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上)之(第3节)
(前接《仇恨与爱》之第2节)
杜宏愿的大殓很简朴。西南某市地质仪器仪表厂(新厂)的退管会委托新街的地质仪表仪器厂(老厂)的退管会,派了一个代表参加大殓。那个代表很年轻,自然不认识杜宏愿。他拿着悼词的格式化文本,加上些杜宏愿工作履历的内容,致了五分钟的悼词,鞠了三下躬,握了芦阿彩和杜家亲属们的手,拿了一只寿碗两块毛巾两块德芙巧克力,就匆匆走了。这是新街当地通行的格式化大殓。因有组织出面致悼词,所以杜宏愿的死显得很完整。芦阿彩因此哭得心气平稳,心无挂碍。他的两个女儿哭得各有千秋,有高有低。
天渊君离开时真是感慨万千。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杜叔叔永远这样沉默着。沉默着来沉默着去。楼道里上下遇到时,不打招呼且毫无表情。我和杜叔叔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他是大木块头我是一块小木块头。这很匪夷所思却是客观事实。我十二岁那年,有一个坏分子对抗组织,畏罪自杀。但他很反常,不死在家里而是跑到508室的浴缸里去死。杜叔叔应居委会要求,和另外三个革命群众,一起将那个喝一瓶DDW农药,之后躺在浴缸里呼噜呼噜的坏分子,抬出浴缸,格罗格罗地抬下楼梯。杜叔叔打着手电的光,边看着他将死未死且不断吐着满是白沫的类似孟婆生死汤的脸,边抬着坏分子开始僵直的躯干。杜叔叔也是这般一脸堪破生死的毫无表情。那段经历,记得我在过去的文字里曾经描述过。这件事很复杂有空再细说。这事上,我还特别记恨杜叔叔。因为他那束手电筒的电光,照的不尴不尬,电光斜斜地掠过坏分子的脸部轮廓,照得一半明亮一半漆黑,五官因此如碎片般东躲西藏,诡异骇人。虽说切合坏分子在阴阳两界之间流连忘返的实际情况,但那副吊死鬼的画面,在年幼的天渊君的心里,留下了一辈子也消除不了的可怖阴影。杜叔叔手电光下的吊死鬼,因此成了天渊君童年记忆的底色。
杜叔叔依然还是这样的表情或没有表情。哭过了,喊过了,一切就结束了。只见杜苗苗开始张罗接下来的诸多事情,送客,安排大叔杜宏大二叔杜宏亮三叔杜宏高等长辈,吃豆腐饭,让司机送杜花花先回新街407室陪护芦外婆。芦外婆自然不参加大殓,她和新请的盐城阿姨(佣人)守着杜宏愿的灵位。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她有些烦就撑着右臂肘打起了瞌睡。事很多,本来这样的事都是杜宏愿操办的。现在,他躺在万花丛中等着别人来操办他自己。他将很快被忘记。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大木块头会有一个从未和他说过话的小木块头,记录着他特别的爱恋。如果天渊君的这段文字,被更多的人读到,他会不会因此留存在历史的记忆里。
杜宏愿这个人或这类人,很简单、很执拗。他或他们不聪明不油滑地做事做人。在时代的汹涌大潮里,凭着生物的本能闪躲腾挪,竟然没有受到一点伤害留下一点创痕。而且看着那些聪明人高贵人,一个个被时代的巨浪掀翻被政治的巨石击碎,死得体无完肤粉身碎骨甚至永世不得翻身。他既不思索也不反省只是面无表情地跨过那些冤魂或骸骨,继续向着前方走去。他认真地诚恳地活着,像,像——一只蝼蚁。
说的没错,像一只蝼蚁!说杜宏愿是一只蝼蚁,绝非天渊君对这位长者的不敬,而是天渊君梦寐以求想得到未得到的一种生活状态,他梦寐以求想成为的一种物种。他曾经专门写过赞美蝼蚁平凡且不凡的文字。
这类人有几点可以说说的:
