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源:影艺独舌
微信号:yingyidushe
上周的“怀柔论剑”创作峰会上,原创编剧们进行了周密的学理准备和观点提炼,对当下过热的IP狂潮提出批评意见。影视独舌和影艺独舌发表了大量有关文章和观点,同时也一直期待另一种声音的出现,把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看到过只言片语的风评,都是诛心式地质疑编剧们的动机,而不就IP热本身的对错得失加以探析。现在,这篇“异见”文章终于出现了,它来自行业独立评论家绝对敏捷。诸君上眼。

从影视圈流行一个叫“IP”的词之后,资本似乎瞬间掘到了大面积宝藏,而许多原创编剧则失去了创作重心。
行业集体瞩目浩如烟海的网文,但是如此海量的网文因为渠道和受众特点,实际上能够经得起推敲,或者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并不是很多。然而在资本和非专业人士追捧之下,大有把网上所谓IP一举买光的趋势,许多网络写手因此身价倍涨。
我不知道当初推动这个名词的人是否分了一杯羹,从当下的呈现来看,对行业的伤害是真的产生了,凡是影视项目必须冠以IP之名,不谈IP都有让人看不起的感觉。无论是哪个圈子,都有专门发明名词的人,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在发明名词的时候,请把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梳理清楚,不要片面解释,而是因该本着负责的态度,把事情的两面性解释清楚,哪怕像香烟盒写上“吸烟有害健康”也行。那么多聪明人难道不知道,IP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吗?

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一样都不足取,这段时间以来对于原创和IP的讨论,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出现,但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迹象。之前IP确实是过热了,有点烂大街了,一部分人是为了迎合某些特定人物,在那里起劲儿的吹捧。大量的网文,肯定会有有价值的部分,也会有附骨之蛆上了台面,这都是正常的。原创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养门客、抄袭、拼凑、悬浮狗血,在有了IP的概念之前,某些编剧也干过不少不上路子的事情。一些所谓的编剧,你如果叫他先写个小说积累人气,他还根本做不到。全国众多编剧中,有大量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编剧,最多就是个爱好者,没有自己独立作品就不能叫做编剧,因为写过几集和写过整部作品的差别,与“猴子和人”的差别基本相同。
电视剧剧本是所有文学样式中兴起较晚的,它本身就是要借鉴之前庞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各种精华,才能兼收并蓄后起而迎前。剧本价值在当下许多文学作品中相对来说是较高的,这要感谢电视和电视台这个特殊的行业,现在也可以去感谢网络,没有这两个技术的进步,剧本根本没有今天。网络文学兴起更晚,不要想着上来就能把前浪拍在沙滩上。都本着兼收并蓄互相汲取营养的态度,好的东西大家都来称道和发扬,不好的糟粕大家都能够甄别出来并即刻抛弃,千万不要自居老大,此刻露多大脸,将来就可能现多大眼!

今天的电视剧既不能固守传统电视剧的理念,又不能完全遵循现代网络剧的制作特点,两者之间的交叉作用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厚此薄彼都可能马失前蹄。这是所有从事内容生产的人都该明白的事。
任何文学样式,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字,只要有核心的创意,有良好的故事核儿,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人物,延展性足够,转化成影视作品都是可以的。原创者没有必要过于低看网络文学,你写出足够好的内容肯定不会被埋没,网络文学作者更是没有必要沾沾自喜,你们的东西有价值是一定的,但也不是像前一阶段炒作的那么厉害,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本有很长的路,前面头脑发热的投资人,十有七八成都得后悔!

狭义的IP热确实有可恨之处,但还罪不至死,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的成长空间。最近两三年,原创编剧失去创作方向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你最弱的时候,资本裹挟着这么个名词占领一段市场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自己不乱,就没有人可以让你手忙脚乱,更不要群情激奋要置对方于死地。声讨IP陷阱,是有价值的。但即使没有IP陷阱,能否杀出重围也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看能否写得出优秀的作品。
IP还要存在一段时间,那些资本玩家们拿着买来的所谓IP,到处找编剧改编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拒绝改编的成熟编剧比比皆是,对于这些所谓IP,基本判断是最多两成有价值,面对这样的结果,又什么可怕的呢?决定江湖地位的最终是内容,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内容创作者,请走进图书馆,深入生活中,然后坐回书桌前,拿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创作者的尊严。
【文/绝对敏捷】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资讯与交流平台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