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渊碎月:叙事:《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二之看电视机(下)——(第2节)
2022-07-23 15:37:07
标签: 岁月 纪实 文化
《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二之看电视机(下)之(第2节)
(接前《看电视机(下)》第1节)
前次叙述我去电瓷水泥制品厂报到的细节,是天渊君第一次正面写自己,在文中显然是一段不经意的偏题离题的文字。对他来说,电视机和他的渊源仅在于此。那时,天渊君刚刚踏入社会,人很瘦弱,如蝼蚁般不懂世情掌故,命运就先给他正反两个响亮的耳光,让他记住他什么都不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有着太多这样的起起落落,每当他努力奋斗即将攀爬到自己新目标新高度时,每当他擦一把汗,开始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时,总会有一个巴掌将他啪的扇开,以牛顿的经典定律直坠无底的深渊。天渊君总是这样违逆着万有引力,在天空与深渊之间上上下下而不是来来回回的晃荡着,被某种力量戏耍着,忽悠着,晃荡着。天渊君至今没有作好心理承压的足够精神准备,所以一直不愿讲述自己的这些故事,只在别人的故事里小心翼翼地探出一下头来,又赶紧退回去。
杜苗苗宣布嫁给谷井茂并改名为谷井杜苗子,是一件很突然又很自然的事情。一些繁冗琐碎的细节略过之后不谈,其主要的情节线索是:比杜苗苗年长大略十多岁的谷井茂,原本一直做着电视机的塑胶外壳,是山下、月立和西麻等电视机总成厂家的常年供货商。谷井家族是家很小的家族企业,是为大企业主打产品作塑胶配件(零部件)的协力商。它处在电器产业链分支的低端位置。它绵延百年的企业生命力在于小而精。他有个哥哥叫谷井一郎,执掌家族企业。谷井茂则在家族企业里里外外游走,既为家族做着公关、销售、联络和企业商誉等事务,同时在外做自己的事。在藤井家族的多年职场经历,他最终留了下来,担任藤井纺织电器售后服务的总管。但藤井会社不是他职业生涯的终点站,谷井茂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实业领地。他想和谷井一郎一样做自己的老板,做第二个谷井家族的新产业,或者说就此形成谷井家族的产业集群。谷井茂赢得藤井家的信任和杜苗苗的芳心,既是他的勤勉刻苦,心无旁骛;也是他内敛持重,行动力强。他们成就这样一段姻缘,得到了谷井家族、藤井家族等各方面的嘉许和襄助。杜苗苗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爱而是一种如此这般将自己托付出去的安排。他们都需要连成一体,建立自己的产业和家园。定情的那个晚上,他和她与合作方刚签好一份合同,然后来到东京直达福岛的城际交通干道旁的速食店里,匆忙点了两碗乌冬面。这是杜苗苗第一次吃乌冬面。杜苗苗从来没有吃过乌冬面。吃了一口,她抬起头来问:“这是什么食材?为什么叫馄饨(饂饨)?”本来有些疲惫的她此时精光直射,“谷井君,这是什么的东西?”显然她被店家招牌日文里的中文字搞混了,她以为日本的馄饨怎么会是面条?错,也不是面条,像是云南米线,像是四川细粉条,像是陕西凉皮,又都不像。有些QQ的,又有些糯糯的,小麦加了梗米还是加了明胶或凉粉,加了是琼脂还是蒟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
我记得斯文给我讲杜苗苗的这些商业故事的花絮时,我们都大笑不已。
杜苗苗放下筷子,对谷井茂说:“那个面条(她还是不习惯说什么乌冬面)中国市面上没有。那个面条在中国特别是上海,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花上两年,嗯,一年半的时间,搞出那个面条的助剂。我看行!”谷井茂说:“你说行就一定行!无非是改性嘛,面粉可以,米粉也可以!”
改性!