一是他们没有思想和自我意识,进而没有自己的生活;他永远活在别人的理想或他人的生活里。比如:杜宏愿,一个任职于申某纺织厂的其貌不扬缺乏特征的年轻机修工,他每天上班,凑巧可以凝望芦阿彩的惊艳美色,时不时给她的纺机加加油,并紧螺丝,顺便近观一眼美人,回到工棚里睡觉再美美地想上一个晚上。如果有工头特别是岛国工头欺负阿彩,他会难过,会故意制造断电、机械故障等难题,为阿彩解围。之后他继续欣赏阿彩的白皙皮肤和凹凸身形,很享受这种很纯粹的视觉盛宴。他安贫乐道没有非分之想。每月将薪水寄回老家,给乡下的妹子扯一段花布屯着年底带回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逛窑子。他觉得他就是一个安徽乡下穷小子的命。
二是他们没有杂念很尽职很听话,可以说是工具人。比如:杜宏愿,上班时间一门心思工作,拿薪水就是给老板打工的。拿好薪水立马寄回老家将来娶媳妇。所以,当老板让他照顾好保护好芦阿彩防止阿彩出事,保证阿彩的安全就是杜宏愿的天大的事。在朝夕相处中他被迷住了,阿彩的言谈举止之间挥发出的那种芬芳和媚美蛊惑了他。他的心猿意马和神魂颠倒是他生理的本能反应,他不知道这是生物正常求偶意向的发作,每次他在春.梦中YY了阿彩就会蜷缩着身子痛哭流涕。
三是他们仅剩的所有休憩时间或个人生活,都用来依附旁人服务他人。比如:杜宏愿,与芦阿彩婚前婚后,他永远听她的话,有错一定是他的错永远是他的错,即使她错了他没有提醒或提前预防或制止,归根结底还是他的错。在家他听芦阿彩的话,在厂子里他听老板的话后来解放了听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的话,归根结底听D的话听政府的话。总之是听别人的话。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坚定不移毫不迟疑。
四是这样的人,在那个荒谬年代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突然反而而且竟然会是最为安全最为聪明最为游刃有余的人。何以见得?比如杜宏愿,芦阿彩会乱说一气最后犯了政治错误他不会犯这样的错;有人搞技术创新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被GM群众拔钉子插红旗,他还没来得及白就不会被轮上;有人空喊口号,结果喊错了口号被揪斗,他毫无表情一旁看着就不会凭空生事。在那段泛政治化的荒谬生活里,有人成了坏分子,成了白专典型,成了走资派,成了现行反GM或历史反GM分子,有人抄家有人内迁有人坐牢,而蝼蚁般的杜宏愿同志,他的毫无表情就是不轻易表态就是深藏不露就是可进可退左右逢源深不可测。他因他的面无表情而永远立于政治正确的不败之地。
天渊君止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风云里,这种浑浑噩噩的活法真的可能是最好的避险方式。而杜宏愿机缘巧合地因此在那个荒谬年代里活得平安活得宁静。也因此他能够在杜花花、杜蕾蕾和芦阿彩等家人身遭厄运时,还能够勉为其难,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杜家。环顾周围,像杜宏愿这样的无师自通者不在少数,否则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受到侮辱受到迫害。真是幸甚,幸甚!
也许,还有一种很好的避险方式,那就是杜苗苗的方式。现在杜家有女已长成,没事了。只是没了杜宏愿,芦阿彩怎么办?当然,天渊君的想法有些越俎代庖,他真正应该做的是,讲完芦阿彩的所有故事。就让那个杜苗苗去愁绪满怀,去操心芦阿彩吧:
跟着杜花花去东北?
陪着芦外婆在新街?
我们杜家还有留在新街的理由吗?
