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湿气重?茯苓补脾去水湿?

(2016-06-26 17:30:49)
标签:

神农中医馆

网上抓中药

中医

养生

生活

by 神农中医馆

    根据中医学者调查中医50万的方子中查出用之最多的药便是茯苓。我看到我们微信捡药上面其他医生开的处方以及我自己开的处方中,大都含有茯苓这味药。这也是源于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病,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抱松而生的茯苓

 

    茯苓是寄生在松树跟上的真菌茯苓的干燥燥菌核,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也是春夏秋冬四时可用的良药。

    

    茯苓炮制需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形状,大小不一,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白色稍带粉色。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木等。

                        

茯苓皮

 

茯苓菌核的外皮,有利水消肿之效。

 

赤茯苓

 

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有渗利湿热之效。

 

白茯苓

 

窃取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亦称茯苓块,炮制长切成小方块,有渗湿健脾之效。

 

茯神木

 

    是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的部分,炮制长切成方形薄片,有宁心安神之效。

 

 祛湿健脾治发秃

 

湿气重?茯苓补脾去水湿?

    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总括茯苓之功效。“其用有五:利小便也,开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虚热也,止泻也。”

 

    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有一个经验方:单用茯苓一味治疗发秃。每天用温水冲服6克茯苓粉,一日两次。因茯苓为药食同源之品,需要坚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

有种发秃的形成,是因水气上犯巅顶,侵蚀发根,同时阻碍了气血上行,使发根枯落而成。茯苓能上行渗水湿,湿去而发生。

 

    适用于茯苓治疗发秃体内必有水湿。如:舌胖大,舌边齿痕明显、舌苔厚腻,身体酸软无力、不爱运动。

 

乾隆入馔补正气,健脾胃

 

湿气重?茯苓补脾去水湿?

除了药用之外,历来人们日常生活中,茯苓还常被最为补益性的食物入馔使用,比如将茯苓末研制成糕点,或与米合煮呈茯苓粥等。尤其现在五月,湿热盛行,茯苓能泻三焦之湿,补脾祛湿皆备。

 

说到茯苓研制成糕点,便想起了明朝时一位陈实功的补脾金方。这个方子明朝的皇子们也用,后来传到清宫里面。清宫御医给皇帝记录的内容是说“八珍糕”治病百发百中、效果非常好。后来,御医就把这个方子改进了一下,做成糕点给皇上吃。

 

这是乾隆四十四年乾隆亲自下的御旨:“叫你们做八珍糕,所用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芡实二两、莲子二两、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共为极细白糖八两,合匀,蒸糕。具系药房碾面,碾得面时,总管肖云鹏、张顺、太监胡世杰、药房总管首领田福、堂官陈世琯看着糕蒸。蒸得时,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记此。”

 

此御旨中便是八珍糕的组成,又都为药食同源之品。对于脾虚、气虚之人食用有明显的效果。此方中人参补脾阳;白术、山药、莲子健脾益气,白扁豆有补脾效果,但同时兼具一定的止泻之效,如果没有腹泻,可以去掉白扁豆。薏米祛湿健脾、茯苓祛三焦之湿,补脾。芡实收敛、补脾又补肾。

 

    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吃“八珍糕”,一直服“八珍糕”到终老,所以乾隆皇帝脾胃一直很好,也是乾隆皇帝长寿的重要原因。

 

茯苓粉敷面祛斑

 

湿气重?茯苓补脾去水湿?

    据《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茯苓还可以去除妇女产后脸上的黑板,故也可以拿蜜和茯苓粉做成面膜调敷使用。


湿气重?茯苓补脾去水湿?

湖南省大型传统中医馆,以“弘扬中医药国粹,引领大健康理念”为宗旨,以“上医良药,药好方灵”为我们经营理念,致力于中华医药国粹的挖掘、传承、发扬,开设神农药局、名医馆、传统疗法中心、养生馆等项目,聘请湖湘数十位著名中医药专家,打造中医特色科室(儿科、妇科、皮肤科、肾病专科、内科、肿瘤专科),采用道地药材、遵古炮制,集医、药、养于一体的传统中医馆,福泽三湘百姓。

 

现已开通微信捡药服务,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便可轻松网上抓中药!!

 

联系电话:0731-22233222、22233555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长江南路187号神农中医馆(市中心医院斜对面)

乘车路线:T16、T42、T62、T66、T68、T70到大岭站下,往前100米即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