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里,我拍了代表事业的枪和代表内心的弓

(2016-03-20 09:08:15)
标签:

杂谈

迄今为止,我自己拍过三部电影,都是武侠:一部是《倭寇的踪迹》,一部是《师父》,还有一部就是现在的《箭士柳白猿》,不是个多产的导演。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里,我拍了代表事业的枪和代表内心的弓

这部电影改编自我自己写的小说《柳白猿别传》,柳白猿是一个具体的人,也是一个代代相传的名号。

春秋战国时期,太子丹使荆轲刺秦。荆轲没有等到友人刺客柳白猿,才带了秦舞阳这个窝囊废。以前也有人问柳白猿这个人物的寓意是什么,我大概是这么说的,我要通过柳白猿来寻找中国人失去的容貌和名分。

现在很难在武打片里看到武术看到功夫,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群人穿着古代的衣服说着流行的话语,吊着威亚在绿布前飞来飞去。这样的武侠只有视觉奇观,见不到真。我拍《箭士柳白猿》,里面出现的武术,包括用抢和用弓的用法,在民间和历史上都是有据可循的。而这些东西首先就被现代武打片淘汰了,可以说我是用他们淘汰的东西在拍电影。我觉得一个东西的珍贵,不在于独创,而在于普遍性。《箭士柳白猿》里用的武术是在民间存在的,而不是我独创的,只不过将其搬上银幕是比较少见的。例如在片中我使用了划勒巴子(两个人面对面坐在条凳上,膝盖抵膝盖进行比武,先倒下或者摔出去的为输)。划勒巴子在上世纪 1910 年 至1920 年的天津非常流行,只是近年来知道并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和比武的人也比较少了。但是你如果问一些正宗的武林后裔,他们是知道划勒巴子的。我也是小时候见过,所以想在电影中将其恢复过来。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里,我拍了代表事业的枪和代表内心的弓

《箭士柳白猿》,我主要拍了两种兵器,弓与枪。

射箭之道与君子之道有很多共通之处:射箭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讲究静,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中国北方流行大枪主要有两种,岳武穆十三枪和赵子龙十八枪,而这两者都是刚猛凌厉的骁将。匡一民一生追求的是建功立业,而柳白猿则是一支离弦之箭寻找射回来的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事业的枪,与代表内心的弓,两者之间进行了对决,即“外在对决内在”。电影里,这两种代表传统的兵器跟西方的枪有一次微妙的交集,是西方的火器跟东方的冷兵器的历史交接,是一次冷兵器的绝响。电影并没有把习武之人写成丧家之犬,他们知道历史的变化,但在这之前有一次华丽的谢幕。我在这个电影里要呈现的,是人性的风骨,是末世武人被时代碾压之前的体面。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里,我拍了代表事业的枪和代表内心的弓

从《倭寇的踪迹》开始,就有人说我的电影不够主流。

那主流是什么呢,是好莱坞式的叙事和场面,还是晚会式的口号和娱乐?经济能把一切都扭曲,容易让人妥协,让人没有标准。但是我一直觉得电影是大众艺术,得有一个大众审美,必须不断地有人提个醒,才会形成大众审美观。一说商业片就是美女帅哥,这其实并不符合商业规律。我们追求好莱坞模式近三十年,每一年都创造新的票房纪录,但理念依然是稀缺品,观众还是很难获得终极的满足感。我们现在的电影数量越来越多,却并未因此而变得多元,反而越来越趋同,在寻找观众胳肢窝上用尽了手段。在这样的电影环境下,柳白猿被认为是一个异类,我很高兴。一个时代的叙事作品一定是需要大量的正剧充斥,然后再伴随着喜剧。如果一个时代只有喜剧没有正剧是不正常的。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里,我拍了代表事业的枪和代表内心的弓

我们谈论某些事情好像只有批判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

进入中年之后,我发现人们往往在批判后都进入了自毁的情绪,变得更加自私,更敢伤害别人。这也是我亲眼目睹很多文化批判的结果。《箭士柳白猿》是想给世界一个肯定,即便你经历很大的痛苦,但还是要有方向;即使在时代里茫然没有了方向,也要有一个定位,付出多大代价也不动摇。

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影片中要有一些东西在生活中得到延伸,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观。

【来源:知乎日报 文/徐浩峰】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资讯与交流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