(请继续关注《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等文字)
天渊碎月:叙事:《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上)之第3节
《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上)之(第3节)
(前接《仇恨与爱》之第2节)
杜宏愿的大殓很简朴。西南某市地质仪器仪表厂(新厂)的退管会委托新街的地质仪表仪器厂(老厂)的退管会,派了一个代表参加大殓。那个代表很年轻,自然不认识杜宏愿。他拿着悼词的格式化文本,加上些杜宏愿工作履历的内容,致了五分钟的悼词,鞠了三下躬,握了芦阿彩和杜家亲属们的手,拿了一只寿碗两块毛巾两块德芙巧克力,就匆匆走了。这是新街当地通行的格式化大殓。因有组织出面致悼词,所以杜宏愿的死显得很完整。芦阿彩因此哭得心气平稳,心无挂碍。他的两个女儿哭得各有千秋,有高有低。
天渊君离开时真是感慨万千。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杜叔叔永远这样沉默着。沉默着来沉默着去。楼道里上下遇到时,不打招呼且毫无表情。我和杜叔叔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他是大木块头我是一块小木块头。这很匪夷所思却是客观事实。我十二岁那年,有一个坏分子对抗组织,畏罪自杀。但他很反常,不死在家里而是跑到508室的浴缸里去死。杜叔叔应居委会要求,和另外三个革命群众,一起将那个喝一瓶DDW农药,之后躺在浴缸里呼噜呼噜的坏分子,抬出浴缸,格罗格罗地抬下楼梯。杜叔叔打着手电的光,边看着他将死未死且不断吐着满是白沫的类似孟婆生死汤的脸,边抬着坏分子开始僵直的躯干。杜叔叔也是这般一脸堪破生死的毫无表情。那段经历,记得我在过去的文字里曾经描述过。这件事很复杂有空再细说。这事上,我还特别记恨杜叔叔。因为他那束手电筒的电光,照的不尴不尬,电光斜斜地掠过坏分子的脸部轮廓,照得一半明亮一半漆黑,五官因此如碎片般东躲西藏,诡异骇人。虽说切合坏分子在阴阳两界之间流连忘返的实际情况,但那副吊死鬼的画面,在年幼的天渊君的心里,留下了一辈子也消除不了的可怖阴影。杜叔叔手电光下的吊死鬼,因此成了天渊君童年记忆的底色。
杜叔叔依然还是这样的表情或没有表情。哭过了,喊过了,一切就结束了。只见杜苗苗开始张罗接下来的诸多事情,送客,安排大叔杜宏大二叔杜宏亮三叔杜宏高等长辈,吃豆腐饭,让司机送杜花花先回新街407室陪护芦外婆。芦外婆自然不参加大殓,她和新请的盐城阿姨(佣人)守着杜宏愿的灵位。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她有些烦就撑着右臂肘打起了瞌睡。事很多,本来这样的事都是杜宏愿操办的。现在,他躺在万花丛中等着别人来操办他自己。他将很快被忘记。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大木块头会有一个从未和他说过话的小木块头,记录着他特别的爱恋。如果天渊君的这段文字,被更多的人读到,他会不会因此留存在历史的记忆里。
杜宏愿这个人或这类人,很简单、很执拗。他或他们不聪明不油滑地做事做人。在时代的汹涌大潮里,凭着生物的本能闪躲腾挪,竟然没有受到一点伤害留下一点创痕。而且看着那些聪明人高贵人,一个个被时代的巨浪掀翻被政治的巨石击碎,死得体无完肤粉身碎骨甚至永世不得翻身。他既不思索也不反省只是面无表情地跨过那些冤魂或骸骨,继续向着前方走去。他认真地诚恳地活着,像,像——一只蝼蚁。
说的没错,像一只蝼蚁!说杜宏愿是一只蝼蚁,绝非天渊君对这位长者的不敬,而是天渊君梦寐以求想得到未得到的一种生活状态,他梦寐以求想成为的一种物种。他曾经专门写过赞美蝼蚁平凡且不凡的文字。
这类人有几点可以说说的:
