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壬寅日记7-时光(2022.6.23)

(2022-06-28 08:59:17)

还是想继续写写日记: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每天的日常,感叹时间飞速的流逝不知不觉中,时光老人已经从每个人的身边溜走。年纪越大感觉时间过的就越快,到了这个年纪,尤其感觉如此。这就是人生吧,所谓的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嫣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珊阑处,只是看不清面庞与身影历史也就是这样被记载,记得今年春节,所谓的过年,有人提出不是你在跨过春节,过年而是春节或年从你身边走过而已。然而,人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随着年龄的增缓缓流逝,而作为时光记忆也是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脑海,能记住的也就是那些令人难忘的所谓的高光时刻和倒霉透顶的事情,以及一些个只言片语一切的一切,一瞬即逝。所以有一问“时间都去哪里了?,还没有好好体会就老了也是说明时光老人是公平的,不会慢待任何人,也不会优待任何人,不管你是高官显贵达人,还是要饭的流浪汉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在时影里,一切又都是瞬时而过任何的事情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因为任何人的一生在整个的时间长廊里面只是一瞬间所谓的好事坏事终将会过去成为过眼烟云。大家还记得“父亲的背影”,而“父亲的背影”也会渐渐的老去,由高大伟岸到身体枯偻,乃至化为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云天每个人都逃不掉这样的命运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由此想到,所谓的“回忆”也都是那些还能够想的事情,或者是触景生情或者是有人提起而已当然多是一些对自己有的事情,或者是所谓的大事件。即使如此也并不能完全回忆起或者记录一个人的生命旅途的全过程。我们后人耳濡目染看到的听到的,也就是一些对回忆者有利的,影响相对较大的一些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与结果,如此而已。而所谓的一个时代的那些个辉煌时刻,则是当政者炫耀的资本,必然会记录在案却会因为政权或者是时代的更替或销声匿迹或者是改弦易辙这些自有后人评说因此也就有了中国的历朝历代后来者修史的说法在浩渺的宇宙中再大的事情不过就是浩瀚世界的一粒尘埃甚至连尘埃也算不上纳米颗粒?。供后人茶余饭后评头论足。指点江山而已。在一个人的荏苒时光蹉跎岁月中,有一些高兴的事情与不愉快。不论世界怎么变化如果一个人依然保持个性,依然我行我素,彰显个性特立独行应该也是不错的一种与时间同步的动作。2020年,自己被撞,伤及大脑与左下肢,曾经偷偷摸摸跑到美国儿子这里来锻炼康复,期间写了一些回忆的博客,结果初中的回忆较多,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初中中学同学的小群,在里面可以信口开河,回忆那些青葱岁月与往事。经常的一起聚聚也就有了许多的闲情轶事成为了所谓的回忆的主料而对于高中和小学,同学之间交往不多基本上也就没有了什么记忆,因此初中的回忆能够写出近10个博客,而高中的回忆只有两个,按理说高中距离自己现在还近些,却是留下不多的记忆。而大学时光,研究生学习的过程却都有一些晦暗时刻,不堪回首从而相信也就会从时光的记忆中慢慢的溜走

在古老年代,能够留下一些记忆的东西除了所谓的修史只有绘画,各类墓葬的考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中国的国画与古典写实的画作也并不是很多见,能够有个像样的墓并不是常见的也都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乃至皇家所专有而能够留下来的各种墓葬也是皇家与贵族们的专利品平民百姓的墓葬也顶多就是大地的肥料而已前几个世纪照片与摄影机的出现,总算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真实回忆,算是留下个念想,随着科学的发展,视频的出现与普及,在人生中的一些关键时刻,算是可以留下一些抹不掉的记忆了。我们可以见到百年前的北京的街景繁华的街市对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也是科学的发展的硕果,也是科学探索的奥秘与惊喜。也是人们喜欢探索发现的重点之一吧。然而那些上世纪初的一些街市照片还有一些城外影像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影像中的那些人是谁是干什么的尤其是拍的那些市井活动老百姓的照片与影像还有谁会或者是能够认识他们意义仅仅是在了解那个时期的一些风土人情罢了当然还有一些人习惯记日记,比如蒋介石先生他的日记却寄存于美国哈弗大学图书馆由此可以相对客观追溯到某些事件与历史的真相。然而绝大多数人却没有这个习惯与意识与能力没有如此记录也就还原不了当时的客观情况当然还有的人有记录,却是在某个时期不让发表,只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已所以想到是当其个人重温日记看到憋屈的地方是否还会记仇,是一笑免恩仇估计也只能憋在心中,带到天堂里。也只能是后话。能够在历史上提一笔的为数甚少,芸芸众生,我们都只是在时光机器中瞬间闪过,能够在地上砸个坑的应该就是所谓的英雄,名人了,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冥冥之中,呼啸而过,不曾留下任何的痕迹一把骨灰撒到大地上作为肥料。不必等到几十年过后,就已经是无人能够记起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骨科的党支部书记赵教授,在骨科组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做了一些荒唐事情,为了事业兢兢业业,努力投身工作与事业中去养育的儿女都有些小的问题,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我从美国回来以后还曾经见到过,后来也就没有了音讯听闻已经“仙逝“而现在我们骨科还有几个人知道这位曾经的赵教授,除了仍然健在的几位老教授和老护士们以外没有人会想到或提起他估计认识他的人基本上都已经退休了。而赵教授这平平凡凡的一生也是与我们同在一个时间空间里度过。共过事对于个人来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知足了因为毕竟还有人记得早上起来的一个念头不知不觉之中如此多感慨与牢骚重新再读多是些平淡语言牢骚满腹有些惭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已经老了跟不上了突然脑子里又跳出了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希望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