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3)

标签:
旅游博物摄影杂谈 |
殿前的焚香炉
厅堂中供奉着金碧辉煌的三世佛。两侧柱子上一副对联:
法身常住长耀灵光辉万古,舍利应真永留圣迹福伴生。
三世佛分为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之分,横三世佛即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右边的药师佛,左边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即谓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
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佛牙舍利塔下供奉的三世佛是横三世佛。
右边药师佛手持说法印。左侧阿弥陀佛手持无畏印。
居于正中的释迦牟尼佛,手持降魔印。
佛教及佛的造像都起源于印度。古印度人在传达各种意思以及内心的感情时,常用手的形状和动作来表示。因此,在佛像的造型中,手的动作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梵语的意译,把佛像中的各种手势和手指的姿态称为“印相”,亦称“手印”或“印契”。
佛像的基本印相有九种,即:禅定印;降魔印,又称“触地印”; 施无畏印;施愿印;说法印;智拳印;法界定印;合掌印。
妙演法门普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面目,通宣觉道导引大千佛子复归原有旧家乡.
遗憾的是,这副对联的上下联位置贴反了。
门两侧一副对联: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家不比世情浓。
这副对联若是放在三十年前,倒是很贴切的。不过现如今的寺庙早就入了俗世,在那些香火盛的寺庙里,僧人数钱数到手软,所喝之茶又怎能“淡”呢?
彩绘垂花门两侧的墙壁上是数幅浮雕壁画。内容为:国泰民安,江南水乡。
塔院垂花山门。门楣上方4个莲瓣形户对。
该院的大门为广亮式大门,即屋宇式门楼,它看上去是大门,却又有屋顶,里面上部是彩绘藻井,门楣上是4个户对,下面是一对石雕门当,两侧墙壁上是浮雕壁画。这种大门台基高,门上有装饰物,即“雀替”,又称“角替”、“插角”、“托木”,位于梁枋与竖柱的结合部,通常有“木雀替”与“石雀替”之分。该门楼虽不大,但制作精细,可见寺庙僧人对自己的居所是相当在意的。
该门楼两侧一副红纸书写的对联:塔铃有意传佛偈,明月无语解禅机。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也贴反了。
前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2)
后一篇:重游北京西山八大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