天渊君有一种被重击一拳的感觉。改性!改变材料的属性,增加新的成份新的元素,改变材料的性能!天渊君记得,在那些如火如荼招商引资的日子里,许多外资企业热衷于各类材料的改性,或曰材料的复合或合成。这类企业规模不大,工艺流程单一,减免税设备或保税料件单纯普通。唯一让政府监管部门担心、操心的是他们的生产工艺配方。企业坚持配方绝对保密,有独特商业价值,任何人包括政府官员都不得知晓配方,任何配方的泄密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危害。比如:在新街工业区有一家日资企业,专门做船用涂料。偌大的车间只见几个巨大的搅拌罐,将各式涂料倒在罐里,规定多少时间进行搅拌,然后密闭封装,销售利润惊人。其技术含量就在船用涂料的配比。根据它的配比出来的产品就是品质一流,涂抹在甲板上经受再多的海水侵蚀也经久弥新。其他企业其他品牌涂料就是不行,几个航次下来就漆皮斑驳,锈蚀严重。一次,我去企业现场调研,希望看一下进口材料的配比,已确认其在某一单位时间段里,它的进口材料确已全部加工并附着在产品上出口。企业老总委婉但断然拒绝了我。他告诉我除了老板,没人完全知道涂料全部的配比。从工厂的ISO生产质量认证系统而言,每道工序每位员工都必须各司其职各行其是。我笑笑,不语,心道:触隙板凳(俚语,意即:瞎顶真,SB一个)。我只是不愿强制夺取罢了。
天渊君会有重拳一击的感觉,还因为他曾经很认真地从生产从技术角度专门看过某企业某塑胶材料的改性全过程。我知道此时我的叙述很枯燥很乏味但很重要,我之后关于改性的感悟,对理解杜苗苗对理解我等蝼蚁你等贵族,会有着深刻的启迪。我只能说稍安勿躁,请让我继续讲下去。那家台资企业也在新街工业区里。它怯生生地依傍在高大矗立着的超大汽车龙头企业北侧。龙头那耀眼英文字母的企业品牌在阳光下金光四射,而它的厂牌灰不溜秋地掩映在晒焦的梧桐树丛中。它的改性很纯粹。一台加热机,成桶的PVC,或PP,或PU等粒子倒入,加入若干助剂A若干,助剂B若干,C若干、色精(加或不加)等,然后成形,拉条或拉丝,然后冷却,切割,继续以粒子的形式包装出口。材料和产品有时外形极其相似,甚至无法分辨。重要的是,它的内在属性已被改变。脆的变得有韧劲,硬的有了柔软的身段,平滑的呈现出绒绒的质感,绝缘的竟可以开始导电了。
对,我想说的是,天渊君因此变得更敏感更内敛,也有人因此变得更深邃有人因此更愚蠢。特别当那个配方那个熔炉如此恶俗如此鄙陋时,有人升华有人坠落更多的成了无脑的乌合之众,这是那个年代最为壮丽的人文奇观!是的,杜苗苗就成了谷井杜苗子,她的生活际遇让她变得敏锐、精准和稳健,同时保持着她的坚毅、野性和务实;而她和谷井茂的婚姻为她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有时想想,芦阿彩是对的,她激烈地反对杜苗苗成为谷井杜苗子是对:你怎么可以让苗苗去和某岛国人去打交道呢?
谷井杜苗子携着乌冬面的专利新配方,搭乘全日空航班,兴致勃勃来到沿海某市投资时,那个芦阿彩也从西南某市的江北国际机场,搭乘最廉价的红眼航班,气急败坏地赶了过来。
天渊碎月:叙事:《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二之看电视机(下)——(第2节)
《邻居杜花花的家人们》之二之看电视机(下)之(第2节)
(接前《看电视机(下)》第1节)
前次叙述我去电瓷水泥制品厂报到的细节,是天渊君第一次正面写自己,在文中显然是一段不经意的偏题离题的文字。对他来说,电视机和他的渊源仅在于此。那时,天渊君刚刚踏入社会,人很瘦弱,如蝼蚁般不懂世情掌故,命运就先给他正反两个响亮的耳光,让他记住他什么都不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有着太多这样的起起落落,每当他努力奋斗即将攀爬到自己新目标新高度时,每当他擦一把汗,开始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时,总会有一个巴掌将他啪的扇开,以牛顿的经典定律直坠无底的深渊。天渊君总是这样违逆着万有引力,在天空与深渊之间上上下下而不是来来回回的晃荡着,被某种力量戏耍着,忽悠着,晃荡着。天渊君至今没有作好心理承压的足够精神准备,所以一直不愿讲述自己的这些故事,只在别人的故事里小心翼翼地探出一下头来,又赶紧退回去。
杜苗苗宣布嫁给谷井茂并改名为谷井杜苗子,是一件很突然又很自然的事情。一些繁冗琐碎的细节略过之后不谈,其主要的情节线索是:比杜苗苗年长大略十多岁的谷井茂,原本一直做着电视机的塑胶外壳,是山下、月立和西麻等电视机总成厂家的常年供货商。谷井家族是家很小的家族企业,是为大企业主打产品作塑胶配件(零部件)的协力商。它处在电器产业链分支的低端位置。它绵延百年的企业生命力在于小而精。他有个哥哥叫谷井一郎,执掌家族企业。谷井茂则在家族企业里里外外游走,既为家族做着公关、销售、联络和企业商誉等事务,同时在外做自己的事。在藤井家族的多年职场经历,他最终留了下来,担任藤井纺织电器售后服务的总管。但藤井会社不是他职业生涯的终点站,谷井茂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实业领地。他想和谷井一郎一样做自己的老板,做第二个谷井家族的新产业,或者说就此形成谷井家族的产业集群。谷井茂赢得藤井家的信任和杜苗苗的芳心,既是他的勤勉刻苦,心无旁骛;也是他内敛持重,行动力强。他们成就这样一段姻缘,得到了谷井家族、藤井家族等各方面的嘉许和襄助。杜苗苗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爱而是一种如此这般将自己托付出去的安排。他们都需要连成一体,建立自己的产业和家园。定情的那个晚上,他和她与合作方刚签好一份合同,然后来到东京直达福岛的城际交通干道旁的速食店里,匆忙点了两碗乌冬面。这是杜苗苗第一次吃乌冬面。杜苗苗从来没有吃过乌冬面。吃了一口,她抬起头来问:“这是什么食材?为什么叫馄饨(饂饨)?”本来有些疲惫的她此时精光直射,“谷井君,这是什么的东西?”显然她被店家招牌日文里的中文字搞混了,她以为日本的馄饨怎么会是面条?错,也不是面条,像是云南米线,像是四川细粉条,像是陕西凉皮,又都不像。有些QQ的,又有些糯糯的,小麦加了梗米还是加了明胶或凉粉,加了是琼脂还是蒟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
我记得斯文给我讲杜苗苗的这些商业故事的花絮时,我们都大笑不已。
杜苗苗放下筷子,对谷井茂说:“那个面条(她还是不习惯说什么乌冬面)中国市面上没有。那个面条在中国特别是上海,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花上两年,嗯,一年半的时间,搞出那个面条的助剂。我看行!”谷井茂说:“你说行就一定行!无非是改性嘛,面粉可以,米粉也可以!”
