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渊君旧诗词:金缕曲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2025-05-03 21:44:28
标签: 诗词 情怀 文化
《金缕曲 •
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题记:2025年5月3日。《金缕曲•重读西游记有感》一阕挂在线上平台,引来朋友一些私下的议论。朋友们对天渊君解读《西游记》一书的励志主旨,有颇为不一样的理解,他们亦表达了不一样的见地。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天渊君一不作解释,二不作评论。之后,兴致所至,他索性将欲说还休的另一些话一并说出,也属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故作《金缕曲
•
再读西游记悟空》一阕,以畅吾怀。至•于其中我的心绪和我对西游记的评说,自然继续留在词后的自释中,缓缓道出。
《金缕曲•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齐天大圣谁?
踏天庭,
狂野曾让
九霄云碎。
当年一棒震玉宇,
哪管仙佛联袂?
弼马温,
体制名单内!
功成名就列仙班,
终皈依,
狼嚎成狗吠。
神与魔,
同一揆!
泼猴烈性尚存否?
看西行,
步步谨行,
心身相悖。
怜火眼金睛,
竟辨不得真伪。
紧箍起,
师兄狼狈。
正道终若须低眉,
问初心,
封“斗战胜佛”,
战几许,
胜几回?
自释:
一、 关于“齐天大圣”与“弼马温””。
“齐天大圣”是花果山猴王自封的名号,封时还没有什么孙悟空这名号;“弼马温””则是玉皇大帝册封给猴王的行政官职,主要协助做些在天庭里,和“避马瘟”相关的实际工作,也算是体制内公家的人。词中,他走完了从大圣到弼马温,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底层的泼猴到仙界的斗战胜佛的猴生道路。这是一条孙悟空职场上的进步之路,是一份不断励志不断上一个新台阶的宣言,是一张成长成才的路线图。这些,请细品。
二、 关于孙悟空的皈依和他的封“斗战胜佛”。
在《西游记》书里,悟空的前期,表现出他对力量与自由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抗权威,追求个体绝对自由的猴生自由意志,以及他由此干出的一系列让天庭瞠目结舌的造反行为。后来,他突然皈依了。可以说这是悟空心智的成熟表现,可以说是悟空对自身责任和社会集体的重新确认,也可以说那个紧箍咒(作为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和信念灌输符号的),帮助悟空同志确立了他正确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规划了他后半生的猴生了。
他的前期和后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行为举止和意志信念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天渊君不知道这种差异和转变的内在成因,这种不可理喻的转化,让天渊君有些懵。这大约就是信仰(宗教)的力量,信仰在猴生中发挥了绝对的精神力量。我们这样的无神论者,这样的凡夫俗子,显然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天渊君才会在词的最后,弱弱地问道:悟空同志,你被如来佛祖封了“斗战胜佛”,战了几许妖魔,又得了几回输赢呢?你有没有初心,你的初心表现在你的前期,还是后期?还是始终都在,你的初心是力量和自由的崇拜,还是佛祖和威权的膜拜?
三、 关于切割或所谓的“政治正确”。
天渊君小时候一直喜欢那个“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不喜欢那个头戴紧箍咒的大师兄。这是天渊君长期接受教育的结果,他在他自己的内心,长期以来一直与那个大师兄作着情感上的切割。扯开些说,记得当初,天渊君在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也有这样的分裂和切割:是认同那个聚义厅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还是那个忠义堂上接受招安,去打方腊的官军首领宋江。后来他决定只喜欢聚义厅的宋江,不喜欢忠义堂的宋江。这时,恰巧有一个人出来说,那都是同样一个人,一个叫宋江的坏人。那个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很讨厌。这个人说了,大家都跟着这么说,还为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叫作批宋江的政治运动。天渊君于是就更加懵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叫政治正确,当时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到《西游记》。据说,那个悟空同志,最后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这个佛,据说是佛教中“三十五佛”之一。它象征战胜烦恼,领悟真理。这样就很好了:悟空既没有了烦恼,也接纳了真理。这实在是太好了。
从青少年起,天渊君的阅读体验就是这般有趣。没有烦恼,他一直作着无数次类似这样的切割,这样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变,这样一直不停的改变一直懵懂到现在。
四、 关于本词。
这首词诠释了孙悟空从反抗到臣服,到修成正果
“修心成佛”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很动人,影响很大。天渊君这首词的吟咏,实际上是一个无神论者对孙悟空最为肤浅的理解和解读。实际上他无法理解孙悟空同志转折转变的深刻玄机,他只是越读懵逼,越读越烦躁,越读越分裂。
天渊君旧诗词:金缕曲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金缕曲 • 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题记:2025年5月3日。《金缕曲•重读西游记有感》一阕挂在线上平台,引来朋友一些私下的议论。朋友们对天渊君解读《西游记》一书的励志主旨,有颇为不一样的理解,他们亦表达了不一样的见地。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天渊君一不作解释,二不作评论。之后,兴致所至,他索性将欲说还休的另一些话一并说出,也属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故作《金缕曲 • 再读西游记悟空》一阕,以畅吾怀。至•于其中我的心绪和我对西游记的评说,自然继续留在词后的自释中,缓缓道出。
《金缕曲•再读西游记悟空有感》
齐天大圣谁?
