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德江(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
作为电视台的一个老员工,最近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电视台为什么要播剧?一个是电视台的内容需求,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毋庸讳言是电视剧能带来广告收入。但时至今日其实有不少省级卫视、地面卫视播剧都是亏损状态。现在电视剧线上的所有人几乎都是不满意的:播出单位不高兴,认为成本太高,带不来广告;制作单位认为利润在降低;广告商认为广告效果下降。通过这些思考,我想2016年我们有这两件事情要改变:一是减少对传统广告的依赖,探索新的电视剧赢利模式;二是考虑多样化的需求。制作公司、电视台一起努力做多样化需求的探索。改变电视剧类型需求太单一的情况,不能总是小鲜肉。
马鸿雁(浙江卫视总编室电视剧部副主任):
这几年,随着我们台的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播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关注到浙江卫视,尤其是去年我们年轻观众所占比重迅速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栏目把年轻观众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我们希望采购一些正能量的、有引导作用,但是又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符合他们喜好的电视剧。
苏晓(柠萌影业创始人兼总裁):
对制作公司来讲,一个集体赚钱的时代已经翻过去了,甚至是三分之二的项目和公司要亏钱,赚钱的是少数,行业集中度空前的高。内容公司要生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精品,即超级内容。同时,在资本介入、整体创作心态都很浮躁的市场背景下,如何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体现思想性,即创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是很重要的。再说到创作内容,现在如果不称90后肯定显得很落伍,但是我们看盲目迎合90后又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颠覆了整个行业的集体使命感。我想说,你不懂90后,内容没有未来。但如果你跪舔90后,内容依然没有未来。
黄澜(新丽传媒副总裁):
我认为做电视剧首先要追求共性,即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曾经苦恼过而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然后我们要尊重一些特性,可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我们对生活、人生的体验、看法;另外还是要有引领作用。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电影、喜欢电视剧、喜欢综艺?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带着对世界的大量好奇、未知,他们希望通过影视作品去了解社会,去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要给他们的是这种有营养的精神产品,这也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责任感。
梁朕(百度文学副总裁):
百度数据显示,40%的用户会涌入玄幻类型,这就造成了目前玄幻类IP价格非常高、很多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都在追逐虚幻类IP的现象。但玄幻类IP看的人多,写的人也多,造成一种内容上的乱,什么样的内容都有,有写得好的,但更多的是写得不好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都市类题材更接地气也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而且它的包容性更强。
李黎(乐视网内容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
互联网是跟生活最贴近的一个平台,它的评论、互动等都是用户最直接的表达。另外,我不认可苏晓老师说的越来越头部聚焦,我觉得互联网应该为大家生产百花齐放的内容,无论是优质还是中等,甚至是一些奇葩内容,通过播放让大家看到用户真正喜欢什么。我也强烈呼吁不要把传统电视剧的制作跟网络剧的制作一刀切,这样会把网络剧初步萌芽的创作力量扼杀掉。我希望大家能正视互联网内容,它不仅仅只是那些浅层、恶俗或是大尺度的东西。
戴莹(爱奇特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
我有两点想分享: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惊喜。创新在于对内容的不断试错,最终找到一个大众化、能触及所有人兴奋点的东西,把我们的价值观传递出去;另外就是技术上的微创新,包括VR技术的成熟,实际上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不可以去制作一些内容,跟VR做互动?所谓惊喜其实就是千万不要跟风。现在制作行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跟风现象特别多;同时不少多年前的IP项目被拿出来冷饭新炒,毫无惊喜可言。
许志敏(优酷土豆电视剧版权合作高级总裁):
网络剧和电视剧的划分取决于受众。面向不同的人群,定位、制作都会有区别。目前来看,超现实的东西会更受互联网观众的喜欢。玄幻类比较热,青春偶像题材、悬疑剧和喜剧也比较受欢迎。网络剧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节奏快,短小精悍。现在的互联网观众是在互联网里长大的一代,他们看到的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影视作品,喜欢的也一定是包括美术、道具、化装到演员都很精良的东西。所以,从网络剧的角度来讲,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升级。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