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摄入与糖尿病风险负相关

标签:
健康 |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学分会
特约通讯员:韩洁
最近,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员的课题组通过对3000多名京沪中老年人长达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2005年基线调查时的奶制品摄入与6年后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血糖的变化趋势负相关;而在消除奶制品对空腹血糖的影响后,奶制品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变弱。
该结果提示:增加奶制品摄入可能抑制空腹血糖升高,并通过这一途径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在我国的汉族居民中,奶制品不是传统膳食的主要部分;在该调查人群中仅有56%的人食用奶制品,且摄入量较低。而奶制品富含蛋白质,钙、镁等矿物质元素,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因此食用奶制品有助于达到多种营养素的每日膳食推荐量。
已有的科学研究显示奶制品摄入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改善成年人代谢性紊乱、降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群有较高比例的乳糖不耐症伴随,但通过与其它食物共同食用、避免空腹食用、以及选择低乳糖奶制品等途径可能有效改善奶制品的消化和吸收。
该研究组进一步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体内脂肪酸组成以反映膳食脂肪摄入和代谢情况,并发现该人群膳食反式脂肪酸(反式18:1异构体)与奶制品摄入负相关,并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负相关;但消除了奶制品的混杂效应后,反式18:1异构体与代谢疾病的关系消失。这说明在京沪中老年人群中,奶制品可能反式18:1异构体的重要膳食来源,并引起反式18:1异构体与代谢性疾病的负相关。
反式脂肪酸根据其膳食来源可分为:(1)利用植物油加工而成的“部分氢化植物油”,也称作工业反式脂肪酸;(2)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类制品、奶制品中含有的天然反式脂肪酸,由这类动物胃中的菌群合成。
工业反式脂肪酸与天然反式脂肪酸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其生理特性也存在着差异。大量的研究显示:工业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一些西方国家已经着手制定相关法规降低这类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应用。而天然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仍不清楚。上海交通大学的蔡美琴教授等在检测了上海多种市售食物的脂肪酸组成后,也发现反式18:1n-7脂肪酸(属于反式18:1脂肪酸亚类的一种)的主要膳食来源之一是奶制品。今后仍需对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膳食来源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未经中国营养学会许可不可摘编。若转载请标明来源。
也请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中国营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