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2017-05-08 09:09:46)
分类: 名师资源堂

新罗区名师培养对象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对象名称

小学体育冷淑蓉名师工作室成员

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

 

郭卫华

学科

体育

小学高级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四(3

授课时间

2016-4-22

授课名称

蹲踞式跳远

一、教材及教学分析

课题:蹲踞式跳远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共四课时,本课次为第一课时。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跳跃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四年级的教材中是基本的跳跃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急行跳远动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脚用力蹬地、双脚轻巧落地及手脚能协调配合的技能。

   四年级学生身体协调性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蹬地跃起后展腹,身体充分伸展,然后收腹举腿向前跃出这样的复杂动作过程,因此,四年级蹲踞式跳远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踏准踏跳区,向前上方跳出,并能双脚轻巧落地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四年级(水平二)          人数:40人(男女各20人)

四年级的学生对跳远教材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本跳跃技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对枯燥的练习易产生疲倦。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在教具上吸引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的正确方法及要求。

2、使学生掌握踏准一定范围的踏跳区的动作方法

3、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和善于思考的品质,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并能做出简单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2.情景教学法

3.分解法

 

五、教具准备

跳绳,报纸,沙坑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脚踏跳,动作协调

难点:踏跳快速有力,准确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

内容

1、 助跑跳远

2、游戏:穿越火线

重点:单脚踏跳,动作协调

难点:踏跳快速有力,准确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中助跑与起跳的动作要领。

2.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

强度

 

 

 

 

 

 

 

 

 

 

 

 

 

 

 

6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4.安全教育

5.安排见习生

 

 

二、慢跑:

 

 

 

 

 

 

 

三、热身操

1)提踵运动

2)上肢运动

3)肩绕环运动

4)膝关节运动

5)下蹲运动

 

 

一、组织:

 

○○○○○○○○

     ○○○○○○○○

     ☆☆☆☆☆☆☆☆

     ☆☆☆☆☆☆☆☆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要求:快、静、齐

 

教与学

1、老师带领学生围操场慢跑

 

 要求:1.教师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跑步

三、组织: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四、教与学:

师生共做热身操。

要求: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

 

2

 

 

 

 

 

 

 

2

 

 

 

4

X

8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

强度

 

 

 

 

 

 

 

 

 

 

 

 

 

 

 

 

 

 

 

 

30

 

一、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踏跳相结合技术动作:直线助跑,单脚快速用力踏跳,两腿空中成蹲距式,双脚同时平稳落地。

重点:单脚踏跳,动作协调

难点:踏跳快速有力,准确

 

 

 

易犯错误:

1)助跑起跳衔接不连贯

2)双脚落地没有屈膝缓冲

 

纠正方法:

1)多做原地起跳衔接练习。

2)多做助跑练习,助跑后几步要加快节奏,快速转入起跳

2)双脚落地后蹲着摸远处的标志物。

 

 

一、组织: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6M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6M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二、教与学:

1.语言导入情景:同学们,看见我们的场地摆放了什么?体操垫上写了什么字?今天的大的体操垫是我们的四支小船:”富强号” "民主号” “文明号” “和谐号” ,小垫子是我们的”码头”,而老师则是”船长” 同学们是”小水手”通过完成任务成长为”小船长”.

2.任务一: 用自己的方法从码头跳到小船上,每人2    

3.学生展示,教师讲解示范助跑与踏跳相结合技术动作

4.任务二:码头与船中间设置障碍物(气球),小水手要清理障碍物(踏跳后触摸气球)2

5.任务三:经过风吹雨打后,小码头变形了(折叠), 也游远了,小水手要适应新的码头2

6.任务四:跳入船头(将垫子翻面,跳过背后的线)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练习。

 

 

 

 

 

 

 

 

 

 

 

 

 

 

 

 20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

强度

 

 

 

 

 

 

 

 

 

 

 

 

 

 

 

 

30

 

 

 

 

 

 

 

 

 

 

 

 

 

 

 

 

 

 

 

 

二、游戏:穿越障碍

游戏方法:

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游戏开

始后,每组第一个同学迅速由

起跑线出发,依次爬越一个平

放的体操垫,跳跃另一个折叠

体操垫,最后绕过标志桶跑回

队伍后方,第二个同学方可出

发,依次类推,先完成的小组

获胜。

规则:要跳过体操垫,不能碰倒垫子

 

 

 

 

 

 

 

 

 

 

 

 

 

 

 

 

 

一、组织

 

       ¤   ¤   ¤   ¤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二、教与学

1.师生共同布置场地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

3.分组游戏,教师评判

 

 

 

 

 

 

 

 10

 

 

3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

强度

 

 

 

 

 

 

 

 

4

 

一、放松操

 

二、小结本次课的内容

 

三、布置课后练习

 

四、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一、组织:

           

           

           

           

             

 

二、教与学:

1.听音乐,师生共做放松操

2.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的评价

 

 

要求:1.动作尽量舒展,放松。

      2.学生积极发言。

 

 

 

4

 

 

 

场地

器材

小体操垫8块、标志杆4

小气球4个、标志桶4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45%50%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钟

最高心率:150次∕分钟左右

 

八、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学习,让学生体会健康快乐体育。使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脑里有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中,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练习,真正体会技术动作,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身体协调性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蹬地跃起后展腹,身体充分伸展,然后收腹举腿向前跃出这样的复杂动作过程,因此,四年级蹲踞式跳远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踏准踏跳区,向前上方跳出,并能双脚轻巧落地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