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中)之第1节
(前接《仇恨与爱》之(上)之第3节)
题记:2022年9月20日。叙事至今,天渊君基本讲完了杜宏愿这个人物。讲完杜宏愿,离讲完芦阿彩也就不远了。再往前延展,我实际上也已将杜苗苗这个人物的成长轨迹讲清楚了。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清晰烙印。我说的历史,主要指的是那个所谓艰辛探索的年代。杜苗苗和杜宏愿这两个人物,还是杜家众多家人们当中,在那个时代人性受到损害最小,遭遇劫难最少,成长最健康,生活最正常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慢慢地从中咀嚼那样一种历史况味。天渊君在叙述他们的经历时,也已曲里拐弯地述说了自己置身其中的感受,某些浓墨重彩细致描摹的文字段落里,积蓄着天渊君极大的愤懑与悲伤,甚至喘不过气来。实际上,这当然是天渊君的错!深陷其中,天渊君因此缺少超脱尘烟的悲悯情怀;厘清历史,天渊君因此没有宽恕世间罪恶的慈悲胸襟。但是这样的错,有时是必须要犯的。有些事必须去做现在就做,特别当反映那个荒谬年代的一些固有词汇、常用句子或文字段落,慢慢成为敏感词不方便再次提起时,记住这段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正常生活的回归,沦陷在时代苦难里的其他家人们,也在缓缓浮出。他们身上牵扯出更多历史的污泥浊水,且更可怕更惨不忍睹。
《仇恨与爱》(中)之(第1节):
芦阿彩捧着丈夫的骨灰盒,一时没了方向。自从那次耳光和砸电视机事件之后,她爽了一下报仇雪恨的快感,就像任督二脉打通了一般,她的气血甚至全身骨骼关节都畅通起来,饭也吃得下,胃也不疼,内火也没有了。看到帅气的老男人也不自禁撩一下额前的刘海。只是看到杜苗苗就想闪躲,生怕被怼的没有落场势。对,她怕她。
芦阿彩没有太多的选择,她的选择就是等待杜苗苗替她作出选择。本来她有很多事可做,一是了结和藤井家族藤井俊雄的感情旧案,二是落实自己退休后回新街养老的事情,三是乘着现在形势宽松,到杜老头家乡安徽宣城走一遭,也算是夫妻一场过个回门,四是回到自己的老家盐城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亲戚眷属,在亲爹亲妈的坟上磕一个头,五是到东北看看女儿杜花花,不知小娘皮过得怎么样?再有,给芦外婆陪个不是。小时候不懂事,得知自己是个寄养的货,就一直和老妈过不去。现在搞得乱糟糟的,老公又死了。这些事谁来操办?唉,怎么办?
芦阿彩叹气的时候,天渊君正在想,杜苗苗会怎么看待芦阿彩?精心设计回国创业的路线图,原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她,绝对没有想到会被母亲搞得一团糟,还把她的婚礼搅黄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新街投资的可能性已接近为零。从做生意角度来看这似乎并不太要紧,有钱有项目,哪儿不能做生意呢?问题是,芦阿彩几近疯狂的举止让杜苗苗和谷井茂大失脸面,甚至有传言说杜苗苗这个“拉三”(沪语切口,意即:生活放荡之女性),还是一个骗子,国际骗子,在新街读书时就不是个好女孩,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耳光事件后,她和谷井茂销声匿迹,没有在新街露过面。还有人说,她让谷井茂回岛国去看脸颊的伤口,自己则在万豪酒店呆了一个多星期。街上邻里看得见的是,几个精干的小伙子,将芦阿彩杜宏愿夫妇送回西南某市的某处狭小公寓房里,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再搭理他们。407室房间门紧闭着,杜苗苗的人事经理或女秘书一直陪着芦外婆,有时在万豪,有时在市内的华亭宾馆,后来他们雇佣了一个满口苏北口音的中年妇女做了芦外婆的住家阿姨(沪语,即:全天24小时陪护的女佣)。芦外婆住在市内江宁路的公寓房里,那是杜苗苗用芦外婆名字新买的商品房,离杜苗苗的办事处很近。杜苗苗不时会去看看外婆,给她带些岛国的、潮汕的、苏北的小点心,一起说说话。
大约三个月后,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的招商部负责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个自称是山下电器株式会社的海外运营部部长,希望能够就合作投资新街仪表仪器项目,见面洽谈。在华亭宾馆,新街厂部的负责人见到了山下代表。山下代表叫藤井树,中方负责人姓元,叫元诗芳,是个中年男子,地质仪表仪器厂的前团委书记,也是新街居民,比我大五六岁吧,是我哥的同学,算是兄长级别的老熟人老朋友。他有着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那天芦阿彩大打出手时,他也尴尬地在场,很气愤那个不识抬举的老妇人!若干年后,元负责人因工作缘由和我有些接触。藤井树一如岛国人谦卑礼貌,同时倔强如牛。他对元诗芳说,山下的项目大约资金1000万美金,分三期。前期400万,主要用于基建改造工场。具体合作可以商洽。目前先恳请元负责人帮忙襄助,就是,就是……
看着藤井树欲言又止的神态,元诗芳忙道:
“尽管说,什么事?”
