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年前,由Rain和宋慧乔主演的韩剧《浪漫满屋》风靡亚洲,这部偶像剧被湖南卫视引进国内,成为很多80后、90后看到的最早一批韩剧。2014年,泰国版《浪漫满屋》播出,很多中国观众通过互联网观看了这个版本,评价很高,热度依旧。许多人都知道《浪漫满屋》改编自热销漫画《Full House》,可鲜为人知的是,这本漫画最初的发掘者和版权拥有者是一个中国人——陈伟明。10年后,陈伟明将这个给许多人留下青春记忆的浪漫爱情故事带到了中国本土,使用全套韩国班底打造中国版的《浪漫满屋》。
在明星片酬大幅度挤压制作费的背景下,《幸福小镇之浪漫满屋》逆势而行,“好刀用在钢刃上”,制作费用是演员片酬的两倍多。与许多虚张声势的制作公司不同,中国版《浪漫满屋》志在打造“中国第一部电影电视剧”,用拍电影的要求来拍电视剧,采用韩国顶尖制作团队:导演、摄影、灯光,以至于韩国媒体都在感叹优秀人才外流。本片女主角是2014《中国梦之声》六强选手郑湫泓,她从21万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男主角Eli(金耿才)来自韩国人气偶像天团U-kiss,U-kiss是 EXO 成名前韩国最知名的男子偶像团体。两位主演虽然在表演方面是新人,但都是歌手出身,并且是由中韩制作团队联合精心挑选,出演偶像剧也是毫无违和感,从0到1,重塑经典形象。
《幸福小镇之浪漫满屋》国内部分戏已经杀青,不日将往夏威夷拍摄,日前,在该剧位于上海的主场景——“Full House”中,独舌记者对出品人兼制片人陈伟明进行了专访。
陈伟明多年从事中韩文化交流工作,之前一直在拍电影,投资第一部戏就是姜文的《鬼子来了》,在国内影迷大中有名气的韩国电影《外出》《老男孩》也有其投资。另外,中国电影在韩国市场的发行他也是开拓者。
《幸福小镇之浪漫满屋》是陈伟明重新回归国内影视圈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时机比较微妙,一方面是像《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韩剧通过互联网传播在中国成为“现象级”热剧,一方面是“一剧两星”带来整个中国电视剧制作收紧的行业环境。陈伟明对此比较乐观,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是主打全球市场,出售的是几十个国家的版权,所以对“一剧两星”没有多大感受。不像国内日前都在热炒IP却连个影都没有,陈伟明是个善于经营的实干家,坦言一定要把“浪漫满屋”这个优质IP做透,除了电视剧,已经启动电影、音乐剧、真人秀,甚至联合房地产开发Full House公寓。多年从事中韩文化交流工作使得他对韩剧制作流程、“韩流”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有独到见解,对当下中国电视剧的制作和文化输出都大有启发。
(1)台前素人担纲,幕后顶咖护航,钱要花在制作上
独舌:你之前一直从事中韩文化交流工作,一方面投资制作了很多电影,同时也把中国的很多电影发行到韩国,但中间似乎有段时间跟影视圈若即若离,好像是干别的事情去了,怎么又想着回来做一部电视剧?
陈伟明:我做电影时间比较长,差不多有15年,投的第一部电影是姜文的《鬼子来了》。中国电影进入韩国市场我们算是第一拨人,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一直到《金陵十三钗》。中间断了确实是因为去做新媒体去了,我们提出一个手机电影的概念,就像现在的微电影,但是没赶上好时机。再回过头看,发现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正好传统电影业也起来,正好上海这边也叫我回来。我觉得也是个好机会,我们来上海做的第一个剧就是《幸福小镇之浪漫满屋》。
《浪漫满屋》本身这个原创是我2003年底在韩国发现的,漫画书也是我发现的,所以这也是个缘分吧,把它延续拿到中国来。现在都讲IP嘛,我觉得《浪漫满屋》是个比较优质的IP,它有很好的受众群,10年前这部剧的受众群差不读就是80后、90后,90后现在最大的也都25了。我们想试一下这批受众成长起来以后对这个东西还有回味的地方。2014年泰国版出了以后还是能够引起轰动,我想可以用它在国内市场试一下。
独舌:最近韩剧改编的电视剧收视都挺好,为什么会选择《浪漫满屋》来翻拍?
