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地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2014-1999)

标签:
考研 |
分类: 、geography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然地理学真题(2014-1999)
(2014)
一、名解
1.厄尔尼诺
2.侵蚀基准面
3.边缘海
4.沙漠化
5.大气气溶胶
6.土壤肥力
7.生态因子
8.物种多样性
9.土地
10.陆地生态系统
二、简答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全球意义?
2.地表系统中物质的迁移和循环过程有哪些?各有什么主要作用?
3.洋流按成因主要有哪几类?其对全球环境有何重要意义?
4.简述土壤形成的环境因子。
三、论述
1.野外工作中我们如何通过岩石矿物、结构和欧构造等特征鉴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如何理解全球气候的异常?
(2013)
一、名解
1.矿物
2.沉积相
3.山谷风
4.水系
5.风化物
6.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
7.生物的区系性
8.承压水
9.淀积层
10.河流阶地
二、简答
1.给出大气圈个层的名称,说明其主要特点。
2.从下面这张世界1月海平面气温(℃)的分布图,你可以得出哪些分析判断?
http://s15/bmiddle/004kRj98zy78qlruK5Mbe&690
3.褶皱有哪些类型?野外如何判别褶皱的类型及形成时代?
4.新月形沙丘是如何形成的?
5.什么是滑坡?滑坡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三、论述
1.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
(2012)
一、名解
1.层理
2.群落
3.焚风
4.流域
5.风化作用
6.厄尔尼诺
二、简答
1.画出经典土壤剖面层,写出各层名称及特点。
2.喀斯特地貌怎么形成的?形成条件?
3.黄土的特征,黄土地貌的影响因素。
4.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意义。
2.中国分为哪三个大区,各大区成因、特征以及之间的联系。
3.读图分析题,略。
(2011)
一、名解
1.构造运动
2.寒潮
3.地震
4.河漫滩
5.沙漠化
6.土壤肥力
7.次生矿物
8.生态平衡
9.流域
10.厄尔尼诺
二、简答
1.试述水分循环的的地理意义。
2.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水土流失原因?
4.土地的科学概念及其内容。
5.简述风化壳的类型和分布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6.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哪几类?
7.浅谈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
1.下图是中国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请举例说明垂直地带性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
http://s1/bmiddle/004kRj98zy78qltPIzu60&690
2.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环境变化是目前地球科学关注的前沿,请结合你的了解和认识谈谈全球变暖给地球环境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少于1个方面)。
3.试从辐射因素、环流因素和下垫面因素方面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2010)
一、名解
1.峡湾
2.离堆山
3.海浪的折射
4.太阳常熟
5.限制因子
6.地质大循环
二、简答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气候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一般把气候系统的特征概括为哪几类?
3.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可以分为那几个特征时段?做简要阐释。
4.简述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
三、读图分析
1.如图1所示,监测数据显示从亚马逊流域中注入大西洋的由化学风产生的离子总量为100%,其中80%来自于占流域面积10%的上游安第斯山地;而占总流域90%的热带雨林低地的贡献量仅占到20%。请运用自然地理学知识与理论,对这一监测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2.如图2所示,金星和地球两个行星的能量平衡。请根据图示中给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为何地球适合生命存在,而金星不适合。
http://s15/bmiddle/004kRj98zy78qlvdOma8e&690
四、论述
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论述这三个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009)
一、名解
1.焚风
2.大气逆辐射
3.净初级生产量
4.气溶胶
5.地域分异规律
6.南方涛动
7.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
1.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3.海洋对气候系统中能量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4.简答土壤圈分别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存在哪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三、论述
1.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分析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对地球系统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
2.试述中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008)
一、名解
1.径流洗漱
2.风化作用
3.生态幅
4.垂直地带分异
5.离山堆
6.气候系统
7.太阳辐射
8.地壳均衡
9.河流侵蚀基准面
10.生物小循环
二、简答
1.自然区划的发生统一性原则
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做简要介绍
3.地层接触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做简要介绍。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以划分哪几种降水类型,分别做简要介绍。
5.粉砂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6.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论述
1.简述大气从哪些途径获得能量(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
2.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在成因上的联系。
(2007)
一、名解
1.雾凇
2.辐射雾
3.气候
4.行星风系
5.崩塌
6.承压水
7.流水作用
8.降水强度
9.食物链
10.河流阶地
二、简答
1.简述地球质量的环境意义。
2.什么是径向三圈环流?
