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歌:此岸与彼岸(短章五则)
2024-06-06 21:19:25
标签: 诗词 情怀 文化
题记:2024年6月3日。近期,突然关注“此岸”、“彼岸”的词汇,是被一则关于彼岸花的传说吸引(传说附后,转引自百度。如涉侵权,秒删。)。天渊君对“此岸”和“彼岸”这两个词的随性发挥,玩一种主宾词互倒的文字游戏,内容则完全属于佛学语汇内涵外延的推演,不涉世俗引申的其他含义。在《此岸与彼岸》五则短章中,提及的“此岸”和“彼岸”,均不指代现世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一处领域。特别指这一点,只为防止可能会有的恶意解读。
短章写完后,发现我的文字游戏,与那个凄迷哀怨的传奇,不仅风格不搭,而且境界简直是南辕北辙。所以,我是我,佛就是佛!
正文:
一、此岸与彼岸(短章五则)
其一:
彼岸是神性的世界
此岸是魔性的天地
有人说
此岸芸芸众生的幸福愿景
映射出人类对彼岸的魔幻境界
其二
此岸炼狱般的苦苦挣扎
让彼岸变得越发的绚丽与璀璨
或者说
此岸有几多丑陋,彼岸就有几多美好
其三
欢笑是此岸对生的翩翩起舞
恐惧则是彼岸对死的惊悚提醒
正如生长的树木,是此岸致敬彼岸的虔诚
而渐冷的炭木,则是彼岸回报此岸的寂灭
其四
此岸是尘世凡人对彼岸的殷勤顾盼
彼岸是上天神邸送给此岸的空洞期许
其五
仰望通往彼岸的天路,铺满没有荆棘的鲜花
俯瞰此岸人间的阡陌,并没有鲜花只有荆棘
二、此岸与彼岸的释义:
1、词语的本义:
此岸,即水的这一边
彼岸,即水的另一边,也可喻指所向往的境界。
2、佛学的释义:
彼岸:即指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在佛学中,彼岸指涅槃,即不生不灭。彼岸的出处有《大智度论》、《无量寿经》、《文选·王屮<</span>头陀寺碑文>》等。
此岸:指生死之世界。是“彼岸”的对称词。彼岸,则指涅槃而言。注维摩诘经卷九(大三八·四一下):“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盘(涅槃)也。故从佛学而言,先有彼岸,再有此岸。先有信仰,再有肉身。先有菩萨,再有皮囊,如此等等。
3、世俗的含义:
此岸:即指这里。
彼岸:即指大洋彼岸(大洋可以是太平洋,也可以是大西洋,或任何一个洋)。延伸之义,也可指美国,或西方各国。美国与欧洲中间是大西洋。所以对欧洲而言,美国是在其大西洋彼岸。美国与中国中间是太平洋。所以对中国而言,美国是在太平洋彼岸。
三、附录:彼岸花的故事
1、经文:
《佛经》中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2、传奇:
彼岸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叶带状较窄,色深绿,自基部抽生,发于夏末,落于秋初。花期夏末秋初,大约每年的7月至9月。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某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彼岸花。它的花香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侯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没有花。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
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间受到磨难。曼珠沙华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这个城市出现过。
这种花后来开在黄泉路上。曼珠和沙华的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他们发誓不分开,在下一世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曼殊和沙华轮回无数次后,有一天,佛来到这里,看见地上一株花气度非凡,妖红似火。佛便来到它前面仔细观看,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佛既不悲伤,也不愤怒,他突然仰天长笑三声,伸手把这花拔了出来。佛把花放在手里,感慨地说道:“前世你们相念不得相见,无数轮回后,相爱不得厮守,所谓分分合合不过是缘生缘灭,你身上有天庭的诅咒,让你们缘尽却不散,缘灭却不分,我不能帮你解开这恶毒的咒语,便带你去那彼岸,让你在那里花开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过地府里的忘川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湿了衣服,而那里正放着这株红花,等到佛来到彼岸,解开衣服再看时,发现火红的花朵已经变成纯白。佛沉思片刻,笑道:“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是是非非,怎么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
佛将这花种在彼岸,把它叫作曼陀罗花,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佛不知道,在忘川河上,花被河水褪去了所有红色,滴在了河水里,终日哀号不断,令人闻之哀伤。地藏菩萨得知曼陀罗花已生,便来到河边,拿出一粒种子丢进河里,不一会,一朵红艳更胜之前的花朵,从水中长出。地藏菩萨拿它在手,叹到:“你脱身而去,得大自在,为何要把这无边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无边的地狱里呢?我便让你做个接引使者,指引他们走向轮回。就记住你这个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罗花,就叫你曼珠莎花吧!”
