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4)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杂谈 |
第二年,僧人清理该塔瓦砾时发现了一个石函,内有一个沉香木匣,木匣内藏有一颗佛牙舍利。由于年代久远,僧人们都不知道该塔竟然藏有佛牙舍利,塔被炸毁竟然致使这一秘藏暴露出来。
右图:五十年代考古人员拍摄的灵光寺招仙塔。当时还可见塔的第一层及几层密檐,至今却都没有了。
门柱上对联:云中白鹤经过都是有缘客,林下清风归去何须别看山。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
其侧面上下凸出,称为叠涩;中间凹入,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正是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该须弥座上面刻有繁复的浮雕花卉纹,以及三个戏绣球的小狮子,做工相当精美。
小狮子身上被触摸得锃亮。
卧佛一般是指侧躺或着侧卧的佛像,其形象最早出自《大唐西域记》中。据记载: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此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佛陀涅槃时的法相。
但也有很多人将卧佛称为睡佛的。
据传,释迦摩尼圆寂时已是80岁,但该佛像的面容仍是按照佛陀年轻开悟时的相貌雕刻的。
药师佛为佛教祈求消灾延寿的本尊佛,与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并称“药师圣三尊”。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结跏趺坐于莲花座。
前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3)
后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