3.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
4.什么事生物圈的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5.简述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三、论述
1.举例分析气候因素对地貌发育的作用。
2.试论述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3.论述水平衡概念和空间水平衡方程的涵义,并根据附图分别计算海洋、陆地和全球的水量平衡(要求列出方程式并计算出结果)。
4.根据附图详细描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性并分析其内在机制。
http://s13/bmiddle/004kRj98zy78qlx0AXyec&690
(2006)
一、名解
1.雾和霾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山谷风
4.对流层
5.南方涛动
6.大陆坡
7.冻土
8.洪水
9.雪线
10.三角港
二、简答
1.简述逆温层的涵义和作用。
2.简述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涵义。
4.简述洋流的成因分类。
5.简述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的主要类型。
三、论述
1.论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涵义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如何借助3S技术进行环境管理。
3.以气候分异现象为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4.读图判断图a和图b哪个代表厄尔尼诺年,哪个代表拉尼娜年?并详细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太平洋表层水温、洋流和海面信风的变动情况。
http://s1/bmiddle/004kRj98zy78qlDWECI80&690
(2005)
一、名解
1.平流层
2.地缝合线
3.海陆风
4.南极臭氧空洞
5.厄尔尼诺
6.大陆架
7.黄土
8.汛期
9.准平原
10.三角洲
二、简答
1.简述大气逆辐射的涵义和意义。
2.简述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诱发因素。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
5.简述河流补偿的形式。
三、论述
1.论述死囚表层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2.试分析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隆升并最终形成的气候效应。
3.结合附图论述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特点,并说明途中细实线箭头、虚线箭头、和图左侧粗黑双箭头等三种箭头的含义。
4.结合附图所示的情况分析植被对径流的影响机制。
http://s15/bmiddle/004kRj98zy78qlCfhRsfe&690
(2004)
问答
一、全球主要火山带机器形成原理?
二、何为厄尔尼诺现象?试从地球和圈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其产生原因。
三、河口三角洲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因素?
四、试从海面变化分析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2003)
一、名解
1.经线
2.流域
3.气候雪线
4.焚风
5.副热带
6.食物链
7.大气的辐射
8.生物金字塔
9.季风
10.自然地理学
11.地球表层系统
12.气旋
13.土壤淋溶层
14.冻融作用
15.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岩石圈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7.从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河口的特征。
8.简述人类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9.为什么自然界食物链通常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
10.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11.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12.地表系统(环境)调控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三、分析
1.假如地球的大小只有月球那么大,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span>
3.假如没有大气环流,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
4.试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四、计算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是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72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要至少要吃360千克兔子,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2002)
一、名解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_ _
4.谷风
5.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与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
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有所恶化,当地有关部门想利用生物控制的方法来控制水质恶化.你到现场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2.试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加入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_ _格局将会是什么样子?
四、计算
(2001)
一、名解
1.平流层
2.反气旋
3.山谷风
4.分水岭
5.食物网
6.洋中脊
7.地垒
8.大气的幅合与幅散
9.土壤淋溶层
10.融冻作用
二简答
1.简述高低高低纬之间热量传输的途径。
2.假如大气中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3.简述行星风带(风系)的形成及其对地表干湿分布的影响。
4.简述其后对地貌发育与分布的影响与控制。
5.简述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6.为什么生物链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五级。
7.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及机制。
8.简述生态系统的_ _调节机制(负反馈作用)。
三、分析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具有哪些地理和环境意义?假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增大,地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2.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世界地震、火山分布的规律,并说明为什么中国是个多震的国家。
3.在一个湖泊里存在这样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 随着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水质
四计算
1.一流域面积为10000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平均年蒸发量为600毫米,假设土壤水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一年平均流出该流域的水量是多少?
2.根据图1和图2写出大气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图见课本)
(2000)
一、名解
1.经线
2.温室效应
3.南极圈
4.南回归线
5.水分平衡
6.气温垂直递减率
6.海洋性气候
7.荒漠
8.水系
9.阶地
10.半岛
11.草甸
12.生物链
13.河口
14.沉积岩
二、画图表示
1.气旋
2.山谷风
3.季风环流
4.生态金字塔
5.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6.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三、简答
1.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土壤发育的?
4.简述地表温度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
5.为什么东亚是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方?
四、论述
1.试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顾虑及其成因。
2.试从影响与控制地貌发育的因素出发,阐述地貌分布的规律性。
3.试从全球大气环流圈式出发,论述与分析地球行星风带的形成及全球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999)
一、名解
1.地壳
2.露点温度
3.反气旋
4.东北型河流
5.风化壳
6.泥石流
7.基座阶地
8.山地
9.土地结构
10.土壤酸碱度
二、简答
1.试分析1998夏秋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灾的原因。
2.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
3.假设某海轮自日本横滨港(北纬33度,东经39度)沿纬线向东至美国洛杉矶港(北纬33度,西经118度)行驶,试回答此航线是否属最近航线,为什么?
4 滨海地带会出现荒漠吗?为什么?请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