“贵厂的兄弟厂有位光荣退休的员工,一直视厂如家,家在贵厂附近,退休赡养金远在外地某市,甚为不便,是不是……?”
“名字叫什么?”
“芦阿彩,还有她的丈夫杜宏愿。”
“这事好像不归我们部门管辖,我可以问一下,……”
藤井树站起身来,说道:“如这样,项目就暂时不谈了,我是不是可以先约谈一下管这事的担当,再说吧!”停了一会,他又说:
“这样啊,我也不找管这事的担当了。昨天我有幸和邻省的国际汽车城开发区管委会主管谈过这个项目,我想,如果我的小小恳求,不能得到贵方的帮助,那就算了。过两天我会去那里,把这个项目给他们!”
记得那是在我办公室里,元诗芳绘声绘色地概述着这件事,他还没有咽下这口气。那时,他已授命完成了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的改制工作。所谓改制,就是改变亏损工厂的所有制性质,将国有的资产卖给私人,或将之分割成多份额后,分别卖给工厂管理层的多个个人,或作为股份与外资方合资,组成新的合资或合作公司。天渊君不评述改制这一经济现象,此处提及元诗芳其人其事,只为芦阿彩故事的发展提供一个具体真切的现实环境。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元诗芳把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一拆为四,一个车间一个产品为一个独立单元,组成四个或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独营企业,或划归还上级总公司和上市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后,他被总公司调回总部,继续一杯水一张报纸坐办公室的轻松闲职。后来,他被外边热火朝天的改制和一夜暴富的传奇所吸引,毅然辞职下海,创立了一家专门为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私人公司提供商务咨询,中介服务的公司,再后来,他辗转托人,认识了我,并就他公司的具体业务,提出了许多投资、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方面的疑虑和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经济部门的强力支持。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政府很气派的大楼里,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同时不忘递给我一张他的名片,似乎我们是生死之交。他说,政府对他的大力支持,就是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这句话没大的毛病。我说没毛病就是没毛病。但我不说,我说,你错了。你的名字就错到底了。他愕然地问我:“为什么?”我看着名片说:“你元诗芳,圆的又是方的,不是捣糨糊吗?圆的就是圆的,方的就是方的。二者之间没有回旋余地?”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那里。我大笑着继续问他:“元芳,你怎么看?”他也笑了,只是笑得有些尴尬。
此时,插上关于元诗芳的闲笔,是突然有些想他了,不知道他的元方公司经营得怎么样?我想大概率不会很成功,他的公司性质决定了他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许他又改行了,世事纷繁,谁说的准说的清呢?
