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uang!关于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的一些思考(点拾原创)

(2015-10-26 20:07:58)
标签:

杂谈

晚上刚回到家,惊闻互联网行业又出了一个大事,在线旅游两大巨头携程和去哪儿将合并。本来准备扒两口晚饭的我,立马停下来,先写一个简单的快评。

 

还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携程老大梁建章在公司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出人意料的宣布四季度公司将亏损,投入10亿大打价格战。这也导致公司股价一度出现连续暴跌。与此同时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去哪儿虽然收入不断增长,但也一直摆脱不了亏钱的商业模式。在上一个季度的财报中,公司亏损超过6亿。管理层预计要到2016年底才能开始盈利。价格战从未缺席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从两家公司当初的基因看,去哪儿从平台走向OTAOTA的携程走向平台化,已经是不可逆的方向。在这个时候,两家合并,去哪儿提供平台化服务,携程继续巩固OTA的护城河,这似乎是对两者最好的结果。也大大改善了在线旅游行业烧钱的业态。

 

从行业看,显然没有人会怀疑出境游这条“赛道”的景气度。过去三年中国出境游人次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旅行社实现的出境游收入复合增长率也超过35%。同时,中国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签证便利性的双重利好。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中国开放签证了。而像美国这种过去几年很难获取签证的国家,目前对于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也非常宽松。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看,过去几年像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的货币都是贬值的。所以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的时候,也感觉东西很便宜。可以说出境游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最后,出境游属于笔者一直很喜欢的“逼格”消费。相信很多人在十一期间看到了朋友圈无数的海外旅游照片。有朋友开玩笑说,只要看朋友圈就能周游世界了。出境游已经不光是自己出去开眼界了,也是发照片显示“逼格”的一种方式。这种逼格消费的增长往往是最快的,而且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比较低。

 

所以如果从简单的行业格局,商业模式角度看。携程和去哪儿的合并一定是双赢的,而且让整个行业提前两年进入全面盈利的阶段。但是我想说的还没有结束。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并没有结束(在我之前的投研方法论中,我就明确说过)。今年是整个互联网合并的大年,我们看到了滴滴和快滴,58同城和赶集,美团和点评,以及今天的携程和去哪儿。这些过去几年杀得不可开交的“仇家”,今天却又能突然间成为一家人,这说明了什么? 我个人粗浅的认为,这些合并的背后正是验证了互联网更好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粘性。当许多人都说互联网不赚钱,靠烧钱获取流量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突然间开始合并,并且持续的盈利。我们在烧钱的背后,看到了已经无法改变的消费者粘性和习惯。今天,如果不用打车软件几乎很难打到车。同样,在习惯了互联网外卖之后,即使没有美团和点评的补贴,你也会不由之主的通过他们的平台下单点外卖。这就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一旦更强的消费者体验和生活方式被建立起来后,我们几乎不可能倒退回去。

 

移动互联网从2013年真正在中国爆发,已经进入了第三年。许多产业将逐步进入收获期。我们会看到那些真正的互联网入口会不断创造价值,我们会明白在中国互联网的体验一定不仅仅是靠补贴,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逐步进入收获期。未来,互联网会吃掉一切。

 

这,才是我个人觉得携程和去哪儿合并背后真正的意义。那么接下来,下一个大整合的领域会在哪里呢?

 

个人原创思考,未必正确,欢迎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我们转发,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点拾。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送邮件:deepinsight@yeah.ne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