一是他们没有思想和自我意识,进而没有自己的生活;他永远活在别人的理想或他人的生活里。比如:杜宏愿,一个任职于申某纺织厂的其貌不扬缺乏特征的年轻机修工,他每天上班,凑巧可以凝望芦阿彩的惊艳美色,时不时给她的纺机加加油,并紧螺丝,顺便近观一眼美人,回到工棚里睡觉再美美地想上一个晚上。如果有工头特别是岛国工头欺负阿彩,他会难过,会故意制造断电、机械故障等难题,为阿彩解围。之后他继续欣赏阿彩的白皙皮肤和凹凸身形,很享受这种很纯粹的视觉盛宴。他安贫乐道没有非分之想。每月将薪水寄回老家,给乡下的妹子扯一段花布屯着年底带回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逛窑子。他觉得他就是一个安徽乡下穷小子的命。
二是他们没有杂念很尽职很听话,可以说是工具人。比如:杜宏愿,上班时间一门心思工作,拿薪水就是给老板打工的。拿好薪水立马寄回老家将来娶媳妇。所以,当老板让他照顾好保护好芦阿彩防止阿彩出事,保证阿彩的安全就是杜宏愿的天大的事。在朝夕相处中他被迷住了,阿彩的言谈举止之间挥发出的那种芬芳和媚美蛊惑了他。他的心猿意马和神魂颠倒是他生理的本能反应,他不知道这是生物正常求偶意向的发作,每次他在春.梦中YY了阿彩就会蜷缩着身子痛哭流涕。
三是他们仅剩的所有休憩时间或个人生活,都用来依附旁人服务他人。比如:杜宏愿,与芦阿彩婚前婚后,他永远听她的话,有错一定是他的错永远是他的错,即使她错了他没有提醒或提前预防或制止,归根结底还是他的错。在家他听芦阿彩的话,在厂子里他听老板的话后来解放了听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的话,归根结底听D的话听政府的话。总之是听别人的话。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坚定不移毫不迟疑。
四是这样的人,在那个荒谬年代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突然反而而且竟然会是最为安全最为聪明最为游刃有余的人。何以见得?比如杜宏愿,芦阿彩会乱说一气最后犯了政治错误他不会犯这样的错;有人搞技术创新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被GM群众拔钉子插红旗,他还没来得及白就不会被轮上;有人空喊口号,结果喊错了口号被揪斗,他毫无表情一旁看着就不会凭空生事。在那段泛政治化的荒谬生活里,有人成了坏分子,成了白专典型,成了走资派,成了现行反GM或历史反GM分子,有人抄家有人内迁有人坐牢,而蝼蚁般的杜宏愿同志,他的毫无表情就是不轻易表态就是深藏不露就是可进可退左右逢源深不可测。他因他的面无表情而永远立于政治正确的不败之地。
天渊君止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风云里,这种浑浑噩噩的活法真的可能是最好的避险方式。而杜宏愿机缘巧合地因此在那个荒谬年代里活得平安活得宁静。也因此他能够在杜花花、杜蕾蕾和芦阿彩等家人身遭厄运时,还能够勉为其难,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杜家。环顾周围,像杜宏愿这样的无师自通者不在少数,否则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受到侮辱受到迫害。真是幸甚,幸甚!
也许,还有一种很好的避险方式,那就是杜苗苗的方式。现在杜家有女已长成,没事了。只是没了杜宏愿,芦阿彩怎么办?当然,天渊君的想法有些越俎代庖,他真正应该做的是,讲完芦阿彩的所有故事。就让那个杜苗苗去愁绪满怀,去操心芦阿彩吧:
跟着杜花花去东北?
陪着芦外婆在新街?
我们杜家还有留在新街的理由吗?
(请继续关注《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三之《仇恨与爱》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