曾经兄长级别的那个元诗芳,在华亭宾馆被藤井树怼的不知所措,他突然反应过来,知道了那个杜苗苗或谷井杜苗子的厉害,他很愤怒,但他不得不低头。第二天下午他打电话给藤井树,告诉他没问题。芦阿彩的人事关系马上解决,下个月杜宏愿和芦阿彩就可以到新街厂退管会来拿退休工资了。至于投资,还请藤井树多多关照。不久,新街最早的中外合资公司之一,在新街的大桥头附近开工了!后来我知道,这个山下株式会社的合作项目,属于山下跨国集团属下中等规模的专业做复印机的配套公司,专做复印机的外壳金属冲压件。这类零配件协力公司,在某市有三家,在邻省有十几家。复印机总成公司则在邻省的良仓市的高新区内。同时,杜苗苗创办了自己独资的专业生产乌冬面配料的阿仨希助剂公司,她在两个省市之间来回奔走,精力充沛地斡旋着各个方面的诸多商务杂事。有一次,我和杜苗苗一起吃饭,正巧遇到元诗芳,元总经理说:“谷井女士,久仰大名!”苗苗回说:“元总,我们认识吗?”“这不就认识了吗?”
一次,杜苗苗在江宁路武定路附近,推着轮椅和芦外婆一起散步。外婆问:“你妈住在407室,地方是不是小了些?要不把你妈也接到这里来住?”
苗苗说:“外婆,你说合适吗?这里就靠近当年那个办事处,到时,她又要乱来一气了。我也是怕了!再说新街那里地方小,收拾起来也方便!地方大了,又要请阿姨了!”
“你妈这个人,唉,真不好说呀!她的母亲,也就是你那个有血亲的亲外婆,也算是我的小姐妹,那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她死了,我才会收养了她。希望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人物!可惜了!现在改革开放了,说说也无妨。”
她们祖孙二人,在静谧的武定路人行道上,缓缓走着,落日的余晖散射着金子般的光泽,她们的背影绮丽耀眼,她们似乎走入了油画之中。在油画里,外婆絮絮叨叨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最后她说:“此生,我最懊悔的是,收养了阿彩,我还没有管好她!这是天意吧!可惜啊!”
(请继续关注《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中)第(2)节)
天渊碎月:叙事《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中)之第1节
《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中)之第1节
(前接《仇恨与爱》之(上)之第3节)
题记:2022年9月20日。叙事至今,天渊君基本讲完了杜宏愿这个人物。讲完杜宏愿,离讲完芦阿彩也就不远了。再往前延展,我实际上也已将杜苗苗这个人物的成长轨迹讲清楚了。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清晰烙印。我说的历史,主要指的是那个所谓艰辛探索的年代。杜苗苗和杜宏愿这两个人物,还是杜家众多家人们当中,在那个时代人性受到损害最小,遭遇劫难最少,成长最健康,生活最正常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慢慢地从中咀嚼那样一种历史况味。天渊君在叙述他们的经历时,也已曲里拐弯地述说了自己置身其中的感受,某些浓墨重彩细致描摹的文字段落里,积蓄着天渊君极大的愤懑与悲伤,甚至喘不过气来。实际上,这当然是天渊君的错!深陷其中,天渊君因此缺少超脱尘烟的悲悯情怀;厘清历史,天渊君因此没有宽恕世间罪恶的慈悲胸襟。但是这样的错,有时是必须要犯的。有些事必须去做现在就做,特别当反映那个荒谬年代的一些固有词汇、常用句子或文字段落,慢慢成为敏感词不方便再次提起时,记住这段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正常生活的回归,沦陷在时代苦难里的其他家人们,也在缓缓浮出。他们身上牵扯出更多历史的污泥浊水,且更可怕更惨不忍睹。
《仇恨与爱》(中)之(第1节):
芦阿彩捧着丈夫的骨灰盒,一时没了方向。自从那次耳光和砸电视机事件之后,她爽了一下报仇雪恨的快感,就像任督二脉打通了一般,她的气血甚至全身骨骼关节都畅通起来,饭也吃得下,胃也不疼,内火也没有了。看到帅气的老男人也不自禁撩一下额前的刘海。只是看到杜苗苗就想闪躲,生怕被怼的没有落场势。对,她怕她。
芦阿彩没有太多的选择,她的选择就是等待杜苗苗替她作出选择。本来她有很多事可做,一是了结和藤井家族藤井俊雄的感情旧案,二是落实自己退休后回新街养老的事情,三是乘着现在形势宽松,到杜老头家乡安徽宣城走一遭,也算是夫妻一场过个回门,四是回到自己的老家盐城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亲戚眷属,在亲爹亲妈的坟上磕一个头,五是到东北看看女儿杜花花,不知小娘皮过得怎么样?再有,给芦外婆陪个不是。小时候不懂事,得知自己是个寄养的货,就一直和老妈过不去。现在搞得乱糟糟的,老公又死了。这些事谁来操办?唉,怎么办?
