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能实现数据回传的机顶盒用户不到5%,远不能反映全国真实的收视状态。
#“一剧两星”不是重点,“每晚两集”才是卫视频道组收视下降的主要因素
#收视两极分化,央视和湖南卫视是差异化竞争的获利者
独舌: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说起,全国网收视调查只有8000个样本户,能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信度么?
闫爱华:从概率统计学的角度,13亿人抽样3000户,置信度就能达到95%以上,所以目前8000户应该是够了,关键是抽样的科学性。
独舌:机顶盒已然普及,可以做数据双向传输,用它来统计收视率不是可以精确到每台电视机么?为什么非要用传统的采样收视统计呢?
闫爱华:双向机顶盒回传数据用于收视调查,问题有两个:一是机顶盒无法反映这个家庭的成员谁在看电视,是全家都看,还是只有一人在看?机顶盒不知道。
说得极端点儿,你开着电视机到楼下遛狗了,机顶盒还会记录你在看。你晚上睡觉关了电视机,但忘关机顶盒了,它仍然认为你在看。
二是家里有双向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能够实现数据回传的家庭大多集中在大都市,属于高端家庭,但它们在全国4 亿多电视用户中占比例很小,大概5%不到。这5%的高端家庭的收视偏好,能反映全国真实的收看状态吗?当然不能,偏差会非常大。据我所知,全国居民看电视,主要有双向机顶盒、普通机顶盒(这两者合称有线用户)、无线、直播星天线(小耳朵)等四种情况。收视率统计并非采样越多越准确,关键是要符合概率统计学规律,要符合全国真实的人口构成。
打个比方,你把尖子班的学生都调查了,能反映全年级所有班级同学的状况吗?只有高中低班级按比例抽样调查,结果才是可信的。
独舌:想请您分析一下今年以来的收视异象:一是电视剧总体收视率下降,二是各家卫视收视两极分化,央视和湖南卫视越来越强,而其他卫视的剧很难上1点(50城),为什么?
闫爱华:去年10月北京的电视节目秋交会上我曾说过,大家都关注“一剧两星”,其实对卫视影响更大的“每晚两集”,三集改两集后,卫视板块维持了十年的份额上升趋势将会在2015年出现逆转,卫视所占份额将会出现下降。全国电视版图分三大板块:央视频道组,省级卫视频道组,地面频道组。过去十年,省级卫视频道组的所占份额一直在上升,地面频道组一直下降。但是2015年每晚三集改两集后,卫视全天收视最高的第三集被拿掉了,总体份额必然下降。目前看这一预计已经初步证实,当然要等到年底,才能看出总体变化。
对此,湖南今年把电视剧播出时间推迟了半小时,收益很大。但这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独播剧才能这么排。如果是联播剧,就需要双方协调,不能一个19:30开播,另一个20:10才开始。而且我们又不是固定只跟一两家卫视联播,所以需要谈很多家。其实去年4月总局确定每晚两集的会后,我们的购剧中心就试图跟几个兄弟台谈这种推后黄金剧场的编排思路,但大家觉得改变观众的收视习惯太冒险了,会造成忠实观众流失,所以最后没谈成。
目前看来,业内当初过于聚焦“一剧两星”,对三集改两集造成的份额下降还是研究不足。我估计,这种下降到五六月份会更严重,季节原因嘛,第一集时很多人还回不了家,这种情况只有等到11月份冬天来时才会改善。至于两极分化,湖南上升,是因为在920时段其它卫视在播栏目,它在播电视剧,常规栏目是打不过电视剧的,湖南是差异化竞争的得利者,另一个原因是,湖南今年初的《武媚娘》比去年同期那部戏高了四五倍,拉高了一季度数据。央视上升则完全是两个板块之间此消彼长的结果,它也是晚八点播剧,同样是差异化竞争的受益者。
今年卫视总体收视率下降还有一个原因:从卫视的编排思路来看,一是大多把好剧放在暑季,那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是排在10月、11月,那是招商季。一般来说,3、4、5月份不怎么安排重头剧目,春节后到暑期,卫视电视剧会是个空档,再加上季节性原因,卫视份额下降也在预料之中。
独舌:现在各家公司的电视剧发行在今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怎么回事?
闫爱华:我个人观察,目前两头的剧发行相对容易,中间的难。市场上每年有三五部顶尖剧,会被各卫视争抢,这些剧有概念有话题,也很贵,拿到也是实力的象征。低端的剧发行也不太难,售价低,二三线卫视也买得起。最难受的是中间档次,成本在100多万一集的剧,两家台联合购买,每家要出七八十万,这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卫视的承受力,而收视不一定比去年50万一集的更高。
独舌:原先一剧四星的时候,各台协调排播还都能搭上,但今年一剧两星了,反倒在暑期之后就搭不上了,很多剧因此而定不下来。
闫爱华:是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在观望。市场上好剧少,不愿意过早定盘子。原先大都会提前半年定排期,现在很多台两三个月后的剧也没定。每晚三集变两集后,原先半个多月播完的戏,现在要播二十四五天,一旦买错了就非常被动,所以都没把握,不敢轻易定盘子。
独舌:现在国家正在全力反腐,购片领域是纪检部门关注的重点。
闫爱华:我不了解其他台的情况,但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购剧中心是全台廉政建设的先进单位,而且排名第一位。我们有两个过硬指标:全年只有4亿多的购剧资金,前八卫视中最少的吧,但山东卫视黄金剧场在50城第三,全国网排第二。这样的高投入产出比,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我们购剧中心的同事每月的收入,是与其审片打分的准确性挂钩的,打得准就收入高,打不准就收入低。另外各台可能都有观众审片组,但我们是定期更换,更换的标准就是他们审片打分跟后来实际播出结果的吻合度,打分准的留下,打不准的换掉。几年下来,购剧中心的专业评估和观众审片的眼光都越来越有谱了,这就大大提高了选剧的准确性。
独舌:山东卫视这一两年成了轰轰烈烈的自制大户?
闫爱华:自制剧能从品质、调性、导演、编剧、演员各方面,跟你的频道定位高度吻合,当然还有版权、收入、队伍、人脉等附带的收获。我们下半年还有五六部自制剧开播,加上年初的《石敢当》《大刀记》,一年有七八部自制剧,这在一家专业的制作公司也算不少吧。
独舌:您觉得电视剧这个行业有什么问题?
闫爱华:我是学经济学的,从我学过的专业来看,电视剧行业的基本矛盾与目前全国经济领域的问题完全一致,就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原来认为一剧两星能促进电视剧库存的消化,但同时又出了个每晚两集,原先一个台一年播一千集,现在只能播七百多集,消费量反倒小了。一线卫视、有购买力的卫视需求小了,其他卫视又大量播二轮甚至三轮,使得市场的供需情况雪上加霜。怎么办呢?一是扩大消费,但卫视改回每晚三集不现实,扩大地面的消化能力?可地面出价又比较低,对大制作剧的消化能力有限。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只能以减少供给来解决问题了,可是社会上热钱比较多,地方政府对此兴趣也比较大,这些项目又往往不遵从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所以我估计供给大于需的矛盾在未来几年仍会存在。这是电视剧行业的基本矛盾,其他问题大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采写/李星文】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吧!
【影视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