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geography |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
全球院856自然地理学
一、名解
分类: 、geography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35自然地理学
一、名解
1.
分类: 、geography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
807自然地理学
一、名解(6'×5
标签:
杂谈 |
分类: 、geography |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红色荒漠造成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https://wx4/large/eccb8d9agy1fhkg498808j20
具体实例
武夷山:红色的荒山秃岭曾经山清水秀,而今地上河现象竟在这里出现。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公里,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离县城22公里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
标签:
杂谈 |
分类: 、geography |
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地理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发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因此应是地理耗散结构。地理耗散结构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环境的一般性涨落。其结构水平愈高,涨落回归能力即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的地理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后者又包括气候干湿分异和垂直带性分异。
标签:
杂谈 |
分类: 、geography |
第四章海洋与陆地水
一、水循环(简答)(中)17/13/10
(1)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过程。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①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部循环。作用:海陆间循环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②小循环:发生在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内部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循环形成水圈,联系四大圈层。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合成连续、统一的水圈,而且在循环过程中渗入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将地球上的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
标签:
杂谈 |
分类: 、geography |
第一章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大地水准面:是全球静止海面,假设占地表3/4的海洋表面完全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并将其延伸通过陆地内部所得到的全球性的连续的封闭曲面,曲面上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它是陆地上海拔的起算面。
2、地球的形状及其意义(兰大)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同时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接受统一光源(太阳)的照射,而形成半球性的白昼和黑夜;
②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很远,可以把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视作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照射到球形地表时,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将具有不同的太阳高度;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这种高度有规律的从地球直射点向两极减少,在自转的地球上就造成热量分布的纬度差异,从而引起地表上一切与热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现象和过程均具有纬度地带性。
3、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①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具有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着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
标签:
考研 |
分类: 、geography |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然地理真题(2016-1997)
(2016
标签:
考研 |
分类: 、geography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然地理学真题(2014-1999)
(2014)
分类: 、geography |
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然地理学真题(2015-2000)
(2015)
一、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