芦阿彩叹气的时候,天渊君正在想,杜苗苗会怎么看待芦阿彩?精心设计回国创业的路线图,原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她,绝对没有想到会被母亲搞得一团糟,还把她的婚礼搅黄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新街投资的可能性已接近为零。从做生意角度来看这似乎并不太要紧,有钱有项目,哪儿不能做生意呢?问题是,芦阿彩几近疯狂的举止让杜苗苗和谷井茂大失脸面,甚至有传言说杜苗苗这个“拉三”(沪语切口,意即:生活放荡之女性),还是一个骗子,国际骗子,在新街读书时就不是个好女孩,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耳光事件后,她和谷井茂销声匿迹,没有在新街露过面。还有人说,她让谷井茂回岛国去看脸颊的伤口,自己则在万豪酒店呆了一个多星期。街上邻里看得见的是,几个精干的小伙子,将芦阿彩杜宏愿夫妇送回西南某市的某处狭小公寓房里,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再搭理他们。407室房间门紧闭着,杜苗苗的人事经理或女秘书一直陪着芦外婆,有时在万豪,有时在市内的华亭宾馆,后来他们雇佣了一个满口苏北口音的中年妇女做了芦外婆的住家阿姨(沪语,即:全天24小时陪护的女佣)。芦外婆住在市内江宁路的公寓房里,那是杜苗苗用芦外婆名字新买的商品房,离杜苗苗的办事处很近。杜苗苗不时会去看看外婆,给她带些岛国的、潮汕的、苏北的小点心,一起说说话。
大约三个月后,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的招商部负责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个自称是山下电器株式会社的海外运营部部长,希望能够就合作投资新街仪表仪器项目,见面洽谈。在华亭宾馆,新街厂部的负责人见到了山下代表。山下代表叫藤井树,中方负责人姓元,叫元诗芳,是个中年男子,地质仪表仪器厂的前团委书记,也是新街居民,比我大五六岁吧,是我哥的同学,算是兄长级别的老熟人老朋友。他有着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那天芦阿彩大打出手时,他也尴尬地在场,很气愤那个不识抬举的老妇人!若干年后,元负责人因工作缘由和我有些接触。藤井树一如岛国人谦卑礼貌,同时倔强如牛。他对元诗芳说,山下的项目大约资金1000万美金,分三期。前期400万,主要用于基建改造工场。具体合作可以商洽。目前先恳请元负责人帮忙襄助,就是,就是……
看着藤井树欲言又止的神态,元诗芳忙道:
“尽管说,什么事?”
“贵厂的兄弟厂有位光荣退休的员工,一直视厂如家,家在贵厂附近,退休赡养金远在外地某市,甚为不便,是不是……?”
“名字叫什么?”
“芦阿彩,还有她的丈夫杜宏愿。”
“这事好像不归我们部门管辖,我可以问一下,……”
藤井树站起身来,说道:“如这样,项目就暂时不谈了,我是不是可以先约谈一下管这事的担当,再说吧!”停了一会,他又说:
“这样啊,我也不找管这事的担当了。昨天我有幸和邻省的国际汽车城开发区管委会主管谈过这个项目,我想,如果我的小小恳求,不能得到贵方的帮助,那就算了。过两天我会去那里,把这个项目给他们!”
