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日记14-聊点科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2022-07-18 12:49:05)
标签:
杂谈 |
这几天,写了几个博客或者是微博,收到了一些回复,谈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讲找我门诊看病直接让住院,也有的是外到外院看病,诊断都是腰椎间盘突出,让打钉子固定融合,来找我,却让病人锻炼,症状缓解,5年随访仍然没有犯病的而感谢我的,由此,闲来无事,想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也就是科普一下,大家觉得有用,可以看看,没有用也就忽略掉即可。别太重视就好。这次主要是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首先要强调一下,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概念,两回事。前者是一种现象,是人类进化后人体衰老的一个生理过程,有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在正常人群中大约为1/4-1/3,许多人有腰椎间盘突出,却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仅有腰背痛,是可以完全度过人生而不必去管他,因为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人类的一种老化性,我们专业称之为“退变性”改变,也就是人类老化的一个生理过程。我们曾经对腰背痛的病人也进行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在腰背痛病人群里,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也是1/4-1/3,与正常人群差不多。人类在出生时的腰椎间盘大部分是水,大约为98%以上,由髓核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作用,维持,待出生后2岁左右,人类的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开始慢慢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功能也在减弱,椎间盘内的水分也就会慢慢减少,大约到了60岁以后的时候,大概能够降到70-80%。年纪越大,含水量越少。人类的腰椎间盘是身体中最早老化或者是退变的器官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2岁以后椎间盘没有了血供,主要依靠上下的软骨终板的渗透营养髓核与纤维环组织。因此多数人认为人的腰椎间盘最好的时段是在儿时与青少年时段,十几岁后的椎间盘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腰椎间盘退变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一些纤维环的撕裂等,也会导致髓核突出。病人也就会产生一些症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CT,MRI的出现,可以发现有不少的人会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也是上面我们所说的正常人群的发生率与腰背痛人群的发生率的来源。然而,如果仅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没有影响神经与周围结构,也仅仅是腰椎间盘突出而已,是不需要医生干预与处理。正常情况下,只要加强锻炼,尤其是游泳等腰背肌锻炼,对于腰椎的稳定至关重要,也就不会产生症状,应该是正常状况。不去搭理它。俗话说的好,该干嘛干嘛。然而,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腰骶神经根,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比如间歇性跛行,患侧足背伸无力,小腿肌肉萎缩,甚至是大小便障碍。如果在生活中,有时候腰背痛明显,尤其是有腰扭伤病史的情况下,活动受限,或者出现下肢疼痛,走路时尤为明显且加重,就是当你走路时候,一条腿疼,还是从上面往下“串”着痛,走路跛行,一瘸一拐的时候,走一段路需要坐下或蹲下歇歇的时候,或者躺在床上可以缓解,或者是这个腿痛以小腿明显,屈曲髋膝关节时,也就是坐位的时候能够好一些,虽然有的时候一些农村病人感觉还能坚持,因为虽然走路腿痛,但是骑自行车或骑个电动车走个几十里路没有问题,这个时候还是应当考虑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存在。当然,也有巨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难忍,晚上不能平躺睡眠,严重时需要跪姿来缓解疼痛,甚至于影响大小便。这时候的诊断就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就是疾病了,后面所讲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马尾综合症,建议早些去医院找医生看看。有的时候,单纯腰背痛,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建议你做个CT或者是核磁共振。结果出来,放射科报告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几个毫米,什么部位。有的医院的医生就会吓唬病人,说你这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治疗等等,甚至需要手术。有的时候在门诊会经常遇到这种病人,非常紧张,前来看病咨询,问过病史,查过体,看过片子,可能就是突出2-3mm,且是中央型,此种类型并不会造成神经根的压迫,病人也没有上面所说的症状,所以说这个人就是一个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病症,只是需要自己回去锻炼一下,或者口服一些非甾体类药物也就OK了,然而,由于前面看病的问题,有的时候需要解释半天。毫无办法,由此可见,我们诊断一个疾病,需要病史,体征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有个病人在回我的微博的时候,也说,当时她疼的很严重,来到医院找我看病,我看完了以后告诉他住院准备手术治疗,估计当时可能还没有影像学资料,这个需要解释的是,病人当时疼痛难耐,其次,当时应该有个简单的查体,比如坶趾背伸力很弱了,或者是踝反射消失或者减弱了等等,比较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结合病史与体征,可以有个基本的判断,八九不离十,让病人住院,其一是为了进一步的检查,比如影像学的检查,其二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治疗,镇痛等等,病人手术以前,只有症状体征而没有影像学资料是不会贸然手术的,这是一个常规,因为经常在临床上出现椎间盘吸收的情况,我就曾经遇到几例此类病人,因此,住院后,只要不是最近(1月内)的片子,我们都会再做一次CT或核磁共振,观察病人突出的形态与情况。至于影像学方面的问题,较为专业,也就不在此啰嗦了。只是简单提一句,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金标准是核磁共振。在没有MRI检查的情况下,除非症状体征非常典型,诊断还是需要慎重。至于一般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发现有些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体征,可以不予理会。只是个现象而已。这也是许多人发个影像学报告给我,让我决定一下以后的治疗,我往往会让他把片子发给我看看,必要时需要看到病人,亲自问一下病史,做一下查体才能给予诊断,所谓的看病或看医生,最好是到医院来。让医生看到病人,即病人看到医生,亲自讲述一下病史。医生心中也有数。另外,还有一个鉴别诊断的问题,比如间歇性跛行,脉管炎的病人也可以由此症状,放射痛,尤其是夜间痛的病人,不能排除带状疱疹的可能性,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常见的疾患需要鉴别,部分依靠临床表现,还需要依靠相关的影像学资料鉴别。因此,还是那句话,还是需要看病,或者是看医生。而且最好是病人自己到场,当然如果疼痛严重,亲属拿着影像学资料先行咨询一下,也是一种方式。先到此,以后再找时间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前一篇:壬寅日记13-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