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五一自驾游(五)

标签:
户外历史情感文化财经 |
分类: 徒步天下 |
随后,游览了颇负胜名的东山关帝庙,以及宝智寺,再去位于铜山古城东门外的“虎崆滴玉”。“虎崆滴玉”位于铜山古城东门外,为海边一个天然的海蚀岩洞,状如张开的虎口,故名虎崆。洞深十五米多,宽五米多,可容数十人。洞里峭壁中涌溢一眼清泉,涓涓流出,泉水滴落而琮琮作响,如落珠玉,因而得名“滴玉”。可我最关注的还是铜山古城东门城墙上的古榕树。古榕树长在古城墙壁上,树与墙壁浑然一体,不分彼此几百年了,叹为观止。
离开“虎崆滴玉”,本计划走滨海木栈道回到正门,但发现过黄道周故居有一小门可以出景区。此时正是正午,烈日正当空,不如看看黄道周故居就出景区,然后在正对景区小门的美食街上找家大排档吃个中餐,再走回驻车点,下午补觉,晚上视情况而定。
黄道周故居(祖厝)是一座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平房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砖瓦石木结构,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庭前耸立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黄道周故里”字样,为县政府一九八五年设立。进了大门,是一个大天井,左侧有一口井,井水清冽。正面为一厅两室的平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数百年来,曾经多次修葺,处处显得朴素大方。
遗憾的是,黄道周故居不知何故暂不开改,也就没有进去,外围看了看,就出了景区。
连着景区小门的是一条小街,两边还是闽南民居,全是小吃店和大排档,偶尔有卖土特产和工艺品的。见一特产店有卖闽南渔民的草帽,尖顶的那种,想买一顶回去户外徒步爬山。一问,一百多元,也就算了。小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大多是从景区游玩后出景区的游客,逆行的少。但时不时有逆行的电动车和摩托车,那是本地人,车上全是各种食材,大概是为小街上的美食店送货。小吃店和大排档座无虚席,特别是海鲜类美食,挤都挤不进去。一路找吃的,找有座位的店,还是有点饿。走着走着,街边有一摆摊卖小吃的,围了一大堆游人。原来是虾嗲饼,面粉揉好后加虾子油炸而成。早就听闻虾嗲饼,买一个填下肚子吧。
香,虾嗲饼香,真不错。吃完了虾嗲饼,又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一个有座位的饮食店,以卤味为主。肚子饿了,又热,顾不上吃当地特产和美食,就是这家店了。惊喜的是,除了卤味,这家店还有海鲜汤。到了闽南,到了大海深处的东山岛,吃的就是海鲜,否则岂不是留下遗憾。于是落座后,在几位徐娘半老的介绍下,点了一盘卤菜,杂拼,有肉有鸭有鸭肠;还点了一份海鲜汤,半老徐娘介绍说,三十元,配有五种海鲜,是这里最畅销的汤了。
几分钟后,菜和汤端上来了。卤菜倒一般般,还不如潮汕卤味。海鲜汤还真是好喝,鲜,香,淡,不是一般的爽口。虽然饿了,但由于天热,饭没吃几口,卤味只吃了一半,海鲜汤倒是一滴不剩。店里一位半老徐娘服务员见没吃几口卤味,说,我们还有一种当地美食,送你一块,很好吃的,游客必点。还有这好事,连声说谢谢,问是什么?她说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说。说着,她夹了一块放在卤菜上。好奇心也促使最快速度品尝。糯,香,鲜,果然好吃。
吃完之后,抬起头对半老徐娘服务员说,等下我拍下来,帮你们网上宣传。
徐娘半老服务员笑开了花,那就谢谢你啊,太感谢你了,我一看你就是读书人。
吃了中餐,徒步回停车场,一路欣赏海边渔民小镇的风情和建筑。
其实,三十年前刚下海那两年,曾在闽南泉州和厦门待了两年。但是,那时一门心思想的是职场和商场,顾不上美食和风土人情,能吃饱饭就够了。现在人已半百,早就没有职场的冲锋陷阵,也没有商场的做大做强和三十六计,唯愿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到退休以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