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胖的几点饮食建议

(2014-05-15 23:03:01)
标签:

健康

肥胖的几点饮食建议

 http://s7/bmiddle/004k5wdggy6IU9fxNk266&690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确实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印发《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函(200356)指出,肥胖症目前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已达24.2%,比1992年升高了119.2%,其中成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达29.9%,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发生率达12%,即我国总体人口近1|/4已发生体重超重或肥胖。

以下就从饮食方面谈谈如何预防和控制肥胖。

一、          控制吃的数量

成年人健康体重取决于体内的能量平衡,即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当进食量相对大于运动量,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久而久之就会使人发胖。所以要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就要从控制日常的饮食量做起。具体要做到:

1、学会在吃得过饱之前就停止进食,并将它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

2、选择小份的食物和小号的碗,尽量少吃快餐,因为快餐的能量一般都是过量的。

3、切记不要仅仅因为无聊或心情不好而吃东西。

4、饭前吃点小吃或水果,虽然它会“影响食欲”,但同样也是控制食欲的好方法。

5、对于吃不下的美食,不要舍不得丢弃而勉强自己吃进去。

6、想吃东西时做点别的事情以分散自己的精力,或者吃些蔬莱、水果等低热量的食物。

二、讲究吃的质量

在物质富足的年代,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我们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1、早餐食物一定要营养和足量。营养治疗是肥胖综合治疗的基础,不论何种肥胖,均需进行营养治疗。指通过限制能量的摄入量,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以减轻体重。(应注意减肥并非简单的减低体重,而是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并防止其再积聚)

    2、其次食物的搭配要平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最好的参考。

3、不要喝太多软饮料、果汁和含糖的运动饮料,多喝脱脂或低脂牛奶以及水。

4、保证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供应。多吃瘦肉、奶、水果、蔬莱和谷类食物,粗粮和全谷类食物更有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多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最好保证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 30g左右,相当于500-750g绿叶蔬菜和100g粗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

    5、远离油炸食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高脂肪、高能量的“垃圾食品”。

三、健康的饮食方式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吃饭随心所欲,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何时吃就何时吃,

长期如此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疾患。

1、坚持规律的饮食时间表。

2、专注于吃的东西,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做其他的事情,这样才可以感觉自己是不是已经吃饱了,否则很容易在知不觉中吃得过饱。

3、缓慢进食,细嚼慢咽 ,先副后主,把嘴里的食物吞咽进去再拿其他的食物,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来感觉是否有饱腹感。

4、晚饭少吃,以素食为主。 晚饭吃得太多太晚,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高,容易使热量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出现肥胖。

5、健康的烹调方法:多选用拌、炖、蒸、煮、焖等烹调方法,忌煎、炸、烧、烤、熏等方法。

6、不一定要控制自己一点零食都不吃,只要合理就行。如高热量、高脂肪的尽量不吃,更不要在晚上 9 点之后吃。

 总之,通过营养饮食预防和控制肥胖主要是控制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包括肥肉、荤油和烹调油)、甜食、甜饮料、烟酒;鼓励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营养饮食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在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供给的基础上,为机体制造一个能量“负平衡”状态,使体重按适宜的速度逐步降低,以接近理想体重或合理状态。在进行营养治疗同时,还需进行运动治疗以增加能量消耗(即低能量平衡膳食+有氧运动),对某些患者,必要时还需辅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总之,饮食预防和控制肥胖须坚持多动多吃、少动少吃的原则,关键是量出而入,进出平衡。

在做到以上饮食要求的同时,坚持是关键。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使体重稳步下降直至正常。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中国营养学会 编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63—6671

2、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第2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局95--9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