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2016-05-18 11:33:31)
标签:

杂谈

当下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已经催生出一个移动的生态,而随着网络视频的崛起,更助推了中国电视业的升级换代,电视剧越来越需要考虑互联网的口味,让“网络剧”这个词变得尤其火热,也让“网感”变得格外珍贵。以下,优酷土豆自制剧中心高级总监袁玉梅,就网剧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分享自己的观点。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内容为王”,网络时代的坚持

袁玉梅介绍说,最初的网剧血统便不纯正,基因里便带着定制的烙印。那时网剧的商业模式还未成型,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有人出钱就做。出钱多的一方,自然就成为有话语权的一方,很难为内容服务。


然而,作为从传统影视界“转型”过来的制作人,传统影视界的从业经历,培养了袁玉梅对于题材的灵敏嗅觉:“我判断买不买IP版权有一个标准:就是当我合上这一本小说,去写一个类似的故事,会不会觉得有抄袭的嫌疑,这个最吸引我的故事核是不是我绕不过去的?如果绕不过去,那就说明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反之,如果它的主线与许多故事都似曾相识,那说明它并没有一个核心的卖点。”


“任何一个项目都一定有它的特色,是让它有一条生路的,那个特色一定要被放大。就像我们做《万万没想到》的时候也是,就是因为是低成本,所以逼我们逼出一个高创意来,因为你没有什么其它的生存之道了。”袁玉梅说。


“我们正在热播的《欧巴,我入戏了》便是创意取胜,听到最初的故事梗概我便决定了合作。一个韩剧粉穿越到了她钟爱的韩剧中,去促成男一女一的恋情,不想自己却成为主角,这是多么符合迷妹心愿的设定呀!”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袁玉梅自我调侃说,做《乙方甲方》的时候,她是团队里“节操最高”的一个人。她说的节操,指的是底线:“因为它会有一些东北文化的特色在。有一些笑点会觉得不属于格调太高的东西。”袁玉梅把这些笑点都作了“洗白”。10分钟的戏,每集制作费用低到2万5,演员基本没报酬。然而,正是因为袁玉梅坚持了对内容的要求,《乙方甲方》成为了当时网剧中的一匹黑马。


《万万没想到》预算依然低。低到一集只有1.5万的制作费。优酷和制作公司万合天宜各出一半,制作费用也不过3万/集。和动辄上百万一集的传统电视剧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但这样两个小东西,“如果仔细对比一下,你会发现我们的剧精神气质是胜出的,绝对不LOW”。


袁玉梅还记得,当时她和《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叫兽易小星在三里屯一边吃饭一边谈这个项目。“叫兽”问她:“你确定要做一个只有一两分钟的东西?”袁玉梅厚着脸皮说:“嘻嘻,就这点预算,你要是有办法,做成两三分钟也行。”


虽然短,袁玉梅还是坚持,《万万没想到》必须是一个“剧”,“要有剧的结构”。相对于《乙方甲方》的用“演”来叙事,更加短小的《万万没想到》需要“说”来叙事,她给主创提出的要求是:“要做成一个反转剧,这么短的东西,我想又要吸引大家追看的话,反转是个极大的诱惑力,一个大反转里边要有三个小反转,信息量要大,不能‘演’时可以用‘说’替代。”


“不能有任何一个废镜头”。这是袁玉梅一贯的标准:“这个时代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一集电视剧,如果它的有效信息是25分钟,那我希望你剪成25分钟。哪怕我愿意付45分钟的价格,但是我希望你剪成25分钟。”


 “因为我在乎观众的体验。”袁玉梅这样说。


而继《万万没想到》、《乙方甲方》以男性网友为主的Mini剧之后,《曾经想火》则是袁玉梅发起为女性观众量身打造的跨国风情专属Mini剧,全面挖掘女性观众的喜好,并将原本的《曾想很火》更名为更具大众心理的《曾经想火》,做了系列化的品牌经营。


这些迷你剧的创作经验随着网络剧的兴起,大家终于有机会有资金去开拓更具规模的剧集。所以我们很快看到《名侦探狄仁杰》、《仙剑客栈》这样颇具网感却又具有连续剧情的原创作品出现。


爆款不常有,但内容却始终为王。曾经在极其低廉的预算与客户周全下一路走来的网络原创团队,会格外珍惜这个网剧时代,同时也会更有章法:爆款产品必须进行事前精心的产品设计:想、做、卖。‘想’,即从人物、题材、特色的策划和定位。‘做’,即具体制作、创作,其中迭代格外关键,要考虑延续性与系列化的长期架构。‘卖’,即精准营销,接地气、年轻化、趣味化,洞察用户心理并完成商业空间设计,植入符合时下价值观的话题。而做长线的系列化经营则要在不同类型间打通界限,从而最终形成IP价值。”袁玉梅对此感同深受。