踏天庭,
狂野曾让
九霄云碎。
当年一棒震玉宇,
哪管仙佛联袂?
弼马温,
体制名单内!
功成名就列仙班,
终皈依,
狼嚎成狗吠。
神与魔,
同一揆!
泼猴烈性尚存否?
看西行,
步步谨行,
心身相悖。
怜火眼金睛,
竟辨不得真伪。
紧箍起,
师兄狼狈。
正道终若须低眉,
问初心,
封“斗战胜佛”,
战几许,
胜几回?
自释:
一、 关于“齐天大圣”与“弼马温””。
“齐天大圣”是花果山猴王自封的名号,封时还没有什么孙悟空这名号;“弼马温””则是玉皇大帝册封给猴王的行政官职,主要协助做些在天庭里,和“避马瘟”相关的实际工作,也算是体制内公家的人。词中,他走完了从大圣到弼马温,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底层的泼猴到仙界的斗战胜佛的猴生道路。这是一条孙悟空职场上的进步之路,是一份不断励志不断上一个新台阶的宣言,是一张成长成才的路线图。这些,请细品。
二、 关于孙悟空的皈依和他的封“斗战胜佛”。
在《西游记》书里,悟空的前期,表现出他对力量与自由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抗权威,追求个体绝对自由的猴生自由意志,以及他由此干出的一系列让天庭瞠目结舌的造反行为。后来,他突然皈依了。可以说这是悟空心智的成熟表现,可以说是悟空对自身责任和社会集体的重新确认,也可以说那个紧箍咒(作为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和信念灌输符号的),帮助悟空同志确立了他正确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规划了他后半生的猴生了。
他的前期和后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行为举止和意志信念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天渊君不知道这种差异和转变的内在成因,这种不可理喻的转化,让天渊君有些懵。这大约就是信仰(宗教)的力量,信仰在猴生中发挥了绝对的精神力量。我们这样的无神论者,这样的凡夫俗子,显然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天渊君才会在词的最后,弱弱地问道:悟空同志,你被如来佛祖封了“斗战胜佛”,战了几许妖魔,又得了几回输赢呢?你有没有初心,你的初心表现在你的前期,还是后期?还是始终都在,你的初心是力量和自由的崇拜,还是佛祖和威权的膜拜?
三、 关于切割或所谓的“政治正确”。
天渊君小时候一直喜欢那个“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不喜欢那个头戴紧箍咒的大师兄。这是天渊君长期接受教育的结果,他在他自己的内心,长期以来一直与那个大师兄作着情感上的切割。扯开些说,记得当初,天渊君在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也有这样的分裂和切割:是认同那个聚义厅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还是那个忠义堂上接受招安,去打方腊的官军首领宋江。后来他决定只喜欢聚义厅的宋江,不喜欢忠义堂的宋江。这时,恰巧有一个人出来说,那都是同样一个人,一个叫宋江的坏人。那个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很讨厌。这个人说了,大家都跟着这么说,还为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叫作批宋江的政治运动。天渊君于是就更加懵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叫政治正确,当时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到《西游记》。据说,那个悟空同志,最后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这个佛,据说是佛教中“三十五佛”之一。它象征战胜烦恼,领悟真理。这样就很好了:悟空既没有了烦恼,也接纳了真理。这实在是太好了。
从青少年起,天渊君的阅读体验就是这般有趣。没有烦恼,他一直作着无数次类似这样的切割,这样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变,这样一直不停的改变一直懵懂到现在。
四、 关于本词。
这首词诠释了孙悟空从反抗到臣服,到修成正果 “修心成佛”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很动人,影响很大。天渊君这首词的吟咏,实际上是一个无神论者对孙悟空最为肤浅的理解和解读。实际上他无法理解孙悟空同志转折转变的深刻玄机,他只是越读懵逼,越读越烦躁,越读越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