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个长在彼岸,一个长在此岸。
新诗歌:此岸与彼岸(短章五则)
题记:2024年6月3日。近期,突然关注“此岸”、“彼岸”的词汇,是被一则关于彼岸花的传说吸引(传说附后,转引自百度。如涉侵权,秒删。)。天渊君对“此岸”和“彼岸”这两个词的随性发挥,玩一种主宾词互倒的文字游戏,内容则完全属于佛学语汇内涵外延的推演,不涉世俗引申的其他含义。在《此岸与彼岸》五则短章中,提及的“此岸”和“彼岸”,均不指代现世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一处领域。特别指这一点,只为防止可能会有的恶意解读。
短章写完后,发现我的文字游戏,与那个凄迷哀怨的传奇,不仅风格不搭,而且境界简直是南辕北辙。所以,我是我,佛就是佛!
正文:
一、此岸与彼岸(短章五则)
其一:
彼岸是神性的世界
此岸是魔性的天地
有人说
此岸芸芸众生的幸福愿景
映射出人类对彼岸的魔幻境界
其二
此岸炼狱般的苦苦挣扎
让彼岸变得越发的绚丽与璀璨
或者说
此岸有几多丑陋,彼岸就有几多美好
其三
欢笑是此岸对生的翩翩起舞
恐惧则是彼岸对死的惊悚提醒
正如生长的树木,是此岸致敬彼岸的虔诚
而渐冷的炭木,则是彼岸回报此岸的寂灭
其四
此岸是尘世凡人对彼岸的殷勤顾盼
彼岸是上天神邸送给此岸的空洞期许
其五
仰望通往彼岸的天路,铺满没有荆棘的鲜花
俯瞰此岸人间的阡陌,并没有鲜花只有荆棘
二、此岸与彼岸的释义:
1、词语的本义:
此岸,即水的这一边
彼岸,即水的另一边,也可喻指所向往的境界。
2、佛学的释义:
彼岸:即指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在佛学中,彼岸指涅槃,即不生不灭。彼岸的出处有《大智度论》、《无量寿经》、《文选·王屮<</span>头陀寺碑文>》等。
此岸:指生死之世界。是“彼岸”的对称词。彼岸,则指涅槃而言。注维摩诘经卷九(大三八·四一下):“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盘(涅槃)也。故从佛学而言,先有彼岸,再有此岸。先有信仰,再有肉身。先有菩萨,再有皮囊,如此等等。
3、世俗的含义:
此岸:即指这里。
彼岸:即指大洋彼岸(大洋可以是太平洋,也可以是大西洋,或任何一个洋)。延伸之义,也可指美国,或西方各国。美国与欧洲中间是大西洋。所以对欧洲而言,美国是在其大西洋彼岸。美国与中国中间是太平洋。所以对中国而言,美国是在太平洋彼岸。
三、附录:彼岸花的故事
1、经文:
《佛经》中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2、传奇:
彼岸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叶带状较窄,色深绿,自基部抽生,发于夏末,落于秋初。花期夏末秋初,大约每年的7月至9月。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某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彼岸花。它的花香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侯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没有花。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
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间受到磨难。曼珠沙华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这个城市出现过。
这种花后来开在黄泉路上。曼珠和沙华的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他们发誓不分开,在下一世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曼殊和沙华轮回无数次后,有一天,佛来到这里,看见地上一株花气度非凡,妖红似火。佛便来到它前面仔细观看,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佛既不悲伤,也不愤怒,他突然仰天长笑三声,伸手把这花拔了出来。佛把花放在手里,感慨地说道:“前世你们相念不得相见,无数轮回后,相爱不得厮守,所谓分分合合不过是缘生缘灭,你身上有天庭的诅咒,让你们缘尽却不散,缘灭却不分,我不能帮你解开这恶毒的咒语,便带你去那彼岸,让你在那里花开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过地府里的忘川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湿了衣服,而那里正放着这株红花,等到佛来到彼岸,解开衣服再看时,发现火红的花朵已经变成纯白。佛沉思片刻,笑道:“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是是非非,怎么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
佛将这花种在彼岸,把它叫作曼陀罗花,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佛不知道,在忘川河上,花被河水褪去了所有红色,滴在了河水里,终日哀号不断,令人闻之哀伤。地藏菩萨得知曼陀罗花已生,便来到河边,拿出一粒种子丢进河里,不一会,一朵红艳更胜之前的花朵,从水中长出。地藏菩萨拿它在手,叹到:“你脱身而去,得大自在,为何要把这无边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无边的地狱里呢?我便让你做个接引使者,指引他们走向轮回。就记住你这个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罗花,就叫你曼珠莎花吧!”
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个长在彼岸,一个长在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