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离题万里或电影《湄公河行动》等的观后絮叨

2022-09-15 08:58:41
标签: 闲扯 情怀 文化


 题记:2022914日。闲暇之中,陪家人连续观赏了两部电影,上午一部下午一部。一部是《证明我爱你》,美国人拍的美国电影,另一部是华语电影《湄公河行动》,国内导演拍的,根据前些年发生的湄公河惨案改编的缉毒片。可能是条件反射,也可能是闲得无聊,或者是脑子还没有完全生锈。在看第二部电影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跳脱出闲扯的共同主题词:迷狂。于是第三次玩一回类似的智力游戏。在完全不同的质素中,找到相同之处,大约属于归纳。下次有机会再玩玩分析(在相同的质素里解析出不同之处)的智力游戏。自然,既然是闲扯,各位看客不必当真。

 

关于《证明我爱你》:

 

一、  电影有些年份了,不太看得透。主要的情节大约是:一个27岁的青年女性,其父生前是个颇有声望的数学家。在其一生里,留下了不少数学研究的笔记,还有许多门下学生。其中一个在电影里不断出现,大约是为窃取那些珍贵的研究笔记,也许还为了窃取那个女主角的芳心。我这么说,是因为电影结束我还没有确认这两点。关键点来了,那个老父亲数学家在27岁左右,曾经发疯过(不知是癫痫还是歇斯底里)。反正镜头不断闪去闪回,女儿27岁了,她的神志也出现了很类似的焦躁、兴奋或反复无常的征兆。女儿的情绪中交织着爱、疯狂等征兆出现(或再现)等等。我在影片这样的情感线索的发展中,不断揣测不断确认着。

二、  由于影片的背景远在异域的美利坚草创初期,与现实有太多的隔阂,以及天渊君心理上的抵触,最后我索性瞌睡连连地不再接受这部影片呈现出的主流价值观。《证明我爱你》,证明父亲对女儿的爱?在不断涌现出的父亲对女儿的血亲之爱中,在不断增强肌体的病态关切中,在正常思维与病态挣扎中,凸显出父女之间的感性之爱、理性之痛!这大约就是一种生命的“迷狂”。

三、  影片镜头不断在过去与现在、父亲与女儿、虚拟与现实之间切换,更加剧了影片情绪上不安、张狂、失控的张力,让人看得很紧张很过敏很代入角色以为自己就是其中第三个神经病患者。特别是那个女儿在疯与未疯,疯与将疯之间的情绪波动,感染着银幕下那些观众们,纷纷联想自己,联系实际,浮想翩翩地进入了迷狂状态。在迷狂与睡眠状态之间,天渊君毅然决然选择了睡眠。

 

关于《湄公河行动》:

 

一、《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带点纪实性的影片。由于影片原素材里,有毒贩诬陷中国人贩毒的情节,所以缉毒警既要破案又需为国人的声誉正名,因此影片特别在爱国情怀与正能量方面做足了文章。最后一举全歼以糯卡(记得真实事件里,毒枭名叫“糯康”?)为首的泰柬缅老金三角贩毒集团。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贩毒头子糯卡,吸食毒品,还诱引其属下及儿童吸食。那些瞳孔放大神情空洞的未成年人,在毒性迷狂时,尽性玩味陶醉,还会因此射杀无辜,凶残狠毒。

二、影片因此比《证明我爱你》要好看很多,情节和场景有着大陆社会生活没有的混沌、杂沓、肮脏和风情,大陆没有的野性、蛮力、无序和强横。但细看影片,那些超级战狼、缉毒警、线人和污点证人,总是即兴地实施一场又一场失败的计划,莽撞地开始一次又一次搞砸的方案,最后居然会因此完成捉拿糯卡(糯康)的宏大任务。我也是醉了。他们的激情四溢,爱恨情仇,也让我为之陶醉。

三、这是一部激情片。一股股从外部灌注而入的激情或精神迷狂,主导着影片中的各式人等。其中,有毒品以及毒品带来巨额利润,有巨额利润进一步带来的控制欲和占山为王的控制欲和尊崇感;也有爱人被毒品所害的家国情仇,有为国雪耻的使命感,有为国守边的荣誉感,等等。这种激情有感性的有理性的,有文明的正义的也有遵从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

 

关于迷狂

 

一、       简介时,天渊君努力从迷狂的角度诠释影片的情节发展和角色行为的内在动力。对这两部影片的理解还可以有更为主流、更为通行的路径。显然,天渊君要谈的议题不是电影,而是借此生发开的关于迷狂的议论。

二、       迷狂是什么?迷狂是一种感性的能量,它常常表现为情绪特别高涨,精神特别专注,与外物特别相容相谐,有如天神襄助又如灵光四射。比如诗人灵感的勃发,比如信徒的虔诚,都是一种精神迷狂的表征。一般而言,这样的表征具有病态、偏执、极端等特点。《证明我爱你》,由于父亲和女儿先天潜伏在他们身体中的病理因子,在防范以及后来战胜神经质迷狂的自我缠斗和挣扎解脱中,他们的理性努力,会被自身无法克服无法摆脱的局限所击败,他们爱的证明,因为无法自证,最终一定失败。他们虽败犹荣。

《湄公河行动》里的毒枭和瘾君子们同样陷入这样的精神迷狂之中。他们的迷狂有两个甚至三个层面,一是毒品对其身体及意识(精神)的戕害,二是毒品贩卖的高额利润,对其迷狂行为增强的内驱力,三是更高者(如毒枭想占山为王等)对自身存在的确认。与《证明我爱你》的不同,它的迷狂是外在输入的,不是身体内置的。(至于缉毒警等正面角色,不宜做笼统的类比。他们的缉毒精神和敬业动力,有其自身的逻辑思路,也有感性方面的相似表象。)

三、       天渊君扯了那么多迷狂的说辞,笔锋指向何处?我以为,迷狂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能量,它是人性中感性失序、失态、失常的一种极致表现。迷狂之前,一定会有植入期、潜伏期、发展期,直至最后的爆发期。迷狂是某种情绪或欲求的终极爆发,所以它具有极大的盲动性和破坏性。同时,它与理性、常识和科学精神一定是背道而驰,尽管可能它会以唯理性主义迷狂的样式出现。

比如:那个无法言说的年代,对LX的狂热崇拜;比如:改开年代,对西方技术、对物质(金钱)的痴迷和膜拜;还有更多的迷狂实例、史例,就不一一说了。这样的迷狂,或多或少对当时的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带来诸多负面的拖累和败坏。直至今天,在一些敏感议题上,社会上出现的反文明反科学反常识言论和疯狂之举,很让人担心。一旦这样的迷思迷狂甚嚣尘上又不能得逞时,就会转化为社会的戾气,成为社会进步的破坏力量。

关于迷狂,天渊君能说什么呢?说的够多了!现在需要的是,用理性的清凉之水,浇灭迷狂的炙热之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