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五一自驾游(二)

标签:
户外历史情感文化财经 |
分类: 徒步天下 |
吃了一大碗海鲜粥,随即在房车上补觉。
上午九点多左右,惊醒。朝窗外一看,天哪,刚刚还没几辆车的空旷停车场上挤满了车。保安正一辆车又一辆车安排停车位,尽最大办法停最多的车。车声人声海涛声,四面八方传来,如何入睡。虽然没有睡足,但目前情况下也只能起床,还早,去打卡风动石吧。
因此,起床,胡乱洗漱一把,下车走到海堤公路上。公路上川流不息,来来往往。有各种车子,公交小车人力车电动车单车,真是大杂零烩。人也多,各种口音,夹杂着当地人的摆摊叫卖声,喇叭阵阵,人声鼎沸。人虽多车虽多,但烈日当头,在海滩上游玩的人并不多。导航显示,南门湾到风动石大门也就三公里左右,还是驾车。本想徒步过去,并且走了几步。可太热人流太挤,心烦气燥,还是搭的过去,没必要时间耗在这烈日下。想好之后,招手叫了一辆当地人特色的电动三轮车,十五元。这车子实在太颠太破,座椅又窄又硬,空间狭小,刚上车就想下车。转而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开这车的人也不容易,也就糊糊口罢了,不是节假日,哪有生意!出门就是要体验当地特色,这改装后的电动三轮车不正是当地特色吗?
买票进入景区,门票六十元。刚进景区,发现海边有码头,信步走过去,原来是去东门屿景区的码头。望着大海中的东门屿岛,既要船票,又要门票,还是放弃,毕竟这两年海景游太多,万变不离其踪。如果是来自北方的游客,从没看过大海,还是建议东门屿一游。
码头边有一木栈道,上面写着是近年新修的,建于礁石之上,直面大海。不如沿着木栈道观赏海景,然后再从另一条线返回,观光风动石和古城等景点,正好是环线。但随即发现进不了木栈道。问码头上工作人员才得知,这木栈道是单行线,返程时才可行走。
既然如此,还是先观光风动石等景点。又进一道门,算是真正到了景区。一抬头,就看到名震天下的风动石。人们常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则更是一大憾事。的确如此。风动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宽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人们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东山风动石因其“奇、险、大”的特点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正拍照时,一年轻女导游带着一老年游客团介绍说:“正可观其伟,侧可观其奇,背可观其险。从背面看,状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倾的石盘上,巨大的石球,悬空而立,摇摇欲坠,令人心怵;从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圆弧形,贴石盘处尖端仅数寸,悬空斜立,狂风吹来,摇晃不定。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各位四周看看,神不神奇。”
老年团走后,上前仔细观看。石体正面,有明黄道周等人所题“铜山风动石”大字,笔力雄浑遒劲。在风动石前的一块方石碑上还刻有明朝督抚程朝京的诗:“造化原来一只丸,东封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关中坠,海飚还得逐势转。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风动石引来诸多古代大员题字赋诗,可谓古代网红。
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
离开风动石,想到那个题风动石的人黄道周,他是谁?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