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皮肤科尹跃兵教授:慢性荨麻疹怎么治?中医治疗复发率低有独特优势

标签:
株洲皮肤科株洲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皮肤病株洲皮肤病 |
分类: 名老中医 |
http://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upload/at2y.jpg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瘙痒性皮肤病,以皮肤突然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但反复发作为特征。其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正如《圣济总录》描述:“身体风瘙而痒,搔之隐隐而起。”荨麻疹反复发作,每日发作1次到数次,病程超过6周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缠绵难愈,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失调、精神刺激、胆碱神经失调、Hp感染、内分泌紊乱、感染等有关。
株洲皮肤科尹跃兵教授介绍到,瘾疹又称“风疹块”“鬼风疙瘩”。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问世,“夫风隐轸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隐轸”,这是对瘾疹的最早描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提出:“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即风寒之邪,趁营卫气血之虚而入侵,病情较轻者为瘾疹。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对瘾疹有所论述:“世医论瘾疹,内则查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
皮肤病的发生多与整体阴阳失调相关,寒热错杂是阴阳失和的表现形式之一,寒热并用是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主要症状为瘙痒,搔抓日久,初起伤气,久则伤血,气虚运行不畅,血虚无以润泽,常因虚致实,虚实夹杂,阴阳失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即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阴阳失和,表现出寒热证病理变化。此外,慢性荨麻疹因失治误治,导致患者个人体质、脏腑功能变化,使病情发生传变,也易造成寒热夹杂之证。
体质因素则是寒热错杂证形成和转化的基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易感寒邪或热邪,以及发病后病情易发生寒化还是热化。现代人嗜食生冷、肥甘厚味,压力繁重,且喜坐、喜卧、恶行,易形成阳虚、阴虚、气虚、肝郁体质。慢性荨麻疹的发作与季节有一定相关性,春、冬季是易发季节,花粉、孢子等致敏性因素较多,风热邪气客于肌表。冬季感风寒邪气,寒客于肌表。现代人营卫气血运行缓慢,致皮肤屏障功能衰退,易感六淫邪气,本虚标实,日久发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
辨证论治慢性荨麻疹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解表清热法,宜用于表寒内热之证。患者嗜食生冷或稍感寒邪后,发为斑疹,症见形寒,怕冷,疹块色白,风吹着凉,或冷水刺激后加重,脉浮。
2、辛开苦降法,辛能散结、苦能降气,使用辛开苦降法可达到调节寒热、斡旋气机的目的。辛能散结、苦能降气,使用辛开苦降法可达到调节寒热、斡旋气机的目的。瘾疹具有骤起骤消的特点,《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外袭或汗出当风,致营卫不和,而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且与肺主皮毛联系密切。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出入之枢受阻,运化不利,气机不畅,加之嗜食发物、肥甘厚味之品,蕴湿夹热动风郁于肌肤而发为瘾疹风团。本型疹色红,瘙痒明显,苔黄腻呈热象,伴腹痛喜按、痞满、便溏,女性患者常伴月经稀薄,舌淡、脉弱又呈虚寒之象。
3、清上温下法,适用于胸中有热,或中焦实热而下焦虚寒者。患者病程日久,或素体阳虚过服清热寒凉之品,反复顽固不愈,表现既有邪热未尽,又有正气虚衰。症见疹色偏红、偏热,体弱,怕冷,疲倦,四肢逆冷,小便清长,大便黏臭,或口苦,或舌根见黄腻、黄厚等,呈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病机状态。
4、调和阴阳法,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应处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之法。症见皮疹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自觉畏寒,腰酸腿软,伴有不定时的头晕、乏力、大便溏或困难,又有夜间潮热盗汗,伴心悸、失眠等,舌体胖,边有齿痕,舌偏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缓。
尹教授最后说道,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及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寒热错杂是其重要病机,中医对慢性荨麻疹辨证方法众多,不可拘泥,应灵活辨之。西医治疗服药时能控制,停药即复发,且症状反复、长期服药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复发率低,有其独特优势。
辨证论治慢性荨麻疹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解表清热法,宜用于表寒内热之证。患者嗜食生冷或稍感寒邪后,发为斑疹,症见形寒,怕冷,疹块色白,风吹着凉,或冷水刺激后加重,脉浮。
2、辛开苦降法,辛能散结、苦能降气,使用辛开苦降法可达到调节寒热、斡旋气机的目的。辛能散结、苦能降气,使用辛开苦降法可达到调节寒热、斡旋气机的目的。瘾疹具有骤起骤消的特点,《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外袭或汗出当风,致营卫不和,而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且与肺主皮毛联系密切。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出入之枢受阻,运化不利,气机不畅,加之嗜食发物、肥甘厚味之品,蕴湿夹热动风郁于肌肤而发为瘾疹风团。本型疹色红,瘙痒明显,苔黄腻呈热象,伴腹痛喜按、痞满、便溏,女性患者常伴月经稀薄,舌淡、脉弱又呈虚寒之象。
3、清上温下法,适用于胸中有热,或中焦实热而下焦虚寒者。患者病程日久,或素体阳虚过服清热寒凉之品,反复顽固不愈,表现既有邪热未尽,又有正气虚衰。症见疹色偏红、偏热,体弱,怕冷,疲倦,四肢逆冷,小便清长,大便黏臭,或口苦,或舌根见黄腻、黄厚等,呈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病机状态。
4、调和阴阳法,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应处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之法。症见皮疹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自觉畏寒,腰酸腿软,伴有不定时的头晕、乏力、大便溏或困难,又有夜间潮热盗汗,伴心悸、失眠等,舌体胖,边有齿痕,舌偏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缓。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