“网感”:网剧的核心竞争力


在袁玉梅眼中,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影视剧平台另外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是:互联网时代,主创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亲近与透明。


“看评论时我几乎能够感受到用户背后的窃笑声,大笑声和他的辱骂声。看弹幕时这种感受就更直观了,几乎成了网友的表情地图。”袁玉梅笑着说。


《万万没想到》有这样一个制作传统,12点更新,袁玉梅、叫兽和至尊玉要等到晚上一两点片子上线之后,至少看半小时评论才睡觉。


“大半夜基本上骂我们的多,但那都是‘铁粉’,是真爱,‘爱之深,恨之切”,真爱一般对我们要求会更严苛一点。如果笑点不多,没那么好玩,就说我们‘江郎才尽’之类的。但是到第二天早上正式推广的时候,路人粉就好评特别多,我们就觉得这一集又活过来了。”袁玉梅这样描述他们半夜看评论的感受。


然而,成就感也是相当大的:“在剧本阶段我们埋下了很多的槽点,或者是雷点,然后我就等着网友去踩响它。所以在评论里一旦炸开我就很开心,我说这个地方会火,这个地方一定会被讨论的。然后甚至还要预估一些可能会火的词,我们会事先做一些物料、H5相关推广等等来放大它。享受这种与小细节死磕的乐趣。”  


为了回馈亲爱的网友,《万万没想到》还研发了很多表情包。袁玉梅要求技术人员:“能不能用户一打‘大锤’两个字,大锤背着小背篓就下来了;一打‘叫兽’两个字,叫兽就说:‘和我一起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吧’”之类的。


由于运营同时还承担着招商任务,《万万没想到》尝试了所有可能创收的多元化收入的方式。比如开发包括手机壳、锤子签名笔在内的衍生品,后面则推出了图书。虽然后来袁玉梅认为衍生品的商业效果并不算太成功。然而因为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往往差半年之久,这些衍生品事实上增加了粉丝的黏性,对粉丝之间的互动是有帮助的。


和粉丝之间的频繁互动,磨练了袁玉梅最珍视的“网感”。 


袁玉梅认为,网剧最珍贵的特质,就在于它的“网感”。那么网感是什么?是233333…… 666666……是么么哒么?在袁玉梅看来:“网感不是非要网言网语,而是要拥有一颗时刻拥抱变化、接纳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敏感的心。”


比如在做《大侠黄飞鸿》时推出的中英字幕,“我们全家都喜欢你呢”下方的英文翻译便是“My whole family momoda (么么哒)you”。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大侠黄飞鸿》英文翻译截图


而在《仙剑客栈》推广期间,由于客户关系,预告片与正片之间间隔了半个月之久,项目组觉得应该再推出一个视频,但是再多一个视频自然会多剧透一些内容,袁玉梅提出把这个权益交给网友,让网友来选择这个视频是否提前放出,看大家要做“保密党”还是“剧透党”,大多数人都认为网友们会选择“剧透”,不想事实却是这两个派的比例不分伯仲,那么怎么办呢?“一定要尊重网友的选择,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视频放出来,但是一半打上了雪花,剧透党看左边,保密党看右边,两不得罪的有趣版本。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新的命题,但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用户立场上去做每一个决定。”袁玉梅回答道。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就像当初做万万商业设计时,短短2分钟的样片阶段,袁玉梅便把“优酷”小小地植入了下,其实是想试试这个片子的植入可能性。结果发现这么短就是把2分钟都送给客户,客户也不会满意的,所以便会在正片之外去做文章,那便是片头与片尾,“等于我们自己设置了广告位。但是刚开始我们一个客户也没有,怎么办呢?我说那就虚拟一些广告客户进来,先从一辈子也不会给我们植入的客户切入,虚虚实实在其中,观众分不清哪是广告哪是内容那我们就成了。”所以,大家才会看到万万中“本集由韩国宇航局赞助播出”。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网台联动:可以觊觎,不要贪心