记得那是在我办公室里,元诗芳绘声绘色地概述着这件事,他还没有咽下这口气。那时,他已授命完成了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的改制工作。所谓改制,就是改变亏损工厂的所有制性质,将国有的资产卖给私人,或将之分割成多份额后,分别卖给工厂管理层的多个个人,或作为股份与外资方合资,组成新的合资或合作公司。天渊君不评述改制这一经济现象,此处提及元诗芳其人其事,只为芦阿彩故事的发展提供一个具体真切的现实环境。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元诗芳把新街地质仪表仪器厂一拆为四,一个车间一个产品为一个独立单元,组成四个或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独营企业,或划归还上级总公司和上市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后,他被总公司调回总部,继续一杯水一张报纸坐办公室的轻松闲职。后来,他被外边热火朝天的改制和一夜暴富的传奇所吸引,毅然辞职下海,创立了一家专门为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私人公司提供商务咨询,中介服务的公司,再后来,他辗转托人,认识了我,并就他公司的具体业务,提出了许多投资、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方面的疑虑和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经济部门的强力支持。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政府很气派的大楼里,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同时不忘递给我一张他的名片,似乎我们是生死之交。他说,政府对他的大力支持,就是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这句话没大的毛病。我说没毛病就是没毛病。但我不说,我说,你错了。你的名字就错到底了。他愕然地问我:“为什么?”我看着名片说:“你元诗芳,圆的又是方的,不是捣糨糊吗?圆的就是圆的,方的就是方的。二者之间没有回旋余地?”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那里。我大笑着继续问他:“元芳,你怎么看?”他也笑了,只是笑得有些尴尬。
此时,插上关于元诗芳的闲笔,是突然有些想他了,不知道他的元方公司经营得怎么样?我想大概率不会很成功,他的公司性质决定了他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许他又改行了,世事纷繁,谁说的准说的清呢?
曾经兄长级别的那个元诗芳,在华亭宾馆被藤井树怼的不知所措,他突然反应过来,知道了那个杜苗苗或谷井杜苗子的厉害,他很愤怒,但他不得不低头。第二天下午他打电话给藤井树,告诉他没问题。芦阿彩的人事关系马上解决,下个月杜宏愿和芦阿彩就可以到新街厂退管会来拿退休工资了。至于投资,还请藤井树多多关照。不久,新街最早的中外合资公司之一,在新街的大桥头附近开工了!后来我知道,这个山下株式会社的合作项目,属于山下跨国集团属下中等规模的专业做复印机的配套公司,专做复印机的外壳金属冲压件。这类零配件协力公司,在某市有三家,在邻省有十几家。复印机总成公司则在邻省的良仓市的高新区内。同时,杜苗苗创办了自己独资的专业生产乌冬面配料的阿仨希助剂公司,她在两个省市之间来回奔走,精力充沛地斡旋着各个方面的诸多商务杂事。有一次,我和杜苗苗一起吃饭,正巧遇到元诗芳,元总经理说:“谷井女士,久仰大名!”苗苗回说:“元总,我们认识吗?”“这不就认识了吗?”
一次,杜苗苗在江宁路武定路附近,推着轮椅和芦外婆一起散步。外婆问:“你妈住在407室,地方是不是小了些?要不把你妈也接到这里来住?”
苗苗说:“外婆,你说合适吗?这里就靠近当年那个办事处,到时,她又要乱来一气了。我也是怕了!再说新街那里地方小,收拾起来也方便!地方大了,又要请阿姨了!”
“你妈这个人,唉,真不好说呀!她的母亲,也就是你那个有血亲的亲外婆,也算是我的小姐妹,那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她死了,我才会收养了她。希望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人物!可惜了!现在改革开放了,说说也无妨。”
她们祖孙二人,在静谧的武定路人行道上,缓缓走着,落日的余晖散射着金子般的光泽,她们的背影绮丽耀眼,她们似乎走入了油画之中。在油画里,外婆絮絮叨叨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最后她说:“此生,我最懊悔的是,收养了阿彩,我还没有管好她!这是天意吧!可惜啊!”
(请继续关注《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中)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