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吃出健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吗?

标签:
健康 |
作者:张涵
第一期我们提到了肠道微生物可能和大脑进行“对话”,引申出“腹脑”的概念。然而通过我们的日常饮食可能培养出健康微的生物菌落(包括身体上和体内)吗?
我们现在知道了许多食物与健康的关联,当然也知道了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一部分关联。但是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明确何将所有的关联放在一起整体展示。
某些蔬菜对健康有益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微生物有积极的影响吗?或者是对我们的新陈代谢有更直接的影响呢?有些食物可能会成为我们研究此领域的敲门砖,例如膳食纤维。正如之前杨月欣教授的文章中提到,膳食纤维可作为我们很多肠道细菌的食物。摄入膳食纤维过少会使我们想要的肠道细菌挨饿。可能这些细菌挨饿的时候就要“吃”我们了,一个例子就是他们会吃大肠粘液外膜上的粘蛋白。
来自美国“人类食物工程”(Human Food Project)的Jeff Leach教授也建议多吃蒜和葱,因为他们含膳食纤维很丰富。这些食物富含一类叫菊淀粉(inulin)的膳食纤维, 而菊淀粉可以作为肠道放线菌(actinobacteria)的食物。事实上,菊淀粉被认为是一个益生元,因为它可以“喂养”寄居在我们体内好的细菌或者是益生菌。
大蒜实际上有抗微生物的特性,这个矛盾点可能对我们身体的微生物来讲是件好事。在Phytomedicine 2012 7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展示了大蒜可以毁损一些有害的细菌,而有益的细菌会是安然无恙的。
全谷物是另一个好的膳食纤维的来源。但是评估全谷物的好处确实很难衡量。Jeff Leach教授在多篇文章中提过,全谷物的摄取看上去与大数量普氏菌属(prevotella)相关。而普氏菌属已被证实与HIV病人的炎性和风湿性关节炎有关。所以就健康的肠道微生物来讲,是否让全谷物“入队”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一个培养健康的微生物的方法可能是通过饮食来天然培育益生菌。发酵食物,像泡菜、酸奶可能会是更有保证性的益生菌的来源。而科学家们还不是很明确这些食物对于我们微生物的构成有长期的还是暂时性的影响,但是很多的研究中,确实是长期有了帮助。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似乎有些证据表明吃发酵食物总体是有益的,但是科学家们还在努力研究其原理。
回过头来,大的问题还是我们能否通过改变饮食真正的重塑我们的微生物。但我们目前知道的是短期的膳食干预不会产生显著的效果,而且轻微的变化也不可能会有很大改善。
那么我们到底要改变我们的饮食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重塑微生物呢?Jeff Leach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拿膳食纤维为例,从每天10-15g变到每天40或50g就有可能看到效果。
肠道微生物的“饮食健康”会成为2014年中国营养领域的焦点吗?
Reference
Leach J. Gut microbiota: Please pass the microbes. Nature. 2013;504(7478):33.
未经中国营养学会许可不可摘编。若转载请标明来源。
也请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中国营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