陈伟明: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跟湖南卫视做过《蓝色生死恋》中国版,叫《一不小心爱上你》,那个时候没有全身心投入,仅仅是拿了个版权过来,主要团队是湖南卫视的团队,我们只是负责它内容的把控和发行。这次之所以选择《浪漫满屋》,也是之前讲到的90后的受众,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比较轻松开心的东西,我们有太多悲情剧,做一些轻松愉悦的剧可能是当下市场比较需要的。
独舌:为了让中国版的《浪漫满屋》能够像韩剧那样成功,或者说是把之前的成功元素移植过来,在人员配备、风格建设方面做了哪些保障?
陈伟明:这部戏的导演李敏澈拍过《明朗少女成功记》,捧红了张娜拉,在亚洲也是有影响力的导演,他在国内和湖南卫视也拍过一些很好的偶像剧。摄影师是韩国非常有名的,他来拍我们这部戏在韩国还引起了讨论,说韩国优秀人才要外流了,他拍过《我叫金三顺》, 在亚洲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灯光师也是非常优秀的。我们找了两个编剧来丰富它,有一个是拿过金马奖的编剧,还有一个是帮唐季礼做过很多戏的编剧。剧本这块为了接地气,父辈这条线比韩国版要丰富,喜剧效果比韩国版更开心。我们的主拍摄场地也是花了半年的时间找的,周围有湖,走路十几分钟有古镇,所以想把典型的江南水墨画特点加上大上海的都市背景,还有夏威夷这样的海外风光,都融合到剧里来。最起码从形态上来讲,应该说是在偶像剧里面,从画面制作来讲,我们希望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
独舌:你们当初做了声势浩大的海选挑女主角,为什么最后选择郑湫泓来演?
陈伟明:郑湫泓是从21万的人之中选出来的,实际上中间她没有进入到100强,后来是我们重新把她找回来的。看完一圈以后,我和我们的韩方制作人宋秉榫都觉得她不错。郑湫泓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是她自幼父亲离世,她自己带着妈妈和弟弟一个人在上海,开着淘宝店求生存,非常励志的一个孩子,这个和我们主人公的身份是非常吻合的。这个演员本身就具有励志的故事,然后自己自学成才,学音乐参加各种选秀,这种机会应该给这种有志气的孩子,当然首先她也比较适合这个角色。
独舌:现在的播出平台直白的讲,首先都要看大咖,然后才会考虑到内容,这部剧启用了新演员,你的发行预期和方向是怎样的?
陈伟明:这次上海电视节基本上能播我们这个剧的平台都来了,对我们的制作都是肯定的。你说都教授没有拍《星你》之前谁知道他?电视剧也是会造星的而不仅仅是靠大咖来撑戏。中国的电视剧市场需要一代代的新人进来,现在的电视剧成本都放在演员上面了,从制作者角度来讲,这是非常增加制作公司压力的主要原因,从购买者角度来讲,有大咖可以促进它的销售但是你还是要有好的内容啊,其实也有很多大咖内容不好播不出去的剧。
独舌:你是把韩剧搬到中国来拍,未来会不会再把中国版的《浪漫满屋》推到韩国甚至整个亚洲?
陈伟明:肯定的,现在我们已经有17个国家在谈,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欧洲有也有一些,法国、德国、英国,欧洲现在对于这种带有韩剧色彩的东西还是很感兴趣。
独舌:日韩不是对中国的古装武侠类比较关注嘛,像最近不是有个赵子龙题材在韩国比较火。你有中韩文化交流经验,你觉得他们对中国什么题材会比较感兴趣?
陈伟明:实际上还是都市情感剧,赵子龙火是因为“三国”这个东亚文化圈最大的IP,拍三国保证日韩都会关注。但是现在东南亚整个受众年轻化,实际上更加关注的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浪漫满屋》之所以有这个基础实际上是10年前奠定的,中国人拍他们就会好奇会怎么样。现在追我们最紧的是日本富士,天天追我们要版权。
独舌:这个剧你们叫做“中国第一部电影电视剧”,现在很多电视剧在宣传的时候都在强调要拍出“电影感”,你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陈伟明:我们希望按照拍电影的要求来拍电视剧,首先从设备来讲我们全部都是用的拍电影的器材来拍电视剧,从制作的心态来讲,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按电影的要求来做,追求品质。我们这个主场景——这座湖边小别墅都是自己搭建的,这种造价的景搭了四次,这都是电影的做法,电视剧没有这样的做法,基本上都是拉到一个景随便拍就行了。
(2)别人紧盯“一剧两星”,我们是国内、海外市场各半,全新模式
独舌:现在很多韩国影视团队都进入中国,鱼龙混杂,很多宣称做过不少项目其实在本土并不是靠谱的,你是怎么选择这支韩国团队?
