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得自然科学诺奖为什么这么少

(2023-03-23 20:40:34)

     中国得自然科学诺奖为什么这么少

                                    颂明

人们会常常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得自然科学诺奖为什么这么少?

首先我必须说明,人文社科类诺贝尔奖与自然科学诺贝尔奖有着质的区别。人文社科必定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标准,评委会是不可能去掉价值观这副有色眼镜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耿耿于怀,刻意为了迎合某种价值观去追求获奖。

自然科学只有客观的标准而绝无价值观的有色眼镜,因此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绝对代表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准。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诺贝尔奖客观地描述了该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所达到的高度。

为什么中国得自然科学诺奖人数这么少呢?

从客观的原因上说,由于我们的底子薄、起步晚,新中国前30年主要的精力主要用在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上。在以原始生产方式为主的落后农耕国基础上完成工业化转变的过程。即便这样,我们还取得了研发青蒿素的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空前加大,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高,从2000年的全球排名第38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反映出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提升的态势。

但是,我们距离拿诺奖依然有很大的距离。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我们的教育滞后上。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于这一点几乎是“全民共识”。

既然都认为我们的教育落后,那是不是把外国的教育体制搬过来我们就先进了呢?或者干脆引进外国的课程和教材,我们是不是就有了创新力呢?

完全不是。教育体制、教学模式、课程教材都不是我们拿不到诺奖的根本原因。

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思想太过落后。

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落后在哪里呢?

就落后在深入我们骨髓的“为追求标签而读书”上。

迷信名校、迷信留学、状元崇拜、文凭崇拜等等,一句话,大家都在追求外在的标签而舍弃了做学问的本身!

只要我们沉溺于追求标签的努力中不能自拔,那保守和奴性就会一直占上风,创新就举步维艰。

要彻底改变这个局面,首先就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实行基础教育的保底不限高的通过制考核,停办少年班,果断把童年还给孩子。

如果突破不了这个“认识关”,教育减负就只会是一句空话,教育改革就只能是“二极管”似地来回变。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标签”思维而注重对学问和能力的追求,整个国民素质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民族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新能力。

2023324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