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日记21-聊点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话外音3
(2022-07-29 12:14:38)
标签:
杂谈 |
继续聊聊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些问题,这些则是我个人的经历,前面反复聊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症手术病人只有“马尾综合症”的患者,因为多数的马尾综合症的患者,都是突然发病,原本也与我的老师周秉文教授和胡有谷教授聊过,意见基本上差不多,预计应该是一次的“外伤”,即在某一个姿势,其中腰椎旋转较为多见,包括牵引,还有所谓的复位,都是一个外力导致腰椎间盘急性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相应的症状出现:双下肢放射性疼痛,不能平卧,严重时也可以出现夜不能寐。不能下床行路,双下肢足背伸无力,行路蹬地无力,马鞍区麻木,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后者应该是较为严重的,因为恢复较为困难,虽然我们医院的康复科曾经有过相应的康复治疗,且也有一定的效果,总是容易遗留一些症状。由此可见,对“马尾综合症”的病人,一般都比较重视,当然也有巨大椎间盘压迫,症状慢慢出现的,此类病人较少,且恢复良好。康复效果也很好,症状基本上能够完全缓解。而急性的“马尾综合症”患者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也就有了急症手术的建议。
我做的第一个马尾综合症的病人,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是个急症,因此上台以后,进行了全椎板减压,探查发现突出间盘很大,当时的经验不足,无法从一侧取出,从而采取了古老的经硬膜取出的方式,手术同样很顺利,取出巨大的突出椎间盘组织,手术后缝合硬膜背侧,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随访恢复也不错。后来记得做过另外一例马尾综合症的病人,是个地方银行的领导,以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腰腿痛的厉害,周围的人介绍去做牵引治疗,一次牵引后,力量可能大些,即感觉马鞍区麻木,双下肢无力,入院查体见双侧坶背伸力均弱,足柘曲力弱,典型的马尾综合症,小便障碍,需插尿管,与病人家属谈话后,急症手术,椎板减压后发现巨大的腰椎椎间盘突出,予以顺利取出,行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同样很顺利,手术后恢复良好,3月复查,症状基本消失,后来随访了7年,一切如常,令人欣慰。这些病人由于手术后症状缓解良好,恢复快,令人印象深刻。后来的一例病人,老年女性,农村的,出现双下肢无力,小便障碍症状,病史较久,不恢复而来院治疗,行MRI检查,显示腰椎管内占位,应该是硬膜下的占位,予以择期手术,椎板减压后,切开硬膜,发现一占位,与神经根粘连一起,原来是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组织游离进入硬膜,属于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比较少,易误诊为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切开硬膜,小心仔细分离椎间盘组织与神经根。分块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送病理冰冻检查,证实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手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完全清除了突入硬膜的椎间盘组织,进行了融合固定。由于这个病人病史较长,手术后有所恢复,但不是很明显,出院后回家康复休养,后来复查半年后症状恢复不理想,小便恢复,双下肢行路跛行,但是能够日常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家务,病人与家属还是很满意。这是一例很有意思的病例,当时拷贝下来,还有照片,后来找不到了。非常遗憾。现在的手术做的多了,这种手术的数量并不见增多,但是还有,今年上半年还做过类似的病人,巨大椎间盘突出,导致“马尾综合症”,病人马鞍区麻木,坶背伸无力,发病不是很急,由此行半椎板减压,突出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后恢复良好。现在的手术技术与器械设备,对于此类病人基本上都是非经硬膜手术了,再大的椎间盘也能从一侧经经典手术入路取出,此乃后话。而如果采用经典手术入路的话,即使不用内固定,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当然,初学者可以把窗口开大些,全椎板减压应该也是选项之一。
1994年,医院派遣我去韩国延世大学永东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进修3个月,看到了韩国脊柱外科的状况,基本上所有病人都是全身麻醉,病人痛苦少,相对舒适,医生的干扰少,只要认真操作,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而我们长期采用的局麻手术,因为病人的耐受度,以及个体的差异,出现问题也不少,手术中,接触病人的神经根时,有的时候疼痛会加重(手术中)。因此,从韩国回来后,建议科室也采用全麻手术,病人的痛苦少,医生的干扰也少。并开始实行全麻手术,效果良好。而目前,国内脊柱手术基本上都是全麻,病人睡一觉醒来,手术应该做完了。加上这些年推广手术后ERAS康复(加速康复系统)措施,病人手术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痛苦,并且可以早下地活动,有效防止病人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当然,个别的微创椎间孔镜手术,PKP手术还是采用局麻,这是个习惯,也是一个预防神经损伤的策略,由此尚未完全普及全身麻醉。而PKP手术,在苏州大学一附院也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同样的理由,手术病例增多,也会注意掌握,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使得病人舒适度提高。更为有利于ERAS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