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五一自驾游(三)

标签:
户外历史情感文化财经 |
分类: 徒步天下 |
风动石景点前临海山崖上,有一段古城墙,古战旗猎猎,于是信步前往。
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倭患日重,江夏侯周德兴奉朝廷之命,到东山筑城建寨,以防倭寇,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东山古称铜山,因此命名铜山古城。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城基用条石干砌叠垒而成,城墙用粘土夹以碎石夯筑。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曰“晨曦”,西门曰“思美”,南门曰“答阳”,北门曰“拱极”,今保存完好的是东城的一段,长四百多米。继尔,铜山设立水寨。数百年来,铜山军民凭藉古城,痛歼倭寇,先后击败了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进攻。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阙阙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章。
城墙边牌子上有古城介绍: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率义乌兵进闽剿倭,在古城设立浙兵营,亲自指挥作战,屡歼倭寇。清顺治五年,郑成功兴师抗清,铜山古城便是根据地之一。他在铜山古城造船练兵、筹粮募饷。顺治 十八年,他东征收复台湾时,铜山五百多名青壮年挺身投入东征队伍。康熙 二十二年,施琅就从这里出发,进兵台湾,建立了武力统一台湾的不朽功勋。明嘉靖四十三年和明永历十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两度率浙江义乌兵,在东山岛设立“浙兵营”,据古城击溃倭寇的侵扰。明崇祯六年,巡抚路振飞、大帅徐一鸣,据城连续两次大败荷兰侵略者。清道光二十一年,英帝国主义者从虎门败退时,猛攻铜山城,铜山军民奋起反抗,打得英舰狼狈逃窜。抗日战争期间,东山军民又多次在此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犯。铜山古城的英雄史,诉不尽,讲不完。
原来这里是海防重镇,不亚于广东的虎门,始料不及。原以为东山岛是座偏僻无名的荒野之岛,没想到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率义乌兵进闽剿倭的地方。了解了古城之后,不禁肃然起敬。前两天,小朋友学历史还问戚继光事迹,而今天就到了他驻军的军事重镇,这可是最好的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时机,也可增加爱国主义情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站在铜山古城的城墙上远眺,城外大海上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渔帆片片,巨轮南来北往;城内绿树排排,曲径通幽,众多景点景观散落分布,红墙绿瓦的寺观庙宇点缀其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漫步其间,悠然怡然——往日的战争喧嚣已一去无踪,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派和平安宁的繁荣景象。
此景此情,使人顿觉心潮澎湃,顺着脚下的古城拾级而上,仿佛步入一幅悠悠历史的长卷。抚石细览,耳闻涛声,仿佛听见戚家军炮声阵阵;登台远眺,海鸟翻飞,仿佛是舳舻麇集的郑成功东进台湾的征帆。古往今来,千秋兴亡,屹立于世的中华民族,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此古城可为历史见证。
离开古城墙,从闻名天下的风动石一路过来,有维妙维肖的“石僧拜塔”,无端裂出一线天的“钓鳌台”,反映母系社会性崇拜的“贵子石”、“太阳与月亮神”等岩画,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为主的古建筑群,还有明末著名儒学大师、书法家、爱国主义者黄道周故居及其纪念馆、东山博物馆,简直就是进入历史时空隧道,华夏数千年文明史结晶于此,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只需一举足,一投手,便同时踩住了两个相去甚远的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