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株洲中医妇科专家彭淑谦提醒痛经的治疗应辩证分型,才能标本兼治

(2017-06-07 16:56:29)
标签:

痛经的治疗

痛经

株洲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

痛经怎么治

分类: 名老中医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的痉挛性疼痛,常伴有下腹坠胀及其他不适感,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手足厥冷、冷汗淋漓、昏厥等。痛经可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指无明显生殖系统病变者出现痛经的表现,一般在初潮开始后6个月内发生。其发病率高,并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生活。株洲中医妇科专家彭淑谦表示,根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在198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有痛经经历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75%;2000年协作组再次调查中,痛经的发生率提高至56.06%;2013年对某医学院女大学生的调查中,痛经的发生率高达69.78%。由此可见,痛经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与20年前相比成倍数增长,国内外对此疾病已做了丰富研究。

戴氏云:“经水来而腹痛者,经水不来而腹亦痛者,气血俱虚也。”朱丹溪云:“经水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再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所以,临床上应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辨其虚、实、寒、热,辨证要抓住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色、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痛经的治疗上,主要是调理冲任气血为本,而在临床论治时,根据不同的症候群,以行气、活血、散寒、清热、补虚、泻实之异,再以标本兼顾、论治本病,月经期间调血止痛为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其本,并结合平素体质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血顺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无阻,则痛经可愈。

临床上痛经多责于寒、湿、热之邪,加上情志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辨证分型为:

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1~2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基础方用温经止痛汤加减。

湿热下注型: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八珍汤加减。

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腰部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养肝,调经止痛。基础方用调肝汤加味。

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痛经属于“痛证”范畴,它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因此,顺应胞宫的充盈或亏虚,适时而调、因时论治,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痛经之病,乃由冲任失调、胞宫气血失和所致。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藏泻有关,经前至经时胞宫由藏到泻,冲任气血变化急骤,致病邪气较易入侵而引发痛经。其病在冲任、胞宫,又与肝、脾、肾等三脏紧密相关。

现代医学据其有无器质性病变而划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以原发性痛经居多,多数患者年龄较轻,多为未婚或已婚未育者。原发性痛经与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造成经血滞留,经血排出不畅,刺激子宫收缩。原发性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官发生病变导致的,其病因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

痛经的治疗应辨明疾病性质、分型治之,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考察患者体质之强弱、病邪之盛衰,在灵活运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各种证型的痛经,以“不通则痛”为原则,重视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的阴阳、气血平衡,使内环境得到平衡。

疼痛发作之时,应以治标为主,以调理气血、疏导血脉以止痛为法;关键还是在治本,调整脏腑功能,结合素体情况,辨证求因,同时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以祛除病因而调和气血。

此外,注意生活调摄,饮食疗法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痛经患者起居生活应有常度,不要临经之际强行冒风寒或涉水作业;应注意避免进食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以免经脉凝涩、血行受阻,经前宜活血祛瘀,经后宜补血养血;同时要保持情绪轻松,切勿精神紧张预先畏惧疼痛发生,加强心理治疗。

临床上痛经的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治的同时,尚须把握好用药时机、综合分析、对证遣方用药,方能达到痊愈目的。

更多资讯请登录 52hfgy.ne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