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题报告

(2019-11-22 13:38: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  王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来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素质相对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家长都出去打工,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了空白。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才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学校的环境不熟悉,不适应,上课时,发现班级总是有几个学生学习困难,左顾右盼,作业完成率低,上课从不回答问题,无精打采,老是低着头,怕老师提问。想帮助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改变这一状况,使他们走出困境。所以对这些“学困生”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习的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力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以后上升到高年级轻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数学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低年级小学学生。

2、低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内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困生成因也各有不同。只有找到本校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探索出对低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2、研究的假设

如果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将形成对学困生的新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弄清低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诸多原因,并有效的预防新的学困生的形成。

2、 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3、 改善对学困生数学成绩的考查与评价机制,促进数学学困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研究内容 

低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
1、 影响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 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

3、 教师的教学

4、 家庭教育情况

提高低年级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研究

1、 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策略

3、 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的策略

4、 改善对学困生数学成绩的考查与评价机制的策略

 

 

四、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调查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形成研究效果。

  5、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五、 课题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起讫时间

进程及工作任务

 

准备阶段

 

2019.3-4

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实施阶段

 

 

 

2019.5-11

1、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形式,了解、分析我校低年级学困生的现状;明确研究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现实意义。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完成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报告,建立学困生档案。

3、探索并阶段性总结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4、深入分析教材难点,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上进行反思,使学生乐学,爱学(上研讨课)

5、完成第一阶段研究总结报告,收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相关论文。

6、开展个案研究,对案例分析总结

7、完成中期问卷调查及中期分析报告

8、收集教学设计,教后感及相关论文。

9、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来校指导

 

 

总结阶段

 

 

2019.12

1、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资料汇编成册。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成果鉴定与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对于“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已经有一些的成果:

理论成果:

1、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数学学习的学困生;

2、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事迹,发表相关论文。

3、“学困生”得到了改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学生整体成绩达到班级平均分。

4、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

实践成果:

1、  发表论文:朱桂玉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2、  朱兴安《“学困生”的改变

3、  区研讨课:李春兰《24时计时法》

4、  区优质课:王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  共同体展示课:朱桂玉《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李春兰《解决问题的策略》

6、  江苏省教学案例评选:季明忠《年月日

7、  校内交流沙龙活动:季明忠《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朱桂玉《论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李春兰《论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六、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尽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表现在:极个别“学困生”的改变有难度,他们的改变还需我们继续研究

今后设想:多多交流“学困生”整改的对策知识讲座,进一步重视“学困生”问题开展学困生交流活动继续完善关于“学困生”的整改方案。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提高科研水平,用科研水平的大提高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课题组经过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的科研工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尽我们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及管理对策

学习能力的障碍

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结题鉴定书
后一篇:课题心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