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2014-06-14 00:14:57)
标签:
教育 |
参赛教师 |
|
年级 |
|
|
项目 |
评议标准 |
得分 |
||
教材简析(3分) |
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其特点、地位和作用,准确、具体、恰当地说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具体恰当地分析学情,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说出其根据。 |
|
||
教法学法(1分) |
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教学设想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学法的选择恰当,指导明确具体,紧扣教法,符合学情,能说出相关的理论依据。 |
|
||
教学过程(5分) |
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合理,内容正确;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步骤之间衔接自然。能抓住关键,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数量恰当,并有层次,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反馈。能体现课改理念,说出有关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
|
||
板书 (0.5分) |
有利于突出重点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新颖、精当。 |
|
||
现场展示 (0.5分) |
普通话准确、流利;讲述清楚、生动、形象;神态自然,举止得体;快慢适度,停顿恰当;能根据说课现场实际,调整节奏,适当增删内容; |
|
||
评议教师 |
|
总得分 |
|
|
说课时常出现的一些要求:
说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选课文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设计),并作出分析阐释;二是针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说课15分钟,答辩5分钟。
好的说课有哪些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3.体现教学能力。从说课过程看,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观,展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
4.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表2
项目 |
具体要求 |
权重 |
得分 |
教学理念 与目标 |
1.教学理念能正确体现课标精神。 2.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 3.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回归语文本色。 |
15% |
|
教学内容 |
1.能正确把握课标理念下的教材特点。 2.教学的容量、重点、难度适当,注重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3.注意教学内容与初中学生学习规律的关系。 |
20% |
|
教学过程 与方法 |
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适用。 2.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本身,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注意教学的整体推进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 |
35% |
|
教学基本功 |
1.普通话规范、流畅,语速适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态端庄、亲切。 4.板书规范,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 5.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
30% |
|
总 |
|
说明:1.参赛教师自选三个课题(版本不限)准备,决赛时现场抽取其中一个进行说课。
—7—
表3
项目 |
具体要求 |
权重 |
得分 |
教学理念 与目标 |
1.教学理念能正确体现课标精神。 2.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其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4.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
15% |
|
教学内容 |
1.能正确把握课标理念下的教材特点。 2.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容量、重点、难度适当。 3.恰当地处理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 |
20% |
|
教学过程 与方法 |
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适用。 2.教会学生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能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 |
35% |
|
教学基本功 |
1.普通话规范、流畅,语速适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态端庄、亲切。 4.板书规范,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 5.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
30% |
|
总 |
|
说明:1.参赛教师自选三个课题(版本不限)准备,决赛时现场抽取其中一个进行说课。
中学语文说课稿格式
点击下载该说课稿格式模板,该资源为中学语文教学说课之用,包含完整的语文说课稿格式,适合初中,高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使用。
____________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 “____________
____?”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2、精读悟情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