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日记18-聊点科普: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
(2022-07-25 07:02:09)
标签:
杂谈 |
继续聊吧:估计还是要审查,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今天聊聊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所谓的预后,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后如果不去治疗,或者保守治疗,乃至手术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首先还是要重复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前者可以不必理会,有的人可能终身如此,但是没有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搭理。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没有很好的影像学资料,但是病人去世后都需要做解剖,由此有人发现,在一生中没有任何腰腿痛症状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是1/3,由此人们也就对腰椎间盘退变突出有了一个临床上的了解。近些年来,有些现象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后可能吸收,这是因为虽然腰椎间盘组织没有血运,如果髓核组织突出到椎管内,则椎管内的血管丰富,可能会将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认为是个异物,进行包围,血管长入,慢慢吞噬细胞吞噬,从而使得突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就会被吸收。然而可能会残留些症状。这也是我们临床上,手术前只要影像学资料超过1-2个月就会再做一次全面的影像学检查。以防万一,这些需要大家的谅解,有的时候会误认为过度检查,这是为病人负责。只有影像学检查落实了,才会进行手术治疗。曾经的教训,一个病人,病史8个月,出现了间歇性跛行伴右下肢的放射痛,检查也有阳性发现,半年前的CT片可见巨大的游离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由此择期手术,经典手术打开椎管后,没有发现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透视定位均正确,找不到突出的椎间盘,没有办法,予以减压后,冲洗术野,关闭切口,手术后病人症状解除,完全缓解,手术后复查CT,没有找到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虽然这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情,但是,说明这个现象是存在的。而目前的研究发现,突出的髓核吸收情况还不少。当然,只是在椎间盘突出过大,完全游离与椎管内的时候吸收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连带软骨中板组织的,未突破外层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的,我们称之为“包容性”的椎间盘突出则自我吸收的可能性很小,会持续存在。因此,我们说,手术需要指征,这也是其中要考虑的一部分。大多数病人出现症状后,经过保守治疗,基本缓解,所谓缓解,是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自然体征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仍然存在。只是与神经根关系不密切罢了。这样也就不必去在意,关注,不必处理。我在门诊见过类似的病人,第一次检查时候,有肌肉神经系统的异常与障碍,2-3月回来复查的时候,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如此是医生最为满意的事情。几年前,曾经在一星期之内,在门诊见过两个病人,都是女性,不到20岁,大学生,都是腰5骶1椎间盘突出,都比较大,且是游离,如此椎间盘突出,一般会建议病人手术,因为安全,但是病人症状都不是很明显,只是有些腰背痛,家属手术的意愿也不高,与家属沟通以后,均采取了保守治疗,建议不要剧烈活动(适当的活动,比如游泳,走路等是可以的),告知家属有”马尾综合症“的风险,家属理解,告知定期来随访,6月以后病人放假复查,一位病人的椎间盘已经基本吸收,仅残余一些组织(MRI),症状缓解,残留一些不适感,告知加强锻炼,而另外一个病人,MRI显示椎间盘突出确实仍然存在,虽然没有加重加大,也没有明显的缩小的迹象,症状未见明显加重,但是也未缓解。如此家属还想继续保守,还是建议家长手术为好,微创手术,预计损伤不大。病人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此想强调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吸收时间一般为3-6月,如果半年以上仍不吸收,则吸收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建议手术。以避免“马尾综合症”的风险。而许多保守治疗,比如按摩复位,牵引复位等,均有加重的可能,需要病人与家属了解且理解方可。
至于手术后的病人,我们国家大宗的随访还是不足。我们十几年前对20年的经典的后路手术,包括腰椎融合手术的病例进行了一次随访,一共收集了1000余例病例,最终完成随访的只有273例,随访率仅仅为26%,对于这样的随访率,在当时的情况下,的确是不高。然而,当时的情况,的确没有条件达到50%以上的随访率。即使是这270余例病人,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很不错的临床资料了,我们对病人进行了中,长期的随访,我们发现3-5年的优良率为96.3%,5-10年的优良率为90%左右,10年以上的优良率则为80%左右。这在国内也是比较多的病例了。由此,2020年,我们牵头完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指南》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上,2020年第8期发表后,阅读量达到了《中华骨科杂志》当年阅读量的首位。而目前,相关的报道关于脊柱微创手术的随访结果,大都为短期随访,效果良好,我们自从2015年起开展椎间孔镜手术以来,已经历经7年,绝大部分的疗效肯定,当然也有复发的病例,复发率不高,大约在3%左右,由此看来,脊柱微创手术还是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最后,还要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并发症的问题,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完美,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不论是经典手术,还是微创手术,都有其相应的一些问题,这些事情在一个比较好的医院,科室里应该是相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经常和病人与家属讲,医生都是人,不是神,所以所谓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没有条件保证百分百的治愈。因为医学是门经验科学,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包括前面讲到的个体差异,因此无法给予病人与家属百分之百的保证,只能好,不能坏,这的确不是我们医生所能左右的,医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不可能不出一点问题。包括许多事情,按照目前的了解水平尚不确定,也就是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我们一切按照规范的诊疗过程与手术技术进行手术,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也与我们的认识不足有关。也就是没有遇到,为什么医生还是老的辣,是因为他见得多,吃的亏多,因此也就积累了所谓的临床经验,当然也有教训。有些病人与家属在门诊上就问所谓的并发症的问题。所谓的并发症,一部分是疾病本身所造成的,手术后不恢复的,比如神经根压迫时间太长,手术后任然没有恢复,这与医生无关,而与你自己的决定有关。而手术则是为了缓解神经压迫而做,因此手术本身也会有一些可能的问题,有的时候称之为并发症。此乃所谓的手术并发症,比如手术中损伤神经根,出血,植骨不愈合,复发,感染等等。虽然这些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医院里,但是毕竟是存在的。文献报道也时常有相关的报道。由此可见,手术也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以前的聊天中也聊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老化性(退变性)的疾患,不是要命的疾患,只是可以导致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工作而已。对于一个人如果想得到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则需要采用手术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俗话说“有利必有弊”,有些道理,因此这就需要与病人与家属的充分沟通。然而,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可以一劳永逸的,虽然绝大多数病人的效果都是好的。手术病例多了以后,也就会出现问题。这是一个百分比的事情。另外,现在医院里,手术指征中还包括了精神因素的评定,如果精神上有问题,包括抑郁等,建议还是保守为宜,以免出现一些莫须有的问题。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