陈伟明:我在韩国待了15年,进入到本土市场里去,首先我们都是跟韩国最顶级的团队合作,本身在韩国投资过很多大电影,都是韩国最好的电影,像裴勇俊的《外出》、朴赞郁的《老男孩》就是我们投的,所以我们的起点就很高。另外中国表现好的电影进入韩国也是我们在开拓市场,像张艺谋、陈凯歌的作品一直是我们在做发行。所以也就积累了很多资源,所以的话我要带进来资源到中国来应该也会选择最好的,这里面就没有任何水分,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就和他们熟悉我们一样。从这个角度,我们做这个东西自己就会比一般公司要求要高,找的资源配置也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现在手上有很多IP,但是不急着开发,我们想把《浪漫满屋》做透了,刚才说过要启动电影项目,实际上我们也会拍音乐剧。贵州卫视有一个叫“浪漫满屋”的真人秀也是我们授权的,第一季收视不错,已经开始第二季。
独舌:也就是《浪漫满屋》中国市场整个IP开发运营都在你手上,那你对当下的IP热和未来的发展是什么看法?
陈伟明:电影电视剧就应该回归到它的内容上来,IP就是内容嘛。现在讲IP实际上是资本把它放大了,做影视没有好的内容怎么做呢,观众之所以喜欢你这个内容也是因为故事吸引人,或者某些地方能够引起我们感动。所以现在重视IP我觉得是对的,内容为王。当然现在IP有它的可延伸价值的话,应该把它做透了,一个好的东西吸引粉丝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把它浪费掉。我们也是想把《浪漫满屋》做透,现在也在和地产商合作,做Full House公寓,也是想借助这个IP。
独舌:这次人力成本和制作成本大致是怎么分配的?
陈伟明:演员这块比国内剧是要便宜很多,我们的成本还是主要在制作上面,制作成本是演员成本的两倍多,我们请的导演、摄影师、灯光师都非常贵,另外还有搭的景也比较花钱。再加上韩国和夏威夷的海外戏。总共投资大概就是7000万。
独舌:“幸福小镇之浪漫满屋”听名字是要做一个系列吗?
陈伟民:对,我们准备了三部,都是“幸福小镇之XXX”。
独舌:有人说,“一剧两星”之后,市场环境不是很好,你们为什么选这个点进入,之前不都是拍电影?
陈伟明:我们十多年没做电视剧了,没有“四星”“两星”的感受。其次,我们有海外市场,我不是单纯靠国内市场,而且海外市场对明星也没多大要求,中国演员对他们来讲都一样,只要戏好看就行。
独舌:中国这两年最明显的就是观众的更新换代,电影更明显,电视剧也已经出现,韩国是否也如此,还是他们一直都比较年轻化不存在观众趣味突变的情况?
陈伟明:韩剧现在已经是在拼创意了,所有的剧都在想尽办法让剧的核心怎样才能抓住年轻的受众,所以才有了都教授,活了400年只爱一个女人,现在已经到这个地步,它的制作服装道具早就成型了。
独舌:与中国团队相比,和韩国团队合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陈伟民:我就讲一个事。我带的这个团队应该是代表韩国最高的制作水平,来了以后要有中国团队对接。前边那个团队第一天过来看景,制片主任就在马路上坐着,你们自己看吧……韩国人喝完大酒,第二天早上六点出发保证在大厅准时等你,我们这个团队找不到人。一样的喝大酒,人的状态不同,所以我就把前边那个团队全部开了,重新在北京找了一支团队来接手。这个有差别,先不说专业能力,我们就说敬业,他们似乎就是不要睡觉的,体力特别好。为什么呢?我跟他们聊过,他们觉得来中国拍戏代表是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感非常强。另外我们这个中国团队通过这次和韩国团队磨合,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在进步,比如打光、调度。
独舌:汉明传媒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主打中韩合拍吗?
陈伟明:对,我们主打中韩合拍、中韩合作。现在准备这个戏如果市场反应比较好已经在启动电影项目了,编剧是韩国的。电影会跟电视剧不一样,我们会做成三段式爱情,《浪漫满屋》剧中两位是一对,还有另外两对。
独舌:你们翻拍过很多韩剧,那你们评估韩国的IP有没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呢?
