念。
      在冬秋季我喜欢让儿子和我一起套被子,当儿子抓住两个角,我抓住两个角,三五个来回甩甩被子就整整齐齐地套好了,这是我会告诉儿子合作的好处,否则妈妈一定要用双倍的时间来整理被子,儿子往往也非常乐意这样帮助妈妈。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琐事都可以做到无痕教育,就要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上月参加童心梦旅俱乐部的启动仪式,胡剑云老师与孩子们一起体验了合作力量的游戏——踩报纸,当“开始”的口哨吹响时,孩子们都纷纷抱团,再不行就单腿站立,儿子团队里一个壮实男孩单腿站立并抱起最小的妹妹,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所有的脚都在报纸的中央,宣告小组胜利时孩子们欢呼雀跃,为他们的合作呐喊。
       在班级里每天都有小组讨论的时间,通过合作的比拼小组每天都要统计一次总分,每每儿子放学与我分享他们小组哪天哪天得了合作之星时,都能看见儿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种集体荣誉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于是我会不忘表扬儿子通过合作与同学共同分享快乐的成就,并告诉他懂得与他人合作与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美食、分享快乐、分享成果等等生活中孩子的这些举动,我们必须持有一颗接纳与赞赏的心去对待。当孩子端着“属于他”的美食与我们分享时,我们必须用感激的心情去接受孩子的爱,并不忘感叹自己的幸福,以此进一步引导孩子尊重老人,关心父母,让孩子懂得与人分享的好习惯会让自己受益一生。
三、教孩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当中分享快乐:
      在合作中让孩子有竞争的动力,通过不断的进取孩子更能做最棒的自己,并在合作中让孩子有一种归宿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引导孩子时作为父母应注意合作与分享的原则有:与分享自己价值观的人密切合作;尽可能地多向对手学习他的优点;创造一个合作和竞争的气氛,不断超越前进;面对威胁时表现出不畏惧;学会聆听,避免妥协折中;绝对不要把一个快要失败的争论推向极端;发张关系而不是征服。只有我们家长掌握了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四、做孩子的榜样:
      任何一个教育的脚印都离不开家长切身的榜样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孩子的心灵。合作是培养一个人接纳与宽容胸怀的前提,没有合作意识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有合作意识的孩子。分享更是一个自我贡献的良好品质,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引导孩子养成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习惯是良好习惯品行里重要的一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