针对时下多家视频网站尝试的“网台联动”,袁玉梅并没太乐观:“立项之初,必须要想清楚你要服务的受众是谁,要么走台,要么走网。成片之后如果网台可以联动,那自然最好。但是你不要试图总想着项目之初就走两条腿。如果两条腿走路的结果,两条腿都走得不好。因为传统电视台的受众跟网络就不一样,年龄层偏大,互联网的受众偏年轻,定位就不一样;其次敢于启用新人主创与主演的魄力也不一样;再次播出频次也不一样,甚至连观看的环境是不一样,我们是盯着小屏幕花着流量看的,嫌无聊了还可以快进跳着看,传统电视剧却是坐在那儿织着毛衣都行没有付诸全部注意力看的。但是也有一些题材是处于二者的交互地带,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大家各自有与自己特定的媒体渠道和收看习惯相适应的媒体形态,各有其生存空间。但是不一定非要绑在一起走。


网剧是专门针对互联网用户的产品,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增强了用户互动,人群年轻化,趣味中产化,并会逐渐走通付费模式,直接决策排播。


袁玉梅表示:“我进入视频网站接手的第一个项目 《爱呀哎呀我愿意》便实现了网台联动,但是当时只是小小实现了盈利。如今时代已不同,网台联动,可以觊觎,不要贪心,因为越纯粹的东西才越有价值。”


“做好会员内容,是视频网站的核心任务”


中国的视频网站普遍于2011年前后开始发力。目前,盈利模式主要有几种:收费点播、会员付费、广告招商、游戏衍生、边看边买等。这几种模式孰主孰次,往往是视频网站高官们的争论焦点;在实际的操作中,目前国内几家主要视频网站比如乐视,爱奇艺等各有侧重,各有心得。


袁玉梅认为,会员,应该是视频网站的核心任务:“作为视频平台,即便你现在只有一百个一千个会员,也应该把会员作为核心任务,必须打赢这场硬仗。因为作为平台来说,你吃的就是这碗饭。”


如何吸引和留住会员,袁玉梅认为,还是要靠好的内容。优酷总裁魏明曾对袁玉梅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项目(《万万没想到》)品牌掉了我找你;招商招不来我不怪你。”


这句话,让袁玉梅非常感谢魏明。这让她在《万万没想到》的制作过程中“抛弃很多眼前的诱惑,朝更长远的目标努力。”


《万万没想到》一度招商招到7000万;与制作费相比,这是数百上千倍的盈利。然而,一直到目前,袁玉梅还是会为了一个项目的品质,亲自出马去和广告客户谈判。

   

“我之所以那么频繁地出现在很多的销售客户面前,就是因为我希望让他们自然的接受我们的内容,不要伤害我的内容。因为我是有权说NO的,但是我们的销售同学往往不便跟客户说NO,那我就要跟他们打配合。往往我们的客户中有些掌握实权的人年龄会比偏大一点,不太习惯《万万》。我要让他知道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因此我要去做很多的沟通,让他接受我们的这种风趣的说法和玩法,在剧本阶段便保护好内容。”袁玉梅说。

   

《万万没想到》第一季原定十集,后来因为商业原因,加了5集番外篇。第五集番外篇制作完成后,依然有两家客户愿意出双倍的价钱追加一集番外。两边的销售商量着,下班6点前为界,谁的客户先下单就加哪一个。然而袁玉梅果断叫停了。


“两边的销售都骂我:有钱不挣双倍的。”袁玉梅笑着说。


那时,万万已经决定和湖南卫视合作,制作《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湖南卫视的播出平台,对《万万没想到》所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对于袁玉梅来说,是比暂时的商业利益更重要的:

   

“那时我对自己的定位已由一个产品经理,转化为一个IP的管理者。”


 “用户在哪里,你的产品就应该在哪里。那现在整个最庞大的用户在互联网,就要给他们生产好内容,好到他们愿意付费。”


近5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如今袁玉梅已经完全适应并喜爱上了互联网的生态坏境:“互联网上,一切都非常透明。如果你预先认为哪个地方好,结果没有爆,那肯定是判断或执行有问题的。包括后台还能看到拖拽率,喜欢的会回看。不喜欢的就跳跃快进,所以这一切全是痕迹,用户的痕迹全带着他们的表情。”


“我觉得互联网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你可以堵住一个人的嘴,却堵不住所有网友的弹幕。这个时代你有好内容,一定是会被大家发现的。当然优点会发现,缺点也是藏不住的,永远记住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便是了。”袁玉梅如是说。


袁玉梅认为:“网络剧的未来最理想的状态是:非常专业精良的制作,再加上珍贵的网感,并且走通了付费的商业模式。


【 文/一行】

制片人袁玉梅:网剧时代的网感与匠心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