陈伟明:我觉得首先是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和中国是契合的。许秦豪是我们的签约导演,我们合作过《外出》、《好雨时节》、《危险关系》,下一步有可能把他的电影《幸福》拿到中国来拍一个中国版,它里边的价值观和我们有很多相似。内容上一定选择价值观相同的东西,结构上可以调整。
(3)韩流横扫亚洲全靠三个大招,择优而学之
独舌:你做了这么多年韩国影视发行制作的相关工作,“韩流”横扫亚洲,你觉得最主要靠的是什么?
陈伟明:第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在韩剧的对外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韩国的文化振兴院专门做什么事?他们就是把所有的韩剧公司召集起来,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帮你推广。比方说你是制作公司老板,你们不想去越南,没关系,你们每个公司出一部著名的作品,你们说去越南卖多少钱,他给大家的报价取一个平均值,政府全要了,条件就是政府组团你们必须跟我一起去,必须把你们戏的男一号、女一号带一个,这个钱政府也出,然后就组织文化代表团去越南,去了越南完事把越南电视台召集起来,我们这有10部韩剧,免费给你们播,条件就是必须在好的时段播出,然后10个老板都在这里,你们和他们联系,播完以后后面的事就不管了。这一招是非常厉害的,看完之后上瘾了就开始主动找合作了。
独舌:电影方面,韩国人倾向往拧巴的方向拍?
陈伟明:韩国电影的工业制作是相当牛的,模仿好莱坞,它的细节方面又能接地气又能出神入化,而且很巧妙,但是它的市场太小,太小以后它的电影出来的成像,就像朴赞郁拍的电影一样,它的格局还是不大。它不是那种大众的,大众层面的东西比好莱坞还是要弱,特技还有创意。像《杀人回忆》就是典型的拧巴电影,《老男孩》也是,它的主人公都是一根筋,但是它不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好的电影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是因为普世价值观。
独舌:除了政府推动,“韩流”还有哪些秘密?
陈伟明:第二就是产业相结合。它的整个影视工业完全是互相推动的,第一就是服装业,韩剧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服装漂亮,他就和服装协会合作,服装协会动用所有年轻的设计师为韩剧设计衣服,衣服设计好以后又和百货业联系在一起,都采用明星代言,在商场都有专柜。
独舌:这有个问题,《星你》里全智贤穿的都是奢侈品啊?
陈伟明:有大众品牌也有奢侈品牌,那也一样,和奢侈品品牌合作。里边又三十多个大的奢侈品牌,都是最新的款式,和他们一起分担销售。
独舌:你们这部剧有这么运作吗?
陈伟民:也有,我们这部剧总共有56个品牌,除了服装也有韩国的化妆品牌。我们自己做了一个APP粉丝平台,这个剧播了以后可以在那个粉丝平台进行销售,分成。这次我们的植入大概差不多1000多万。
独舌:那你们未来构想中版权收入,国内和国外比值是什么样?
陈伟明:我们希望国外能够帮我们消化一半的成本,3000多万,国内也是一半,从国目前内谈的情况来讲还是比较乐观。
独舌:“韩流”还有第三个要素吗?
陈伟明:第三就是它的产业整个的系统性,从制作到生产。因为它是边拍边播,这样有几个好处,第一就是剧本的把控,人物可以根据观众反馈随时调整;我们也是引进了韩国的方法,搭了6场景,这是标配——一部电视剧至少6个主场景,这个万一天气不好,演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调动,不用天天拍着去找景,不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会出现意外,不会出现现场抓瞎的情况。我想拍马路景,下雨了,没关系转回室内,今天男一号去拍别的戏没关系调回男二号家里去拍,主要演员都去做宣传了怎么办,去拍爸爸妈妈。
独舌:谈谈你在电影方面和许秦豪的合作。
陈伟明:我们俩都想做一个突破,因为《八月照相馆》已经太多年了 ,那个是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一个电影,所以它是非常慢的,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我们俩是好朋友,就想拍一个在市场上大家都能够接受,他又是学哲学的,他的电影里面有很多对人性的思考,我们想找到这样的结合点,在不断尝试。比如《外出》那样子讲人性的,你背叛了我,我背叛了你,最后发现背叛都没有好下场。《好雨时节》刚开始是短片,受政府的委托做的一个《成都,我爱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成了长片,所以本身从剧本结构来讲分讲分量就不够。那么《危险关系》是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在做的一个电影,但是没办法通过不了,很多镜头都被剪掉了,因为那个是讲人性情欲的东西,床上戏没有了,很多地方就接不上。当时我们也是为了赶戛纳电影节,不敢去冒那个险,所以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另外宣发也没做好。反正电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才能成就一个大的票房。
【 文/杨文山】
End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