改性!
天渊君有一种被重击一拳的感觉。改性!改变材料的属性,增加新的成份新的元素,改变材料的性能!天渊君记得,在那些如火如荼招商引资的日子里,许多外资企业热衷于各类材料的改性,或曰材料的复合或合成。这类企业规模不大,工艺流程单一,减免税设备或保税料件单纯普通。唯一让政府监管部门担心、操心的是他们的生产工艺配方。企业坚持配方绝对保密,有独特商业价值,任何人包括政府官员都不得知晓配方,任何配方的泄密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危害。比如:在新街工业区有一家日资企业,专门做船用涂料。偌大的车间只见几个巨大的搅拌罐,将各式涂料倒在罐里,规定多少时间进行搅拌,然后密闭封装,销售利润惊人。其技术含量就在船用涂料的配比。根据它的配比出来的产品就是品质一流,涂抹在甲板上经受再多的海水侵蚀也经久弥新。其他企业其他品牌涂料就是不行,几个航次下来就漆皮斑驳,锈蚀严重。一次,我去企业现场调研,希望看一下进口材料的配比,已确认其在某一单位时间段里,它的进口材料确已全部加工并附着在产品上出口。企业老总委婉但断然拒绝了我。他告诉我除了老板,没人完全知道涂料全部的配比。从工厂的ISO生产质量认证系统而言,每道工序每位员工都必须各司其职各行其是。我笑笑,不语,心道:触隙板凳(俚语,意即:瞎顶真,SB一个)。我只是不愿强制夺取罢了。
天渊君会有重拳一击的感觉,还因为他曾经很认真地从生产从技术角度专门看过某企业某塑胶材料的改性全过程。我知道此时我的叙述很枯燥很乏味但很重要,我之后关于改性的感悟,对理解杜苗苗对理解我等蝼蚁你等贵族,会有着深刻的启迪。我只能说稍安勿躁,请让我继续讲下去。那家台资企业也在新街工业区里。它怯生生地依傍在高大矗立着的超大汽车龙头企业北侧。龙头那耀眼英文字母的企业品牌在阳光下金光四射,而它的厂牌灰不溜秋地掩映在晒焦的梧桐树丛中。它的改性很纯粹。一台加热机,成桶的PVC,或PP,或PU等粒子倒入,加入若干助剂A若干,助剂B若干,C若干、色精(加或不加)等,然后成形,拉条或拉丝,然后冷却,切割,继续以粒子的形式包装出口。材料和产品有时外形极其相似,甚至无法分辨。重要的是,它的内在属性已被改变。脆的变得有韧劲,硬的有了柔软的身段,平滑的呈现出绒绒的质感,绝缘的竟可以开始导电了。
对,我想说的是,天渊君因此变得更敏感更内敛,也有人因此变得更深邃有人因此更愚蠢。特别当那个配方那个熔炉如此恶俗如此鄙陋时,有人升华有人坠落更多的成了无脑的乌合之众,这是那个年代最为壮丽的人文奇观!是的,杜苗苗就成了谷井杜苗子,她的生活际遇让她变得敏锐、精准和稳健,同时保持着她的坚毅、野性和务实;而她和谷井茂的婚姻为她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有时想想,芦阿彩是对的,她激烈地反对杜苗苗成为谷井杜苗子是对:你怎么可以让苗苗去和某岛国人去打交道呢?
谷井杜苗子携着乌冬面的专利新配方,搭乘全日空航班,兴致勃勃来到沿海某市投资时,那个芦阿彩也从西南某市的江北国际机场,搭乘最廉价的红眼航班,气急败坏地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